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生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2016-08-06 19:13张静
新课程·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生观以人为本小学语文

张静

摘 要: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作出改变,教师不再仅仅是承担知识传授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成为新的教学观,教师的服务意识越来越重要,这是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需要,也是坚持“学生本位”思想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为重点,培养学生情感美和道德价值为目标,因此,学生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始终。

关键词:学生观;以人为本;小学语文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需求的人,这就要求教师除了钻研教材外,还必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本文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观的体现,以及如何改革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一、学生观的内涵

(一)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这就说明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无论是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一个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同时,学生在成长中是具有发展潜能的,只要获得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就是可以被挖掘的。

(二)学生是具有特殊性的人

其表现在学生与成人不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又表现在同一学生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学生其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能按照成人的观念和经验去作为判断学生行为的标准。

(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自由个体,具有自由的个性

学生的意志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其他人的意志为转移,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意愿和行使方法,这就表明学生具有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是引导。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坚持学生观的思想

坚持学生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体现,关键是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对学生观具有正确的认识

1.认识和研究学生是前提

对学生观的正确认识首要的是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和习惯。学生的成长过程具有阶段性,同一学生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而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各自的差异性。他们在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上都与教师不同,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而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其要求也应该各异,尤其是乡村小学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能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就更不能按照城镇学生的标准去硬性评判。比如,某些学生能够考试满分,就要求其他学生也要考满分。就算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也难以使班上成绩全部达到同一个优秀的水平。

其次,对学生的认识还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抓住他们的特点,引导他们释放自己的潜能。有人成绩好,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跳舞。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入手,启发他们在自己的优势中去获得更高的发展。小学语文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的课程,某些题的答案并没有客观上的硬性标准,学生的回答也会因自己的思维和所接触的环境不同,所以教师不能断然地否定他们,而应该是鼓励和启发他们去想象。

2.树立服务意识

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具有服务学生的意识,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的威严让学生服从,学生观的教学思想必须打破这种传统教育的弊端,在课堂上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该以服务于学生为指导,教师的价值也正是在服务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二)以学生观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

语文教学学生观的体现,关键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上,主要包括课前备课、课堂上课和课后评价。

语文教学的备课除了备教材,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去学习,这都是教师备课时应该思考的问题。比如,在上《凡·卡》这一课时,可以预先设计让学生学习课文主人公给自己的亲人写信环节,将学生自己心中的想法以信的方式展现出来。上课是教学中体现学生观的核心,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于上课的效果。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课堂的学习权交给学生。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意识,打开学生情感交流的阀门,让他们充满激情,以保证学生情感交流的通畅。课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客观性,要以赞扬和激励为主,要知道学生的成绩是由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智力并不是唯一的要素。因此,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因势利导,多提出学生的优点,让他们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原来也有这么多的闪光点,从而更加自信。

树立学生观的人本思想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学生观的教学思想,应该从教师的认识和行为方面做起,将学生观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虞敏.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J].教育,2015.

[2]于邦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思考[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4.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学生观以人为本小学语文
外籍教师课堂典型用语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孔子学生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