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是弱势产业,各方面制约因素较多,收益普遍低。陕西省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现代农业园区足以肩负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历史重任。
吴知来是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办李家嘴村村民,家里有4亩多耕地,以前一直种玉米。“我原先也试过种蔬菜,可是我家的地是坡地,产出少、效益低。”后来,他把地全部流转给了汉滨区阳晨现代农业园区。园区投入资金把坡地平整成梯田和平地,統一建起了标准化设施蔬菜大棚,产品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保证。而吴知来经过培训后也从过去种地的农民变成了园区管理蔬菜大棚的技术员,年收入是过去的3倍多。
“通过土地整理、现代化经营以后,大大提高了耕地效益。据测算,现在我们每亩地的产出达到了7000多元,比原先农民种玉米的时候高多了。目前,我们园区的5000亩设施蔬菜已经通过国家有机食品和富硒食品认证,与超市、饭店建立起了稳定的销售渠道。”阳晨现代农业园区项目负责人权群学说。
据统计,2015年,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共实现总产值350亿元,带动农户180万户,促进区域及周边农民户均增收7200元。
近年来,陕西省建设的这些现代农业园区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设施设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一方面,在园区建设的拉动下,全省农村土地不断依法有序向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目前,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300万亩,园均经营约2300亩。另一方面,各地园区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从事生产,促进了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在全省的推广应用。
同时,园区普遍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园区产地环境治理,狠抓各类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确保了全省园区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始终稳定在99%以上。
此外,在园区的带动下,全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统防统治作业队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很快,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共同协作、相互融合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了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