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倩?高春愉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留置导尿管患者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 以此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方法 120例ICU住院留置导尿管患者, 随机分为A、B、C三组, 各 40例。A组1次/d更换集尿袋, B组1次/3 d更换, C组1次/7 d更换。7 d后分别采集三组患者的尿液行尿常规及尿培养检查, 了解感染情况。结果 A组尿培养细菌感染阳性率为30.0%与C组的27.5%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感染阳性率为10.0%, 明显低于A组的30.0%和C组的2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住院留置尿管患者更换集尿袋1次 /3 d为宜, 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留置导尿管;集尿袋;更换时间;尿路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82
ICU住院患者大多为病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留置导尿管对于ICU患者是必要的, 能够很好的解决卧床、昏迷以及尿潴留患者等的排尿问题。然而留置导尿管本身也是尿路易感因素之一, 据统计[1], 国外住院留置导尿管患者菌尿发生率为44%, 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为探讨更换一次性集尿袋最佳间隔时间, 本研究对120例ICU住院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ICU住院留置导尿管的120例患者, 年龄40~88岁, 平均年龄(62±9)岁。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 每组40例。留置导尿管时间10~21 d, 平均留置尿管时间(15.5±1.8)d。所有患者导尿前均证实无尿路感染。
1. 2 材料及目标选择 选择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引进的F16双腔气囊乳胶导尿管, 患者入院时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 同时常规留取首次尿液做培养及尿常规检查, 排除入院前有尿路感染的患者, 以选取原本无尿路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1. 3 护理方法
1. 3. 1 三组患者由管床护士负责, 每天均给予碘伏擦洗会阴部及尿道口2次, 大便后均给予及时会阴部擦洗及消毒。A组患者1次/d更换集尿袋;B组患者1次/3 d更换集尿袋;C组患者1次/7 d更换集尿袋。更换集尿袋前护士必须洗手,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所有患者均未行膀胱冲洗等可致外源性感染操作。
1. 3. 2 标本采集 留取尿液由管床护士负责。留取尿标本前, 护理人员必须洗手, 先用碘伏消毒导尿管外口2次, 弃去首段尿, 再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尿液10 ml左右放置于专用的无菌培养瓶内, 立即送检行尿常规及尿培养。
1. 4 阳性判断标准[2] 根据尿常规检查白细胞≥10个/μl或/和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4 cfu/ ml, 诊断为泌尿系感染。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尿培养细菌感染阳性率为30.0%与C组的27.5%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感染阳性率为10.0%, 明显低于A组的30.0%和C组的2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导尿是临床基本操作之一, 而在住院患者中, 留置导尿管是尿路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无菌的, 而且尿道黏膜具有抗菌作用, 但导尿对尿道上皮造成了机械性损伤, 削弱了其防御机制, 促进病原菌定殖, 然后可通过导尿管上行感染[3]。在临床操作中, 如果过于频繁的更换集尿袋, 可能因破坏了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密闭性以及增加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污染的机会, 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据王兰芬等[4]报道, 在留置导尿管3~21 d内, 如果患者每天更换集尿袋, 其菌尿发生率每天按5%递增。另一方面, 过于频繁的更换集尿袋也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而更换集尿袋间隔时间过长, 可能因为膀胱黏膜碎屑脱落, 集尿袋或引流管内出现浑浊、结晶现象, 容易导致细菌感染[5, 6]。所以适时更换集尿袋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国内外对于集尿袋更换频率尚无统一标准。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A组尿培养细菌感染阳性率为30.0%与C组的27.5%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感染阳性率为10.0%, 明显低于A组的30.0%和C组的2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毕默佳[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严格的无菌操作、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及适当的集尿袋更换频率, 对于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而1次/3 d更换集尿袋能明显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Stamm WE.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Am J Med, 1991, 91(3):S65-S71.
[2] 陈文彬, 潘祥林.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22-462.
[3] 李锐.不同干预措施对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全科护理, 2008, 6(12A):3144-3145.
[4] 王兰芬, 陈小红.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一次性尿袋更换时间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2(14):20-21.
[5] 毕默佳.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时间的Meta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8B):15-18.
[6] 顾克菊, 王雪文, 钟秀君, 等. ICU病人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预防.护理研究, 2009, 23(11):2870-2871.
[收稿日期: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