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带分布

2016-08-05 18:21梁光河
百科知识 2016年14期
关键词:压性青藏高原台湾地区

梁光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新生代主要受印度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台湾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我国地震的总体特征是西部地震频度高,东部地震影响大。比如2001年就有一场8.1级的地震——东昆仑地震,因为发生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所以并不被大众所知。科学家利用新生代活动断裂带结合区域地震历史,绘制出了我国地震带分布图(图1)。

事实上,这是一个简化图,并不是说地震只会发生在图1标示出的地震带内,只是说这些标示出的地震带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更大。比如国家地震局统计的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3.0级以上地震震中位置(图2)就说明,它们并不都在图1划定的地震带内。这也说明地震的成因与地下流体和活动断裂相关。地下流体除了集中在主要断裂带内,也会运移到一些分支断裂中,这显示了流体运动的随机性,使得地震的发生位置更加复杂而难以预测,因为人们很难掌握所有的活动断裂,特别是一些次级断裂。

从我国的宏观地质构造和当前的断裂带受力背景看,我国西部青藏高原和新疆西部以及西南地区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更大,原因是该地区主要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总体是一种压性受力环境。这种环境下,地下深处的流体和电荷容易聚集在断裂带深处,不断累积能量,一旦断裂破裂,就会发生大地震。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是以郯庐断裂为主线的地震带,总体受力是拉涨走滑环境,这种环境相对压性环境要好很多,因为拉涨环境是一种相对开放环境,地下深处不容易大量聚集流体和电荷,因此发生的地震的强度要远小于我国青藏高原。特别是山东以北的我国东部地区,当前整体受力以拉涨走滑环境为主,理论上难以发生8.0级以上的地震。

台湾地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震受力系统,台湾岛正在向我国大陆方向漂移,形成了强烈的挤压受力环境,因此台湾地区地震的发生频率很高,台湾海峡对岸的福建沿海地区地震频率也较高,发生大震的可能性也较大。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压性青藏高原台湾地区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基于动态权函数的煤层可压性综合评价
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机制及其启示
为了让青藏高原的天更蓝、水更绿、草原更美
基于测井数据的页岩可压性定量评价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以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为参照
化石见证青藏高原的隆起
郑绍周教授从脾肾论治低颅压性头痛经验
台湾地区拟修订车辆容许耗用能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