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2016-08-06 02:51:54何海兵武立权张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综合能力教学改革

何海兵, 武立权, 张文静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农学概论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何海兵, 武立权, 张文静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摘要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的农学概论课程为对象,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及考核制度改革3方面出发,探析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调研结果表明:教学改革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对农业知识的兴趣爱好、查阅文献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大幅提升。教学改革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加深了对农业的认知和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显著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该项教学改革措施为安徽农业大学农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施提供了参考,为其他课程改革拓展了思路。

关键词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跨进,工业发展势头正赶超农业,加之城镇化快速推进,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于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在快节奏生活的驱赶下,当代大学生可能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去了解传统的农业知识。因此,有必要开设一门课程简介农业概况,帮助学生以系统论的观点认识农业。

农学概论课程是一门从多角度、多层次介绍农业全貌的课程。该课程主要从农业与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介绍农业在自然-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从世界农业发展史、世界农区分布等方面分析、介绍世界农业总貌;同时分析了农业科技革命在农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及其前景。理论上讲,开设该课程对农林高校非农学专业(或农学专业)学生系统了解农业概况,增强对农业知识的理解以及扫除对农业认识的盲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近3年学习该课程的约500名学生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了解和认知农业知识并不感兴趣。因此,提升学生对农业知识的兴趣爱好,培养大学生的懂农及爱农情节,在了解农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农学概论课程的最终落脚点。在现有基础上,农学概论课程设计、讲授方式和评分制度等主要环节仍有深挖空间。

1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农学概论课程主要参照翟渠虎等人于2006年主编的《农业概论》教材,虽然教材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农业生产,并从宏观层面介绍农业生产及发展,但并未涉及深入的农业专业知识以及农学前沿科学的发展动态[1],这可能是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内容改革中,一定要在书本知识内容基础上充分拓展,介绍当前研究重点、难点及热点,并对未来农业发展提出展望。比如谈农业发展史时,对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定性内容进行简单描述,重点突出现代农业的科技性,以专题形式介绍农业机械化及规模化生产、自动化和自能化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航空和近地面遥感对作物长势长相及病害的监测作用、数字化农业和信息化农业等。讲授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时,重点讲述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水资源亏缺与作物生长之间的矛盾、耕地面积减少与作物生产之间的矛盾、气候环境变化及环境污染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等,针对这些矛盾,提出农业科学家或生产者应对这些不利因素并克服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又如在讲授种植业时,重点介绍一些主要作物的栽培技术、育种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从以上几方面内容进行拓展,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农业即是高精尖的生产体系;其次,让学生明白当前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引起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共鸣;最后,让学生对于作物的种植技术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虚拟经验认知,从而更好地充实书本知识,开拓学生农业知识认知视野,触动学生对农业的喜好之情。

2教学方式改革

农学概论作为农业大学的公共基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并非像专业课强调学生掌握、熟记和运用某些知识点,因此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中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农业科技视频教学短片和传统板书结合授课,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以此提高学生知识的获得率;其次,利用3~4个课时,以农业前沿科学研究为题材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讲解,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收集资料、准备课件,并在课堂上利用5 min时间参与讲授相关知识点,用3 min时间与学生讨论;在这过程中,以4~6人为一个团队准备材料,1个主讲人,讨论过程中团队成员参与回答其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其中教师作为听众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在这个环节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收集和整理资料能力、语言表达和凝练能力等。

3考核评估体系改革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追求高分是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抓住学生渴望高分的心理特点,通过考核制度的改革来调控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在传统的考核制度中,农学概论以课程论文形式为主,辅之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其中,课程论文占70%,平时成绩占30%,且平时成绩主要参考平时考勤,在这种考核制度下,学生很可能只是为了完成学分或为了高分应付考核制度,如只注重平时出勤率和写课程论文阶段,而对整个学习过程不留意、不用心。为此,在考核制度的改革中应多方位地考核学生表现,课程论文仅占50%的比例,学生专题讲解内容占25%,学生课堂交流讨论的积极性和准确性占15%,出勤率占10%。把学生做专题讲解内容纳入成绩考评中,潜在地增加了学生积极参与专题讲解这一环节,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从内容充实度、材料准备完整性、讲解流畅度和其所讲知识的熟悉度给主讲人客观评分,其他参与人根据贡献度大小适当做分值调整。在此过程中,注意加强教师主体性素养的提高[2],客观、公平、公正地给予学生评分;学生课堂交流讨论的积极性和准确性这一环节主要考核学生在专题讨论上就相关专题内容的交流活跃度,以及平时回答问题的活跃度和准确度。由此可见,由改革前的双重考核制度变为四重考核制度,不但可以确保学生最终成绩的公平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考核制度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3]。

4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效应分析

基于上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和考核制度改革,于2015~2016年对英语专业、保险学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等进行教学改革,并从学生对农业知识的认知、对农业知识的掌握、对农业知识的兴趣、查阅文献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自信心、学习态度12项指标综合分析教学改革后的效应。通过设置调查问卷,每项指标赋值0~10(值越高,表示对应的能力值越强),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教学改革后,各项指标均显著提升(P<0.01),提升幅度为17.79%~26.33%;其中,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幅度最大,为26.33%,其次依次为农业知识的兴趣、查阅文献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对农业知识的掌握、学习态度、对农业知识的认知、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自信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表1 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N传统教学=150人,N教学改革=150人)

注:表中同一列中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1%和5%水平差异显著(t检验)。

Note: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and lowercases in the same row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1% and 5%, levels, respectively (ttest).

5结语

实现学校既定的教育目标需要以课程为载体,课程质量好坏直接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重视课程建设,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研究表明: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内容3项指标入手改革农学概论课程表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易于实现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但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具有多样性,未来关于农学概论课程的改革还需要结合国内外课程改革特点和趋势[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制订出适合特定高校的课程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 翟虎渠.农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赵冬梅.高校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主体性素养的构建[J].教师教育论坛, 2014, 27(9): 43-46.

[3] 董凌波.基于“以学生为本”的高校课程改革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3(1):103-107.

[4] 冯倩倩, 王海欣.高校课程改革特点与趋势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 2015(9):70-71.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校级教研项目(201537-2);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作者简介何海兵(1986- ),男,重庆人,讲师,博士,从事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生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6-04-29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6-264-02

Effects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urse ofAnIntroductiontoAgricultureon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Undergraduates—A Case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 Hai-bing, WU Li-quan, ZHANG Wen-jing

(College of Agronom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AbstractBased on the course of An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i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 series of reform systems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system were applied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the reform systems on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eaching reform, the team work ability, interests and hobbies in agricultural knowledge, the ability of consulting literature, language organizational and expression abiliy, the abilities to analyze and solve concrete problems independently were all significantly improved.After teaching reform, students changed from passive learning to active learning, and deepened the cognition and interests of students in agriculture.More importantly,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course teaching of An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i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provided new thought for the reform of other curriculum.

Key words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Teaching reform; Comprehensive ability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综合能力教学改革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交叉学科下高中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探究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44:24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3:44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