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关系的初探

2016-08-07 00:47:20黄祺朱圣炜程海燕卜瑞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髋部股骨颈骨密度

黄祺 朱圣炜 程海燕 卜瑞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无锡 21402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常见的中老年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问题。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雌激素水平的锐减,影响骨代谢、脂代谢等,不仅更容易发生OP,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OP和AS之间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例如氧化应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1]。OP及AS也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相关数据资料探讨绝经后的T2DM妇女OP与AS的关系,为预防两种疾病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绝经后T2DM妇女100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8.51±7.66)岁。入选患者分别符合1999年WHO T2DM的诊断标准及2011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肝肾功能不全、慢性胃肠道疾病,既往未曾使用激素,也未发生过骨折。

1.2 检查方法

1.2.1体格检查

测量患者入院时的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相关药物使用情况(激素、钙剂)等一般资料。

1.2.2生化指标

清晨空腹抽取肘正中静脉血,使用BECKMAN DXC-800全自动生化仪测血钙、血磷、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等;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

1.2.3颈动脉检查

采用PHILIPS 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10 Hz)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由超声科专人操作。选取颈动脉膨大下1 cm或以颈动脉壁IMT最厚处及近心1 cm、远心1 cm三点的厚度,左右两侧六点的均值为IMT。同时观察血管腔内有无斑块,将IMT≥1.2 mm或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其高度超过周围IMT的50%定义为斑块。

1.2.4骨密度检测

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所有患者腰椎1~4、左侧股骨颈、股骨干及左髋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获得BMD的T值,以T值结果代表各部位的BMD。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根据有无斑块分组比较

按照颈动脉彩超结果将100例患者分成有斑块组32例和无斑块组68例,通过比较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BMI、血压、血脂、血钙、磷、尿酸、FPG、HbA1C及股骨各部位BMD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无斑块组相比,有斑块组中CIMT明显增厚(P<0.05),且有斑块组中第1~4腰椎BMD的均值明显低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左侧髋部、股骨干及股骨颈的BMD在两组间差异却不明显,尚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液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结果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loo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etween patients in two groups

注:BMD:骨密度;Ca:钙;P:磷;UA:血尿酸;FPG:空腹血糖;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C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两组间比较*P<0.01,*P<0.05
Note:BMD:bone mineral density;Ca:calcium;P:phosphorus;UA:blood uric acid;FPG:fasting blood glucose;TC:total cholesterol;TG:triglyceride;LDL-C:low density lipoprotein;HDL-C: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b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CIMT: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ompared with the non-plaque group,*P<0.01,*P<0.05

2.3 绝经后T2DM妇女中左右CIMT均值与相关因素的Pearson分析

CIMT均值与腰椎1~4BMD均值呈负相关(r=-0.219,P均<0.05),与HbA1C及FBG呈正相关r=0.295~0.300,P均<0.05)。见表2。

表2 用pearson相关分析CIMT均值与各变量的相关性Tabl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carotid intima media and each variable b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注:BMD:骨密度;FB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C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Note:BMD:bone mineral density;FBG:fasting blood glucose;Hb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CIMT: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OP的患病率逐步升高,目前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以椎体和股骨颈的BMD为基础的OP中女性患病率达到了20.7%,而60岁以上女性OP的患病率更高。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的衰竭,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质流失,骨形成的增加无法平衡破骨细胞引起的骨吸收作用,骨强度的下降导致骨折的风险增加。研究表明女性发生OP性骨折的危险性高于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总和。IMT的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预兆,颈动脉为连接心脑血管的重要通道,是心血管事件“预言者”,且其位置表浅便于超声检测,可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3]。OP与AS不仅是老年病也是T2DM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OP与AS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4]老年女性CIMT和腰椎、股骨颈及全髋部的BMD呈负相关。我们的研究证明绝经后T2DM妇女的CIMT和腰椎BMD呈负相关。

本研究显示腰椎1~4骨密度均值、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是绝经后T2DM妇女发生CIMT增厚形成斑块的危险因素,它们可以促进AS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患者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下,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会诱导各类黏附分子、细胞因子,扩大炎症反应,损伤内皮细胞,长期的炎症损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管壁增厚,脂质沉积,进而促进AS的发生[5]。在高糖状态下骨骼蛋白发生非酶促糖基化,损害骨量,同时因为高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导致钙磷丢失,血钙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促进破骨作用加重骨质损害[6],同时也会使血钙浓度增加,长期细胞内钙水平增高会破坏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酶,加速氧化,损伤血管内皮,从而导致内皮增生、血管钙化[7]。

血脂异常会促进AS的发生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但它还有促进破骨、抑制成骨的作用。在高糖毒性作用下,脂质发生过氧化及糖基化,进一步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抑制成骨细胞活性,造成骨含量下降,骨质破坏,导致OP[8-9]。然而在本研究中血脂与AS之间的相关性却并不明显,这可能与目前临床上重视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诊疗,很多患者发现血脂异常即采取降脂措施,这有利于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阻止病变的发展。另外有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降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抗OP效果[10],因此早期干预纠正血脂紊乱不仅能防止颈动脉斑块,也可以起到预防OP的作用。

有研究者发现血钙、血磷及血尿酸等也参与OP及AS的形成过程[11],但在我们的研究中并未观察到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另外在本研究中颈动脉有斑块者腰椎的BMD明显偏低,而左髋部BMD的差异却不明显,对于种种相关问题仍需要更大样本量、更深入的研究来解释证明,为OP及AS的预防工作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髋部股骨颈骨密度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3:00:58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3:40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1:10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