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诗歌教学的两个技巧

2016-08-04 20:45杨勤长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唐婉暴风雨海燕

杨勤长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无论是古人留下的诗歌,还是现当代人创作的诗歌,都数不胜数,文学价值非凡,堪称文学史上的瑰宝。中学生有必要在语文课堂上好好学习中国的诗歌,传承中华光辉灿烂的文化。

“诗歌是什么?诗歌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教师翻译诗歌,逐词逐句分析讲解,诗歌教学就变得索然寡味。如何把诗歌教学做好,积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重视朗读,移情入境,让学生喜欢上诗歌。在这里,我把我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的两点做法呈现给大家,共同切磋。

一、 挖掘诗歌中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探究诗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可以选择把诗歌中的故事告诉学生。因为中国古代诗词创作,往往是诗人情到深处,有感而发。诗歌背后往往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李商隐绝句《夜雨寄北》的背后,夫妻情深催人泪下;李煜词《虞美人·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背后,亡国之恨锥心泣血……

陆游词《钗头凤》教学之前,我给同学们首先讲述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和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20岁时陆游和唐婉结婚,婚后两人举案齐眉,伉俪情深。但是,陆游的母亲可能是看不惯儿子和唐婉整天吟诗作乐,也可能是恨唐婉多年没有生养,逼儿子休掉唐婉,陆游没办法只能被迫休妻,从此这对恩爱的夫妻便各奔东西。

唐婉被休后,嫁给了赵士程。十多年过去了,那是一个春天,陆游独自前往沈园,意外地看见唐婉和赵士程在沈园茗茶,春风和煦,柳绿桃红,昔日那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悄然涌上心头……触景伤情,陆游离开沈园时,提笔在墙上写下千古绝唱:“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怅然离去。唐婉又何尝能够割舍得了那段情,当她看到陆游墙上题诗,墨迹未干,无语凝噎,提笔回应,也在墙上写下了《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凄婉的爱情故事写在沈园的墙上,近千年的离恨却在延续,今天我们走进陆游,走近《钗头凤》,那么,我们该会用怎样的情感来诵读《钗头凤》呢?…… 以此进入《钗头凤》的教学,学生的情绪被老师调动起来,后面的教学就得简单多了。

中国古代诗词背后有着太多迷人的故事——贾岛与韩愈“推敲”的故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教师要善于挖掘,绘声绘色地演绎,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

我曾经制作过一节微课——“诗歌中的意象”,从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桃花”两个意象入手。唐朝诗人崔护第一年进京赶考——名落孙山。诗人有感于十年寒窗却没有换来金榜题名,郁郁寡欢,多年来的努力付诸东流,羞愧、焦急、悔恨涌上心头…… 他租了一匹马,漫无目的地狂奔,晌午时分,他来到长安城外的南庄,看到一处农家小院,门虚掩着,因口渴难耐,不得不轻叩院门,他向一位少女讨要茶水,在他喝茶时,少女依门而望,含情脉脉,娇艳的面庞和身后的桃花相映衬,给崔护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转眼一年过去了,第二年,崔护榜上有名。追忆往事,激动、兴奋得难以抑制,他再次策马,直奔南庄。村庄如故,庭院如故,桃花如故,只是院门外多了一把锁。看见了盛开的桃花,没见到心仪的女子,惆怅之余,崔护题诗于门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字典里解释“桃花”为:桃树的花,粉红色,阳春三月开。在这里,“桃花”这一事物倾注了作者的无限情感,“桃花”和“人面”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桃花成了心仪女子美好形象的代名词。

上面这首诗很好地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意象?“象”——象是物,诗人看到、感受到的客观事物。“意”与“象”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意象透露着诗人在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情感……

二、把形象、意境、情感糅合在诵读教学指导之中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注重停顿的长短,重音的变化,语音的延长,情感的缓急等的诵读指导,能加深学生对诗歌散文意境的理解。语言文字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它所蕴含的魅力是无穷的,多媒体上再多的图片、动画也难以替代。

每次教学《海燕》这篇散文诗,我都有很多想法,重点放在朗读教学上,重点放在对“海燕”形象分析上,重点放在讲解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背景知识,从而分析“海燕”的象征意义上……虽然每次都有收获,但是每次都不尽如人意。

最近一次县级教学研讨课,我选择上《海燕》这首散文诗。教学前,经过了反反复复的备课,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考虑了一遍,循规蹈矩的教学终究不能出彩。经过深思熟虑,我摈弃了以往的教学风格。我把这一课作为“经典诵读”指导课,指导朗读是我这一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没有开场白,没有导入语,我直接请三名学生朗读。第一位学生朗读《海燕》这篇课文,全班同学给这位同学的朗读打分,针对读音、停顿、重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予以了纠正。朗读结束,我没有点评,同学们给出了75分。接着请第二位学生朗读,全班同学给他打分。这一次在读音、停顿、重音等方面较前一位同学有较大的改进,全班同学给出了80分的成绩。最后请第三位学生朗读,这一次学生的朗读加进去了情感,朗读效果比前两位同学更进一步,全班同学给他打分,学生给出了85分的成绩。三位同学朗读结束后,我做了点评,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同时指出,距离满分还有一段距离,那么老师这一节课就和大家一起来朗读,看看我们能够得多少分。

于是,我开始一节一节地指导学生朗诵。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学生跟着一句一句地读,除了指导语音、语调、语速,也指导诗句中的情感、表现手法、写作背景等,开始的时候,有的句子要指导学生读好几遍,让学生在读中找规律,掌握朗诵方法。慢慢地,学生掌握要领,朗诵起来就快多了。

第1—6节:暴风雨将要来临。狂风、乌云聚集,朗读时,语气舒缓而低沉。乌云胆怯、害怕,要压低声音,读出沉闷的气息;描绘海燕的动词、形容词作为朗读重音,表现出了海燕的敏捷、矫健,要用高昂、充满激情的语言朗读。“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我和一名同学诵读了三遍,让学生感受海燕的形象。

海鸥、海鸭、企鹅是与海燕作对比的“群鸟”,用来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它们胆怯、恐惧、丑态百出,我强调朗读时要压低声音,用蔑视的语气朗读,读出轻视、嘲弄和讽刺。

第7—11节:暴风雨逼近之时。乌云、狂风来势汹汹,野蛮而凶残,朗读时,语气要沉闷,压低声音,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海燕迎风而上,骄傲、喜悦、乐观,朗读时,语气要高昂、欢乐,“是的。遮不住的!”我读得斩钉截铁,充满必胜的信念,全班的学生都被打动了!教师激情地朗诵这一句,让学生受到了很大的感染,诵读激情不断高涨,诵读效果越来越好。到这里,老师对文章的背景稍作点拨,提醒学生,你觉得海燕仅仅是海燕吗?

第12—16节:暴风雨即将来临。暴风雨来临之前,黑暗势力更加猖狂,乌云和大海激战,朗读时,要读出对乌云的蔑视。海燕以战斗的姿态迎接暴风雨,充满战斗的豪情,朗读时,要明快、响亮、热情、奔放,最后一句用高呼的语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教师和学生共同朗诵,把整个课堂气气氛推向了高潮。

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我再请一名学生在掌握以上朗读要领,对于海燕形象意义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带着激情朗诵这篇散文诗。朗诵效果远远超出了开课前的朗读,学生给出98分的高分。在场的听课的教师也给予热烈的掌声。

课已尽,意无穷,下课的钟声响了,我仍然能够听到班级里传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朗诵声……这一节课达成了我课前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随后的评课活动中,肯定、赞誉声不少,有一位年轻教师这样说:“明天回去我就这么上!”

诗歌教学方法很多。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体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不拘泥,不局限,教出自己的风格,教出诗歌中的美。语文教师不能固守从前的方法,遇到诗歌教学就逐字逐句地解释,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却无法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兴趣,更不要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诗歌,传承诗歌文化了。所以,大家不妨试一试,挖掘诗歌中的故事,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把形象、意境、情感糅合在诵读教学中,教学生感受诗歌的意蕴,学会鉴赏诗歌。endprint

猜你喜欢
唐婉暴风雨海燕
今夜没有暴风雨
The Storm暴风雨
钗头凤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
Friendship
赏春
赏春
猛烈的暴风雨
如今说来都是错
——叹陆游与唐婉
三个人的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