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呼吸科,天津 300140)
临床报道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矽肺合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张斌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呼吸科,天津 300140)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治疗前后矽肺合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D)患者6 m i n步行试验(6M W T)、动脉血气、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矽肺合并稳定期C O 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600 m g,2次/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测量6M W T、动脉血气、肺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6M W T、动脉血气、肺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矽肺合并稳定期C O PD,可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动脉血气,延缓肺功能下降。
N-乙酰半胱氨酸;矽肺;慢性阻塞性肺病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硅粉尘,引起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的一种职业性尘肺病[1]。吸入的二氧化硅粉尘沉积于支气管和肺内,可使支气管上皮纤毛破坏,功能失调,引起支气管狭窄、气道阻塞,最终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 c obst ruct i ve pul m onary di seases,COPD)的发生。疾病的进展可出现在脱离含硅粉尘工作之后,即使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仍在持续恶化,严重时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现阶段,尚未发现有效的手段能延缓疾病的进展。近年来研究发现,N-乙酰半胱氨酸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纤维化的作用[2],已广泛应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 di opat hi c pul m onary f i brosi s,IPF)疾病的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但其对矽肺合并稳定期COPD的影响,少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矽肺合并稳定期COPD的临床疗效。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5年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矽肺合并COPD稳定期的门诊及住院患者84例,所有患者符合矽肺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43~74岁,平均61.54岁;治疗组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62.13岁。对照组中,Ⅰ期矽肺16例,Ⅱ期矽肺20例,Ⅲ期矽肺4例,治疗组中,Ⅰ期矽肺17例,Ⅱ期矽肺22例,Ⅲ期矽肺5例;两组患者年龄、矽肺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见表1)。
1.2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长期氧疗、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600 m g,2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治疗24周。
1.3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6 m i n步行试验(si x-m i nut e wal k t est,6M W T)、动脉血气、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急性加重则中断治疗。
1.3.16M W T测定所有患者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24周后行6M W T,实验按美国胸科学会制定的诊疗标准进行。在室内平坦的地面上划出一段长达30 m的直线距离,两端各置1个标志物。患者在两端往返运动,速度由患者自己决定,6 m i n后计算其步行距离。如患者不能坚持可中止实验。
1.3.2动脉血气测定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各取桡动脉血2 m l,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r t i alpressure ofoxygen i n art eri albl ood,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 i al pressure of carbon di oxi de i n art eri al bl ood,PaC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l veol ar-art eri aloxygen pressure di f f erence,P(A-a)O2]。
1.4肺功能测定
使用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 orced expi rat ory vol um e i 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 orced vi t al capaci t y,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 m onoxi de di f f usi ng capaci t y,DLCO)。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入选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而终止实验10例,其中对照组6例,实验组4例。
2.2治疗前后6M W T比较
两组6M W T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5,P=0.224);两组6M W T治疗后较治疗前有增加趋势,其中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0.013,P=0.003),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941,P=0.405)。见表2。
2.3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两组PaO2、PaCO2、P(A-a)O2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3、0.941和1.252,P=0.782、0.385和0.562);两组PaO2治疗后较治疗前有上升趋势,而PaCO2、P(A-a)O2治疗后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其中治疗组PaO2、PaCO2、P(A-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42、0.038和0.027,P=0.013、0.017和0.012),对照组PaO2、PaCO2、P(A-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1、0.841和t=1.472,P= 0.210、0.157和0.312)。见表3。
2.4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肺功能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7,P=0.342),对照组治疗后FEV1、FVC、 DLCO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75、1.743和0.834,P=0.231、0.557和0.357),治疗组治疗后FEV1、FVC、DLCO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2、0.038和0.017,P=0.011、0.016和0.007)。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 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6M W T比较 (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6M W T比较 (m,±s)
组别治疗后对照组(n = 3 4) 3 4 8 . 2 3 ± 3 4 . 7 6 3 6 5 . 9 7 ± 3 6 . 2 7治疗组(n = 4 0) 3 5 3 . 2 7 ± 4 2 . 1 6 4 0 0 . 6 0 ± 4 7 . 3 2治疗前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 O2、P(A-a)O2比较(m m H g,±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 O2、P(A-a)O2比较(m m H g,±s)
组别P (A -a )O2对照组 治疗前 6 4 . 1 0 ± 2 . 1 1 6 1 . 3 3 ± 8 . 2 1 4 1 . 6 4 ± 4 . 3 3治疗后 6 6 . 5 1 ± 2 . 5 3 5 7 . 2 1 ± 7 . 3 2 3 7 . 6 4 ± 2 . 4 3治疗组 治疗前 6 2 . 5 5 ± 2 . 3 1 6 1 . 1 2 ± 7 . 2 8 4 0 . 1 7 ± 4 . 5 6治疗后 7 5 . 6 3 ± 4 . 1 5 4 8 . 5 4 ± 6 . 9 2 3 1 . 2 3 ± 2 . 6 3 P a O2P a C O2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EV1、FVC、D LC O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EV1、FVC、D LC O比较 (±s)
D L C O/ [m l/ (m m H g · m i n)]对照组 治疗前 1 . 5 5 ± 0 . 4 2 2 . 4 4 ± 0 . 4 8 9 . 4 5 ± 2 . 7 1治疗后 1 . 5 6 ± 0 . 4 8 2 . 5 3 ± 0 . 5 2 1 1 . 1 3 ± 3 . 8 3治疗组 治疗前 1 . 6 4 ± 0 . 5 6 2 . 5 4 ± 0 . 6 6 9 . 7 6 ± 2 . 6 5治疗后 1 . 9 9 ± 0 . 7 7 2 . 9 0 ± 0 . 5 4 1 3 . 8 1 ± 3 . 4 1组别F E V 1 / L F V C / L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二氧化硅所引起的肺部广泛结节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吸入呼吸道的二氧化硅粉尘附着在细支气管壁上,随着暴露的逐渐增多,游离二氧化硅进入肺泡,导致肺泡上皮大量损伤,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修复,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肺纤维化[3]。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矽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吸附于支气管黏膜上的二氧化硅粉尘使支气管上皮纤毛破坏,纤毛运动障碍,导致支气管狭窄,气道阻力增加,最终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研究发现,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抗氧化失衡在二氧化硅引起的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N-乙酰半胱氨酸是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前体物质,能够发挥抗氧化作用,降低机体内自由基水平,对抗自由基造成的肺纤维化,延缓矽肺所致肺纤维化的进展。而COPD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因素,以气道炎症最为重要,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从抑制炎性介质和炎症因子的产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黏附分子表达等多个环节发挥抗炎作用,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延缓肺功能下降的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
有研究发现,6M W T与气道阻塞、呼吸困难加重或健康有显著相关[6]。本研究中,74例患者的6M W T均不同程度降低,治疗组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后,6M W 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显示N-乙酰半胱氨酸在改善患者运动耐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N-乙酰半胱氨酸通过灭活活性氧、稳定细胞内膜结构以及细胞内的酶和蛋白结构,从而增加肺泡膜的通透性,缓解患者慢性缺氧,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后,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矽肺患者多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当矽肺合并COPD后,可出现阻塞性通气障碍[7]。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方面,N-乙酰半胱氨酸可使患者FEV1、FVC、DLCO明显提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N-乙酰半胱氨酸具有改善患者肺功能的作用。可见,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矽肺合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BrowNT.Sci l ica exposure sm oki ng si l i cosi s and l ung cancer com pl ex i nt eract i ons[J].Occup M ed,2009,59:89-95.
[2]胡正旺,黎曙明,汪启龙.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AECOPD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3,3(3):486.
[3]St ansbury RC,Beeckm an-W agner LA,W ang M L,et al.Rapi d decl i ne i n l ung f unct i on i n coal m i ners:evi dence of di sease i n sm al l ai rways[J].Am J Ind M ed,2013,56(9):1107-1112.
[4]Sauni R,Oksa P,Leht i m aki L,et al.Increased al veol ar ni t ri c oxi de and syst em i c i nf l am m at i on m arkers i n si l i ca-exposed workers[J].Occup Envi ron M ed,2012,69(4):256-260.
[5]Zheng JP,W en FQ,Bai CX,et al.Twi ce dai l y N-acet yl cyst ei ne 600m g f or exacerbat i ons of chroni c obst ruct i ve pul m onary di sease (PANTH EON):a random ed,doubl e-bl i nd,paral l el-group st udy[J]. Lancet Respai r M ed,2014,2(3):187-194.
[6]Pi nt o-Pl at a VM,Cot e C,Cabral H,et al.The 6-m i n wal k di st ance:change over t i m e and val ue as a predi ct or of survi ve i n severe COPD[J].Eur Respi re J,2004,23:28-33.
[7]安福成,谢永强.矽肺67例合并症及肺功能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8(12):1273-1274.
(童颖丹编辑)
R 563.9
B
1005-8982(2016)05-0128-03
10.3969/j.i s s n.1005-8982.2016.05.028
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