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肝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08-05 21:39刘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胰腺癌手术影响因素

刘宇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胰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胰腺癌手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合并脂肪肝、发病至确诊时间、是否有脉管癌栓、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及术后是否化疗是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2.824, 95% CI=(1.293, 3.784), P=0.002<0.05]、是否合并脂肪肝[OR=2.709, 95% CI=(1.126, 3.263), P=0.003<0.05]、发病至确诊时间[OR=1.673, 95% CI=(1.097, 2.354), P=0.005<0.05]、是否有脉管癌栓[OR=3.263, 95% CI=(1.514, 5.652), P=0.001<0.05]及组织学分级[OR=4.239, 95% CI=(2.943, 6.907), P=0.000<0.05]是胰腺癌手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肥胖、发病至确诊时间长、有脉管癌栓及中低分化癌是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而术前合并脂肪肝的胰腺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保护性因素。

【关键词】 胰腺癌;手术;肝转移;影响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94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消化系统中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 其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及预后差, 病死率高[1]。目前, 手术仍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主要问题。肝转移是胰腺癌术后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因此, 探讨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对预测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5例胰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分析胰腺癌手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 为胰腺癌肝转移的预测及防治提供一定的帮助,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5例胰腺癌患者, 其中男51例, 女34例;年龄25~75岁, 平均年龄(55.56±12.39)岁;发病部位:胰头及钩突癌47例, 胰体尾癌35例, 全胰癌3例;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60例、Ⅲ期10例;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5例、胰体尾切除术例35例、全胰腺切除术5例。

1. 2 方法 术后随访至2015年12月。通过超声、CT、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等手段观察肝转移情况。收集肝转移相关资料, 包括:(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BMI、发病至确诊时间、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慢性胰腺炎、脂肪肝)、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血淀粉酶、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糖类抗原125、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例、全胰腺切除术);②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手术并发症(出血、胰瘘、胆瘘、肝衰竭、肾衰竭、感染、肠梗阻)、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导管腺癌、非导管腺癌)、组织学分级(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浸润深度(T1~2、T3~4)、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③术后治疗:是否化疗。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胰腺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独立影响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单因素分析结果 85例胰腺癌根治术患者平均随访18.2个月, 发生肝转移者共32例, 发生率为37.65%(32/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是否合并脂肪肝、发病至确诊时间、是否有脉管癌栓、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及术后是否化疗是胰腺癌术后的影响因素(P<0.05)。

2. 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2.824, 95% CI=(1.293, 3.784), P=0.002<0.05]、是否合并脂肪肝[OR=2.709, 95% CI=(1.126, 3.263), P=0.003<0.05]、发病至确诊时间[OR=1.673, 95% CI=(1.097, 2.354), P=0.005<0.05]、是否有脉管癌栓[OR=3.263, 95% CI=(1.514, 5.652), P=0.001<0.05]及组织学分级[OR=4.239, 95% CI=(2.943, 6.907), P=0.000<0.05]是胰腺癌手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3 讨论

肝脏是胰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也是胰腺癌术后病死的主要原因, 文献报道胰腺癌发生肝转移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5~10个月。国内外文献[2]报道胰腺癌术后肝转移发生率在32%~46%, 本研究结果显示:85例胰腺癌根治术患者, 平均随访18.2个月, 发生肝转移者共32例, 发生率为37.65%, 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

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预测指标一直是临床探讨的热点话题, 但始终未达成同一的意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5例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分析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 发现其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年龄:以往文献[3]报道>40岁的胰腺癌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肝转移, 但本研究发现<40岁胰腺癌患者术后肝转移发生率较高, 分析原因为以往胰腺癌患者中<40岁患者的比例较小, 往往容易忽视对<40岁患者的统计, 近年来, 胰腺癌在年轻患者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40岁患者的比例升高;②BMI:目前已知肥胖(BMI>30 kg/m2)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并有文献报道胰腺癌肥胖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体重正常患者。但BMI对胰腺癌术后肝转移影响的报道尚比较少见, 本研究结果发现随着BMI的升高, 术后肝转移的发生率升高, BMI是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提示肥胖患者术后发生肝转移的风险较高;③脂肪肝:脂肪肝对胰腺癌术后肝转移影响的研究报道近年来逐渐增多;④发病至确诊时间:胰腺癌早期常无症状, 肿瘤进展至出现疼痛等症状后而发病[4]。本研究发现胰腺癌发病至确诊时间是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发病至确诊时间越长, 肝转移的发生率越高, 分析原因为胰腺癌在无干预的情况下进展迅速, 发病至确诊时间越长, 肿瘤分期越晚, 导致难以实施根治性手术, 使肿瘤术后播散转移的风险升高, 因此肝转移发生率升高[5];⑤病理特征: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 其中组织学分级和是否有脉管癌栓是独立影响因素, 低分化癌和有脉管癌栓患者术后肝转移风险较高, 分析原因为低分化癌细胞浸润及运动能力较强, 容易侵袭进入血管和淋巴管, 随血流进入肝脏的几率升高;而肿瘤脉管癌栓容易脱落, 多呈团块状, 与单个肿瘤细胞相比, 团块状的癌栓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杀灭, 从而容易在肝窦内存活, 发生肝转移;⑥术后化疗:研究报道术后化疗可以降低胰腺癌复发转移风险,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研究发现术后化疗是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 但并不是独立影响因素, 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数量较少, 并且化疗受患者身体情况、化疗态度及经济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关。

综上所述, 肥胖、发病至确诊时间长、有脉管癌栓及中低分化癌是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而术前合并脂肪肝的胰腺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保护性因素。应加强对年轻人群的胰腺癌筛查, 缩短发病至确诊时间, 及时合理的实施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 术后积极复查, 以降低胰腺癌术后肝转移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Cannistrà M, Ruggiero M, Zullo A, et al. Metastases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a new functional concept. Int J Surg, 2015, 6(26):873-876.

[2] 孙备, 陈华.胰腺癌伴肝转移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一例.中华外科杂志, 2014, 52(9):653-654.

[3] 李泽朝, 罗诗樵.胰腺癌肝转移长期生存1例.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 23(3):402-403.

[4] 李泽朝, 罗诗樵.胰腺恶性肿瘤肝转移综合治疗现状.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4(3):270-272.

[5] 欧阳华强, 潘战宇, 谢广茹.胰腺癌肝转移治疗进展. 中国肿瘤临床, 2014(2):138-141.

[收稿日期:2016-03-01]

猜你喜欢
胰腺癌手术影响因素
胰腺癌的“非典型”症状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长期反复胃痛警惕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