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凤军
摘 要:随着新一轮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练习占据的地位逐渐提高。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小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只有提高了学生课堂练习程度,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适应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根据教改后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实情,指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重要性,为教育者如何利用课堂练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仍然存在许多弊端,例如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觉得听起来很容易,但应用起来却不自如,造成了学与致用的矛盾。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知识的应用。小学数学教育者背负着启蒙学生数学思想、养成数学素养、掌握数学与实际应用技能的重任。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是最容易培养形成数学技能的,因此,设计合适的课堂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素养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者应该注意课堂练习的科学性设计,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与理解才能更深入,课堂效率也随之提升。以下是我经过总结后设计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案,望能对广大教育同行提供参考价值。
一、培养学生订正题目的意识
小学的题量相对于其他学习阶段来说算是较少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适当地给学生拓展各式各样的题型,并在完成练习后及时订正。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订正错题的意识。从认知科学方面来说,人的大脑有先入为主的习惯,一旦大脑把不正确的信息当成正确的信息储存以后,大脑就坚信这个信息是毫无差错的,并且储存了此信息。一旦养成了错误记忆,那么对学生就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订正则可以改变大脑的错误记忆。学生订正作业不仅是学习态度的体现,更是学习品质的培养。而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证。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订正作业的重要性,更要培养他们订正作业的良好习惯。老师不但要监督学生订正错题,还应该培养学生主动订正错题的意识,使学生在主动订正错题,并且多关注错误背后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想方设法地把模棱两可的地方弄懂与理解。老师应该要让学生明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作业时出现错误完全是情有可原的,重点是要快速改正错题,自主更改练习中的错误,以防再次犯下相同的差误。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如错题不及时处理,错误的题目在脑海里停留的时间过久,有误的知识点就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负迁移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数学成绩。只有学生主动把每一次的错题改正作为对自己学业的检查和反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进行层次化练习与纠错
分层次练习能引领学生战胜理解盲区,促进思维多方面渐渐深入发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要根据课本难度层次的繁简和理解程度的难易,将内在知识点和规律内冗长和隐蔽的内容,逐级分离,完成多方面的延伸,分级推进激励,即使练习由浅入深,深入清晰地揭示出整体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这样就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也要进行不同的层次化纠错工作。对于理解能力优秀的学生,要求他们快速地阅览第一时间找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对于只是概念模棱两可的学生,老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帮助他们理解题目的含义、解释完后让学生再去改正。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若想全靠自己的能力来改正所有的错误是存在很大难度的。因此,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共同分析,让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给稍微迟钝些的学生课前课后指导讨论。互助性练习不仅能加快课堂进度,统一学生知识接受水平,还能使优生在帮助别人订正时再一次对所学内容进行学习,有助于他们对旧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层次化纠错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与团队意识,这与最新提出的探究性学习达到了异曲同工的妙处,通过互助性教学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在数学学习方面领先于他人,并且培养出的互助意识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建立专属错题题库
学生在平时遇到错题后,很少能够做到积累。错过的就放过,一遇到考试就没有能够用来复习的资料。不妨让学生在学习压力较小的小学阶段就开始养成积累错题的好习惯。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只要平时的积累量够了,学生在考试中也能够运用自如,遇到难题如鱼得水,触类旁通。因此,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个性化错题题库,积累的错题都是平时自己练习中遇到的,并在空闲的时间经常翻出来复习巩固,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必定会受益匪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科的教授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殊性,也应遵循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心理因素,着重强调了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因此这更要求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出不同的课堂练习策划案。希望我的拙见能够对小学课堂练习设计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策略[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2]肖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刘立明.再论国外有效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