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英 庄学敏
摘要:通过对我国八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4年的年报数据,对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国有股比例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法人股持股比例与银行业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社会公众股与银行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与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业绩均不存在显著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应采取分散股权,多股制衡;改进国家股投资者的行为模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绩效;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6-0098-04
公司治理机制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作为产权基础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的模式选择、组织形式以及公司治理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商业银行作为国家经济体系中的特殊企业,对国民经济稳定和繁荣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进行,股权结构和商业银行治理机制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合理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分析
公司经营绩效取决于其治理结构,而股权结构又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决定了股东行使权力的方式及效果,决定了股东组成、股权集中度以及股东性质,进而决定公司治理机制的形式。换言之,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中内部治理机制有着直接影响,影响其运行有效性。股权结构同时受到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外部治理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股权结构。
(一)股权影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的内部途径
1.通过行使股东会表决权影响公司的重大决策
股权结构和股东大会在公司内部,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股东实施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方式。如果股权结构中控制权可竞争的话,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会相互匹配,大股东为了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积极向管理层施压;如果股权结构中控制权不可竞争的话,控股股东手中的投票权显示不出控股股东的重要性,那么控股股东缺乏动力,懒得对管理层进行监控,只会利用投票权关心自己的利益。
2.通过行使选举权影响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成
股权结构影响着董事会的构成。在控制权可竞争的股权结构中,股东大会选举出的董事会能够很好地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反之,如果是控制权不可竞争的股权结构,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股东通过占居董事会中的多数席位来达到对董事会的控制,从而获取董事会的决定权。在这种股权结构下,中小股东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绝对控股股东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对监事会施加影响,从而谋取私利。
3.通过提案权影响银行股东大会审议
如果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股东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忽视银行的利益。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易造成“内部人控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监督作用;在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情况下,管理层的任命被大股东所控制,同样削弱了代理权的竞争性;在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情况下,代理竞争机制运行相对正常,公司拥有持股比例较大的几个股东,其中会有一个相对控股股东,这有利于管理层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更换。
由此可见,控制权可竞争的股权结构,能促使股东、董事和管理层各司其职,形成良好的制衡关系,从而使公司治理的内部监控机制发挥出来。反之亦然。
(二)股权影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的外部机制
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为内部治理机制有效运行提供一种“防火墙”,但外部治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受到股权结构的限制。股权结构如果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很容易导致银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现象的产生,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公司控制权与职业经理人市场共同构成的外部治理机制失效。同时,如果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现象,银行的经营者通常会为了掩盖个人的利益而“花钱买意见”,这就会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等独立的中介结构在外部治理机制中的作用发生扭曲。
此外,银行业是国家给予重点关注和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窗口行业,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管制,正是这种监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外部治理机制,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成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部分。
二、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1.国有股比例
作为一个特殊的股东主体,国家更关心的是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对国有经济发展的支持等,而不仅仅关心银行自身经营的好坏,所以国有股比例势必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影响。对于政府作为大股东且处于控股地位的银行,如果政府利用银行来弥补财政赤字或者对其他国家扶持行业实行补贴,比如银行可能被命令安排一定的资金去购买国债,支持中小企业低息贷款,则可能会侵害非国家股东利益。作为国家股“代理人”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公司治理中要经过多个层次的授权,其监督存在递减效果,他们不是积极的监督者,难以对经营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奖惩。对于国家持股的银行,其重大决策需要报政府机构审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银行的运行效率,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国有股比例过高,银行的经营发展容易带有很强的行政干预,不利于银行以市场为导向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因此,国有股比例的提高在总体上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提出假设1:
H1:上市银行业绩与国家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
2.法人股比例
法人股包括境外法人股和境内法人股,他们具有明确的产权主体,是理性投资者,有强烈的投资动机,又倾向于长期投资。因此,他们会更加关注公司治理、积极行使股东权力。为了使股东利益最大化,他们有强烈的动机和积极性去监督和激励管理层,这样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法人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利益侵占效应起作用,居于管理层的法人股股东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做出违背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决策,损害公司的价值。但当法人股的数量多、持股比例高时,其追求公司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会付出更多的成本去监督和激励银行管理层,决策也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所以提出假设2:
H2:上市银行业绩与法人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3.流通股比例
理论上,股票市场的价格信号和接管控制功能体现了流通股对一个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历史体制问题,出现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划分,可流通的股份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流通股在整个股份中的比例越高,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越强,银行为了吸引股东,提高股价,会通过自身治理提升银行外部治理机制效率,这样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高。所以,提出假设3:
H3:上市银行业绩与流通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4.股权集中度
如果股权高度分散,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分离,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经营者掌控银行控制权,小股东参与银行公司治理的成本很高,选择了“搭便车”行为,不利于银行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如果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有可能利用自身的控股优势牺牲中小股东的利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大股东操纵银行的经营管理权,不利于激发管理者的创新动力,如果股权相对集中,相对控股股东相互制衡,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既能避免股权高度分散时小股东“搭便车”的问题,又能避免大股东一股独大的问题,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因此,提出假设4:
H4: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上市银行绩效呈现负相关。
(二)研究样本与变量选取
1.样本资料来源
现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共八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以其2010-2014年年报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现阶段不同股权结构对银行业绩的影响,现用到的财务指标数据均来自巨潮资讯网、锐思数据库以及各银行相关网站,并进行整理得出。
2.变量的选取
在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回归模型中,分别设置以下变量:
(1)被解释变量——企业价值衡量指标
现行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每股收益(EPS)等。将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就是当年净利润与当年账面总资产之比,作为企业价值衡量的指标。
(2)解释变量
GYG:国有股持股比例。
FRG:法人股持股比例。
GZG:社会公众股持股比例。
G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G5: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
(3)控制变量
LASSET: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公司规模的衡量指标。
资产负债率:DAR。
现将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分别建立以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模型1:ROA=C+a1GYG+a2LNASSET+a3DAR
模型2:ROA=C+a1FRG+a2LNASSET+a3DAR
模型3:ROA=C+a1GZG+a2LNASSET+a3DAR
模型4:ROA=C+a1G1+a2LNASSET+a3DAR
模型5:ROA=C+a1G5+a2LNASSET+a3DAR
(三)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现采用统计描述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来检验样本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被解释变量为表示公司绩效的总资产收益率,解释变量分别为表示股权构成和股权集中度的指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采用EVIE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对所有样本公司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对样本上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进行多元回归实证分析。
由表1可以发现,8家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均值较低,最大值也仅为0.0133。国有股比例与法人股比例均值分别为0.1300和0.0721,说明样本银行中国有与法人持股数相对较低,再者,社会公众股比例的均值为0.7963,进一步说明银行中社会公众持股数较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17.1835,并且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达32.141,可以发现,很大程度上,少数股东占有银行较大比例的股份,特别是中信银行2012年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89.11%。控制变量方面,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均值为28.1203,且标准差为0.4966,说明各银行资产规模都比较庞大,但差距并不明显。资产负债率均值高达0.9884,标准差仅为0.0113,说明银行普遍负债规模极高,这与银行存款是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有直接关系。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用EVIEWS 6.0统计软件引入样本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对选取的上市银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四个模型里,调整的R2均大于50%, F值均大于10,说明各模型都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模型1中,国有股持股比例与银行业绩存在负相关关系,系数为-0.0022,但并不显著,说明国有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银行业绩上升,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模型2中,法人股持股比例与银行业绩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系数仅为-0.0095,说明法人股持股比例与银行业绩负相关关系较微弱。模型3中,社会公众的持股比例与银行业绩存在1%水平下的正相关关系,二者系数为0.0115,支持了假设3。假设4和假设5均不显著。控制变量方面,四个模型的总资产收益率的对数与银行业绩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银行规模越大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业绩表现。资产负债率与银行业绩均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三、改善银行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分散股权,多股制衡
对于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而言,国有控股的比例占据主导地位,法人股很少能影响到国有控股股东的决策,于是他们与国有控股股东的行为趋于一致。境外战略机构投资者持有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大多是为进军我国金融市场做一些前期准备,这一部分法人股对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商业银行应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促进银行国有股份的多元化。鼓励实力强大的不同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和机构持有银行股份。另外,可以加大境外资本股,境外成熟稳定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比较强,法律对股东权益的保护比较完善,对银行的股权结构的调整和实现市场外部治理都是有利的。由于境外的法律比较健全并且监管水平更高,境外上市可以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以及合规管理的水平,从而有利于提升我国银行治理水平。
股权逐步分散化是现代西方银行的一个发展新动向,尤其是最大股东持有商业银行股权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实践证明,一定程度的股权分散有利于提高银行权益资本收益率。股权分散和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下降可以防止“一股独大”,避免大股东对银行的操纵,完善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另外,可以增加银行内部管理层和员工持股,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进一步加强治理结构的制衡机制。
(二)改进国家股投资者的行为模式
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不是单纯减少国家股持股比例,必须改进国家股投资者的行为模式。我国支持银行业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不景气情况下,减持国有股不太现实。股份制商业银行本身就缺乏资金,存在资本金问题,应该开源,扩大其他股权比例,增加投资者,不是简单的降低国有股比例。国有股投资主体的行为模式不变,即使国有股权处于相对控股地位,还是掌握着同样的权利,那么“一股独大”的问题还是存在,对公司治理的改善也没有任何帮助。
在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中可以引入不同的国家股投资主体,明确各自产权关系,形成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商业银行要突破传统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商业银行要脱离政府直接管制,自主经营,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政企分开。此外,还要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按照各股东的持股比例分配话语权,避免同股不同权。国家股持有者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防止所有者虚置引起的“内部人控制”、“逆向选择”等问题。
(三)拓宽中小股东行使权力的渠道,降低行使权力的成本
面对众多的监管对象、复杂繁多的决策、执行过程以及实施行为主体的掩藏手段,监管机构要想全面及时地了解到所有监管对象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依靠广大与其自身有利害关系的投资人进行监督。然而中小投资者,绝大多数情况下采取“搭便车”的行为,其参与银行公司治理的成本高于收益。
首先,完善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使中小股东能获得及时、完整的公司信息。对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参与重大事项的关键人员,应及时报告详细信息,并积极配合银行完整、准确、及时地实施相关的信息披露,保证银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其次,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应用,降低中小股东实施治理行为的成本。如果股东可以通过互联网对银行的决议进行投票,会极大地提高中小股东尤其是小股东参与的积极性。最后,完善股东诉讼制度,增强中小股东通过诉讼程序保护自身投资利益的信心。我们可以通过引入诉讼制度逐步降低中小投资者通过诉讼制度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
(四)加强对商业银行股东行为的监管
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伴随各种类型的资本大量进入金融业,各种不规范的行为屡有发生。由于国有股在银行的股权结构中占据了绝对优势,监管当局一直忽视对银行的股权监管,必须强化监管机构对金融企业的股权监管。在积极引进优质资本的同时,杜绝不符合条件的权益参股金融机构,严格把好审核关。监管部门要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控制,适当分散股权,努力实现股权平衡。
目前,不少企业通过参股商业银行取得投票权,很容易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导致股东贷款过度集中,必须强化对关系人贷款的监管。对金融机构增资扩股审批时,应制定限制股东向所投资金融企业进行融资的政策规定,如若干年内不得向参股银行贷款,或提高贷款条件等,阻止“劣质投资人”进入。
积极推进金融机构信息披露,有效的信息披露能够将金融机构置于市场的监督之下,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银行经营状况之后可以做出理性的判断,避免交易前的逆向选择和交易后的道德风险。另外,加强对大股东企业的风险监测。虽然参股金融机构的一般都是实力雄厚、经营业绩良好的优质企业,但以产业资本的资金实力来看,对资金链的管理也同样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因此,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必须加强对商业银行股东行为的监管。
参考文献:
[1] Shleifer,Vislury.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Journal ofPolitical company,1986(3):29-37.
[2] Stulz R. Managerial Control of Voting Rights: Financing Policies and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0):25-54.
[3] 王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3-7.
[4] 丛培宇.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43.
[5] 李晓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J].企业研究,2011(4):19-20.
[6] 丁俊峰.中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研究[J].当代财经,2009(8):62-68.
[7] 许小年,王 燕.中国上市公司的所有制结构与公司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2-40.
[8] 吴 微,于 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及对策思考[J].财会通讯,2009(32):52-53.
[9] 李 耘.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从绩效的视角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J].经济问题探索,2008(7):139-143.
[10] 郭圆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123.
[11] 刘艳妮,张 航,邝 凯.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11(7):37-43.
[12] 李 金,黄 雯.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02-106.
[13] 陈一洪.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对东部四省市27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14(3):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