写尽浮世千百态 千秋梦华一卷中—国宝《清明上河图》鉴识

2016-08-08 02:58陈海平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6年5期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码头

文/陈海平

写尽浮世千百态 千秋梦华一卷中—国宝《清明上河图》鉴识

文/陈海平

导言:《清明上河图》,北宋翰林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是国宝级的绘画精品,被誉为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其以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均被奉为经典之作。

《清明上河图》画幅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作者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整幅画作气势宏大、内容丰富、构图严谨、笔法细致,生动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本文从构图、鉴赏、流传历史三大板块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致解读。让我们随着徐徐展开的画卷,穿越历史的时空,走进那样一个久远的清明之世,品读千秋梦华。

构图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是汴京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借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大部分。

郊外

画卷初端,只见小溪旁边的大路上一溜骆驼队,远远地从东北方向汴京城走来,五匹毛驴负重累累,前面的马夫把领头的牲畜赶向拐弯处的桥上,后面的驮夫用马鞭把驮队驱赶向前,从驮工熟练驾驭驮队的神情就知道他们是行走多年的老马帮了。

小桥旁一只小舢板栓在树蔸上,几户农家小院错落有序地分布在树丛中,几棵高树枝上有四个鸦雀窝。打麦场上有几个石碾子,是农时脱粒用的,此时还闲置在那里。羊圈里有几只羊,羊圈旁边似乎是鸡鸭圈,仿佛饲养着很大一群鸡鸭,好一幅恬静的乡村图景。

再看过来的画面已是农业与商贸的接合部,右上面是一队接亲娶妻的队伍,徐徐的从北边拐过来,后面的新郎官骑着一匹枣红马,马后面是一位挑着新娘嫁妆的脚夫,马前一人抱着新娘的梳妆物品盒,前面一乘轿子应是新娘坐的,因为轿子的四面都用各种草木花卉装饰着,此可谓“花轿”。轿子后面一挑夫挑着一担鱼肉,表示女方娘家祝福夫婿富贵有鱼(余)。

茶馆边的一家农舍饲养着两头牛,它们悠哉游哉的反刍着,远处田里的禾苗正在茁壮成长,农夫正在为禾苗浇水施肥。

南边一家两口出行,雇佣了两头牲口及驮夫,还有一个脚夫挑着出行所需物品徐徐向东南方向走去。

茶馆前街道正对面一个酒店,由于不经营早点所以才迟迟地撑起招揽顾客的旗幡,酒店开在散装货运码头,生意自然兴隆。码头上货主正在清点要发往某地的货物,码头工人正在把运来的货物堆码起来,准备根据运货地点远近,适时安排装卸。另一条船也正在卸货,在一二百年树龄的大树枝叶缝隙中,可以看到粗大的帆桅及绳索,也应是六七十吨左右排水量的大船了。酒店与茶馆之间的街道上,有人正在喊一位打卦算命的先生,可能要他测算一下什么事情,算卦先生听到来了生意,轻快的脚步可见他的喜悦之情。往街里边看过去,一家包点店的人与一位挑担买卖人正在谈事情,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对话。再过去又是几家店铺字号,又见一条大道伸向远方并有行人骡马行走。

再过去几家店铺就是主干道汴梁大道了,两边店铺林立,车水马龙,都围着风水宝地的货运码头。这座货运码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四周街道四通八达,南边紧靠深水港湾,有几艘船只停泊在港湾里依次装卸货物。一条靠码头的船正在卸货,几个码头工人正把像装有粮食之类的麻袋扛下船,船仓里有人正在翻仓与上货,似乎能听到船仓里传出劳动号子声。紧靠货栈码头,停泊着待卸货与装货的船舶,货栈前面的船老大刚结完帐正要上船,途中正巧遇见了一个熟人,心中记挂着赶路行船,但又不能怠慢了熟人,在急切中与之寒暄家常,最后抱拳行礼告辞,这时脚步早已转向,急奔船上去的样子已昭然若现。

汴河

汴河是北宋时期国家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口稠密,商船云集,人们有的在茶馆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饭铺进餐。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像在大声提醒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桥头布遍刀剪摊、饮食摊和各种杂货摊,两位摊主正争相招呼一位过客来看自己的货物。这里名副其实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可称为画面的高潮部分。

码头的主航道中一条货船逆水而上,船右弦上面的水手们都在严密注视时刻应对,避免与停泊的船只发生碰撞。行进中的船只似乎要泊岸了,该船的“头纤”(拉纤队伍的第一位纤夫)已回过身来招呼伙伴们收纤。再往河道上游看去,一艘船上有八位橹工摇橹,可见水流的速度是很快的,一位舵手严密注视着前进方向的水情与船情。前面一艘客船正忙着靠岸,这是客运码头,客船上有二十多人在紧张地工作,船顶的几位船工正在收帆放桅,有的船工正在接收从虹桥上抛下的缆绳,准备把客船牵引到码头,再拴牢在岸上的栓船柱石上,以增加客船的稳性,左弦上的水手用船蒿把船撑向码头,以增加向码头靠近的动力,船头有两位水手一面把船向右撑,一面扭头注意码头,以使客船对正码头调整撑船力度,另一位船工手拿撑蒿右手向前挥动,指挥码头的船工接应,他应是此客船的水手长。客船体形宽大,平稳性良好,船工各司其职,工作熟练协调。仓体与仓面有封闭与阻隔,并有仓门便于客人出进,可以断定是一艘安全性能良好的长途客运船。

码头上还有不少人向客船上招呼,他们是迎接自己家人或亲朋好友的,有的还上了虹桥,借虹桥的高度招呼,以便早点见到亲人,旁边一只小一点的客船上也有人挥手呼喊,那是在招揽生意,呼唤需要到分河航道码头的客人,可以想见当时汴河流域的交通多么发达,水旱各路构成了很大的客运货运交通网络。

虹桥气势不凡,高大得使汴河流域最大的船舶都能顺利穿越,宽阔坚固得能并排行驶几辆装满货物的畜力车,从桥的结构来看也是一个很大的创造,整座大桥全部由木材修建而成,可能由于汴河水流很急,河床中不利于修建桥墩,当时的工程技术人员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把整根整根的大木材并列铆接榫合,以支撑大桥的跨度,桥面又用成排的木料链固杵紧,使之形成一个硕大坚固的整体,并分散了负重,使跨河木料受力均匀。在一千多年前,没有工程机械的情况下,把这么大的木料横架在河道上,建筑的难度和工程的浩大可想而知。在桥边有牢固的护拦,以保障车马行人的安全,使工程的使用性能与质量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境界。

虹桥是两岸的咽喉要道,桥面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商贩不失时机地占道经营,有的摆地摊,有的卖食品,还有一家卖刀剪、牛尾锁等小五金的摊子,这样的场面一直延伸到桥头,形成了一个特色的商贸区。

桥下一艘船逆流而上,似乎要去泊船,船头的船工正在试探河道深浅,因为在桥头的河床里一般要放置一些大石头,以免流水冲刷桥头坡岸发生垮塌,所以在此位置移船要特别小心谨慎,以免搁浅损坏船只。

上游不远处已有几艘船依次泊在岸边,主航道中有两艘船在航行,橹工与纤工的汴河号子合唱回响在空中,渐渐远去,这些人文的场景与秀丽的河山形成了一副美丽的风俗画画面。这里正是一些文人雅士、达官贵人要找寻的绝佳去处,在对岸的河湾缓冲区,商人不失时机地安置了两条游船,让他们在上面饮酒唱茶,赏景赋诗。

街市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车、人力车、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把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绘色绘形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汴河码头与城门的中间地带上,酒店茶楼店铺字号鳞次栉比,各种车轿骡马川流不息。画面清楚地看到一间木工作坊的两位技工正在制作一辆骡马车,拐弯的街道一位货主租用毛驴,驮工正在把地上的货物上驮,还有一位女士准备租用一乘轿子代步。再看过来是一块不大的劳务广场,又是进城的必经之路,因此商务活动频繁,一位算命大师在这里盖了一间房子,生意非常兴隆。过溪沟小桥的脚行门前有不少劳工,有的坐着休息,有的在打瞌睡,还有的干脆躺下休息,脚行里面还有骡马栓在那里。广场上的劳务人员生意非常好,一乘轿子已起肩上轿,另一乘轿子也在待租,小桥上一位摊贩已把货卖完回家。那边还有一些住户农家,桥头还有几头毛驴,屋旁有一妇人抱着一小孩,旁边不远还躺着几头肥硕的猪。

劳务广场拐弯就是护城河大桥,生意人在这里摆上了摊贩。一个摊贩摆的藤竹编织篮筐,一个做灯笼的更是生意兴隆,有人买了一个转身正要离去,小贩又在招呼另一个买主。桥上行人如梭,两边护拦边还有不少人向河里观看是否有人在河里钓上了大鱼。城门前有一个地摊更有意思,他正在起身半蹬状与一位骑马的人招呼,似乎不放过每一个兜售的机会,后面的几个人也在注意着他的生意动向,真有点像生意的托儿。

城门高大宏伟,几匹骆驼缓缓地向城外走去,应是西域商人来汴梁做生意的,是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商团。

城内又是另一番特色。一家商号好似是零担货运的样子,货运物流已具雏形,隔壁又是一家香油加工作坊,香油销售形势很好,还有车马运送,一栋几层楼的客栈,门前客人熙熙攘攘,里面客人也不少,定是大贾富商住的,过街的一间店铺还有修面的,在城内是特别要注意仪表的。城市功能齐全,吃穿住用样样都有,一家绸缎庄店面很宽,里面放满各色彩绸锦帛,可见当时的养蚕织锦相当发达了,送水的生意也很好,地下水应似泉水般甘甜清爽吧!就在城内这一小块地方就有两家诊所,杨大夫精于疮瘰外科,赵太丞医术更高明,男、妇、儿科都很精通,各种丸散样样齐全,可见当时医疗水平已是相当高了。

从内城方向走来一队人马,前面有仪仗开道,甚是威风。常言道文官坐轿,武官骑马,的确是一个武官,后面还有人替他拿着一把关刀。另有两人在码头两手拉着嚼口,这是害怕惊马或失前蹄最有效的方法。

鉴赏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错落有致又别具情趣。

内容

内容丰富,描绘东西繁多。《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都被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牛、骆驼等牲畜。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关于《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人物数量,各种说法不一,常见的有500余人说(白寿彝《中国通史》)、815人说(汤友常数米法)、1695人说(齐藤谦《拙堂文话·卷八》)。此外各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房屋楼阁30多栋,推车乘轿也有20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各色人物从事着各种活动,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与冲突,令观者看罢,依然无穷回味。

结构

整卷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

技法

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法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画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流传历史

1101年,《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御府。宋徽宗赵佶在卷首题签,并加盖双龙小印(已佚)。

1127年,靖康之变后,《清明上河图》被掳入金人地区。

1186年,(金)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磵(jiàn)、张世积等题跋于图后。

1260年,元朝建立后,《清明上河图》被收入秘府。后为宫廷装裱者以赝本偷换出宫,售予某贵官,中途又被保管人偷售给杭州陈彦廉。

1351年,杨准从陈处购得此卷,题长跋记述始末。次年,江西刘汉从杨准处获观,为之题跋,誉为“精艺绝伦”。

1365年,(元)李祁,记图为静山周氏家。

1461年前后,(明)吴宽题称,图在大理寺卿朱鹤坡家。

1451年,(明)李东阳在图后两次题写长跋,详记画面内容和在明代中期流传始末。弘治以后,为大学土徐溥所有,徐临终时将此卷赠与李东阳。

1524年,图归兵部尚书陆完,陆作题记。陆完死后,其子售予昆山顾鼎臣家,不久,归相国严嵩、严世蕃父子。在此期间,社会上流传很多关于严篙父子借《清明上河图》打击、陷害都御史王忬(yù)的传闻,并被时人收入笔记著作中。严嵩败,家产被籍没,图入宫廷。

1578年,(明)司礼监冯保跋。图由内府转入冯保之手。

1644年,入清以后,图先后为陆费墀、毕沅等人收藏。

1799年,毕沅死后第四年,家产被籍没,图被收入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存放在天津租界张园内。

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9年,张克威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被杨仁恺慧眼所识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石渠宝笈特展”在故宫武英殿展出,全长528厘米的《清明上河图》全卷铺开陈列。10年前,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80岁生日,这幅作品曾经展出过。之后这10年,这幅图只在香港和日本展出过,但都未曾全部展开。

猜你喜欢
清明上河图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开满桃花的码头
大块头和小不点
前往码头
《清明上河图》是描写清明景象吗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清明上河图》里的秘密
在码头上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