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到实践,核心素养教育如何“落地”?

2016-08-04 06:57姜乃强
教育家 2016年25期
关键词:落地核心素养

文/本刊记者 姜乃强

从理论到实践,核心素养教育如何“落地”?

文/本刊记者 姜乃强

快乐课堂

近年来,许多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评价等相关研究及实践探索。今年,受教育部委托,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牵头研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已于2月开始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如今,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那么——

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日益受到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都发布了各自的核心素养教育主张,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基于核心素养要求调整教育政策,实施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目前,正在进行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基于核心素养建构新的高中课程体系。

从理论到实践,核心素养教育如何“落地”?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部分国内外教育专家。

阿斯玛:应以21世纪素养教育模式育人,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对于学校来说,设计新的课程与加强教师的培训很重要

阿斯玛·阿尔法达拉博士是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研究部总监,也是卡塔尔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助理教授。她在教育领域拥有18年的工作经验,曾在卡塔尔兰德政策研究院担任助理政策分析员、在卡塔尔国家研究基金会担任研究助理。阿斯玛·阿尔法达拉博士拥有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和硕士学位,及英国布莱顿大学的教育科学硕士学位。她的博士研究领域包括教育领导力及政策实施。

阿斯玛·阿尔法达拉博士认为,当今世界的科技创新和交流互动之频繁,已经达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也为整个社会和职业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职业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既然学校应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他们就需要采用21世纪素养教育模式去培养年轻人的企业家精神,培养他们创造知识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潜力。

阿斯玛·阿尔法达拉博士介绍,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在2009年创立,创始人是卡塔尔王妃谢赫·莫扎·宾特·纳赛尔。WISE的使命旨在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创新。WISE主要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教育峰会;面向教育创新行动计划评选WISE奖;开发互动式的数字媒体教学工具;举办系列的教育创新研究活动。

阿斯玛·阿尔法达拉博士表示,近期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发布的《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是WISE的系列研究活动内容之一。目前,WISE的主要合作伙伴包括有英国的巴斯大学、剑桥大学,以及新加坡的国立教育学院等。

阿斯玛·阿尔法达拉博士说,开展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至关重要。如今工业化时代在逐渐退出,知识经济和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知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驱动经济的增长。同时,目前的技术创新与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包括通讯技术与互联网等的发展,使得人们面对的社会和职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新挑战,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加紧制定新的教育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并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转。为此,学校需要给予未来一代全新的技能、知识、素养,这就是面向21世纪的技能和素养。学校要帮助学生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使得学生有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

对此,学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面向21世纪的核心素养,并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变革教育模式,培养年轻人的这些素养,帮助他们树立企业家的心态并掌握好创造知识的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而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将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课程设计当中,是至关重要的。

阿斯玛·阿尔法达拉博士认为,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地,很重要的一点是设计新的课程与加强教师的培训。21世纪的核心素养教育不是固定的,这个教育的内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重要的不是关注前十年和未来十年核心素养的变化,重要的是关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设计课程、执行课程,并且评价这些课程所带来的效果。

阿斯玛·阿尔法达拉博士介绍,20年前她是大学的物理老师,教本科生物理。那时,教师关注的是如何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大不相同,全球化、新技术带来新变化,更多的是学生通过小组与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于教育界的从业者来说,如今很重要的一点是改变课程设计,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教与学。学校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时,对教师进行新教学方法的培训非常重要。

刘坚:核心素养教育从理念到成为系统的实施方案,再落实到课程,落实到学习,落实到评价,有漫长的路要走,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刘坚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的首席专家与副主任。他是博士生导师,也是九三学社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的副主任。

刘坚教授多年从事课程与教学、评价与诊断、数学教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是“大众数学”“新课程改革”“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教育健康体检”的积极倡导者,是新世纪我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研制与实施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日前,他带领他的研究团队通过与WISE合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经济体和5个国际组织的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进行了分析,发布了《面向未来:21 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报告探讨了21世纪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的主要驱动因素和包含的核心要素,认为核心素养教育体现了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动向,是对国际教育改革已有经验的发展和超越。

刘坚教授介绍,超越特定领域的通用素养,如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受到了各国际组织和经济体的高度重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结合真实情境、开展现实主题或跨学科主题学习,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等,成为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举措。这些也是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一直在倡导和强调的。最受各国重视的七大学生核心素养分别是: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刘坚教授强调,21世纪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兼顾社会发展要求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将素养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推动21世纪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的关键,在于将其纳入课程政策,并从教育系统内外给予广泛支持,特别是在教师专业发展和现代网络技术利用等方面。

刘坚教授认为,在分析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在选取素养教育要素时,既要关注全球共同的趋势,又要考虑不同区域的社会文化特色;不仅要考虑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更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系统设计,从而确定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框架。而在这当中,课程、学习、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四大支柱。

刘坚教授表示,教育的创新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不仅要有教育部门的付出,更要有全社会的支持,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进行跨界合作。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教育利用社会资源的做法已很普遍。在我国,许多大城市也开展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学校教育的尝试。比如,目前北京已有数百家博物馆、科技场馆、社会单位参与学校教育,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

刘坚教授认为,21世纪核心素养不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一个培养人的目标,其落实需要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核心素养教育从理念到成为系统的实施方案,再落实到课程,落实到学习,落实到评价,有漫长的路要走,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这方面,全球有很多经验,但并未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能够复制、可以推广的系统方案,内容包括课程层面、学习层面、评价层面、教师专业发展层面及管理层面的系统解决方案。

刘坚教授说,人们通常通过分析未来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要求,去设计学生未来应具备的素养与能力。比如,当我们遇到了信息化时代的挑战,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遇到全球化的挑战,要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与跨文化的国际理解力。但人们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一方面要关注未来社会的挑战与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顺应孩子的天性的要求。

陈有义:素养比能力多了三样东西,而且这三样东西非常重要。它们分别是:用能力解决现实问题,有一个很好的习惯,能够不断地自我学习

陈有义博士出生于新加坡,目前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及教育整合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曾经担任世界银行教育顾问,参与并承担了香港特区政府、英国教育部、新加坡教育部及美国相关教育部门资助的多项学校发展项目研究工作。

开心学习

“如今,21世纪素养的话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我们今天在谈论学生的未来素养教育时,已经有许多国家不仅在谈论,而且已经有了成熟的教育框架并付诸实施。”陈有义博士说。

陈有义教授介绍,美国是较早提出核心素养的国家之一。1993年,美国教育部委托美国劳工部针对一些美国世界500强公司做了调查。调查问题是:迎接21世纪的到来,你们需要的人才应具备哪些技能,那些公司分别罗列了希望未来公司员工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而这一调查结果对人才的基本技能与素养的要求,后来被许多国家借鉴。

陈有义教授表示,核心素养教育应该与素质教育有所不同。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许多地方开展了素质教育,他曾看到了课改的新内容与新标准,给他的整体感觉是那个时代的中国教育渴望改变,渴望走出应试教育,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走过了这么多年,有些人开心,也有一些人不开心,还有一些人很失望。那个时候人们谈论素质教育的时候,对于重点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与素质不是很清楚。今天,人们在谈论核心素养时,就非常清楚地知道具体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养,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也是核心素养教育与素质教育最大的不同。

什么是能力?什么是素养?陈有义教授说,这也是困扰了他很多年的问题。有些人在谈能力,有些人在谈素养,两者该如何区分?他们在做了大量研究之后认为,能力是知识、心态和技巧的综合体。素养比能力多了三样东西,而且这三样东西非常重要。它们分别是:用能力解决现实问题,有一个很好的习惯,能够不断地自我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使他有创新的习惯。这种培养工作如何落地?也许人们会觉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件很难的事情,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三分钟内学会创新。比如,把两样东西结合起来找到新卖点:飞机+轮船等于什么,是航空母舰。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培训农村的教师,这就是素养教育教师培训落地的关键要素。

刘坚:关注课程,关注教与学,关注考试评价,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应该是核心素养教育落地的关键环节

刘坚教授表示,核心素养与我们的课程改革及多年来倡导的素质教育是一脉相承的。什么是核心素养?孩子成长中,最让父母牵挂的是哪些素养,一定不是简单的身高、体重、工资、单位,真正让父母们牵挂或放心的一定是孩子的善良、正义、勇敢等品格,或是在关键时刻孩子的勇于担当、与人合作、能够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等,这样的一些因素应是作为父母最为关心的。

人们一直在追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让教育回归本质?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但与经济发展不是简单对应的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关联甚至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我们培养的新一代公民应具备怎样的素养,这是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都要面对的。

核心素养因为涵盖了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考,有效沟通与合作等因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核心素养中的沟通与合作因素更被人们所看好。当然,核心素养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相关举措的“落地”。这种教育不应该是一阵风或者是几个做研究的人在教室里做的事情,更多的需要付诸实践。

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学习变革的重要性,评价改革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上世纪90年代,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那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们参与的吹拉弹唱等活动。而在学校,孩子80%以上的时间是在与课程打交道,80%以上的教师是在教授一门或几门课程,学校的资源80%会用于课程与教学。如果离开了课程这个主要的领域去谈核心素养,很可能会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一说素质教育就看看艺术教育获得了什么奖、体育活动获得了什么奖。

当然,并不是说学生参与这些活动不重要,但如果偏离了教育最主要与最核心的内容,这种教育就很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从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层面来讲,首先需要关注的还是课程,需要对教与学进行关注,同时还有对考试评价的关注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而这些应该是核心素养教育落地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落地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法律何以难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