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 金圣恩
浅析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
吉林财经大学 金圣恩
摘 要:财政支出,同时也可以称为公共财政支出,它是市场经济中,政府为了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活动。作为财务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财政支出是分配和使用各种形式的财政收入的过程。财政分配的完整体系包括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在这里,财政支出来源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一方面体现了政府政策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及方向。因此,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中的重要步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生产性支出在不断地增长,然而财政支出的总体水平却在不断下降。在提高经济增长率这一方面,人力资本上的投资比物质资本上的投资更为有效。科学研究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其实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投资。
关键词: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政府
1.1 在经济增长方面,财政支出总水平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的财政理论看到财政支出总水平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下面的政府支出乘数的模型可以完完全全地证明在短期内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财政支出乘数是用于解释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对GDP增加或减少的影响有多大,而财政支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扩大,当其扩大到GDP的发生额远远大于其开始时的支出额时所产生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我们用凯恩斯四部门宏观经济模型来说明财政支出乘数,具体如下:
均衡国民收入为:
(y:国民收入,c:消费函数,i:投资,g:政府支出,nx:净出口,:经济消费倾向,:可支配收入,T:税收)
从财政支出所具有的乘数效应,可以发现财政支出对国民收入有直接的扩张作用,政府公共支出的扩大能够间接改善需求不足,减少失业,稳定并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
1.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
1.2.1 新古典增长理论
哈罗德严格假设了资本和劳动的不可替代,但是美国的经济学家索洛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理论中,他稍稍放松了这个先前的假设,他假设社会上的竞争完完全全的均衡,并有着不变的生产函数以及规模报酬,边际收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所有的技术都是外生技术。所以,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资本积累、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的长期性进步。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初动力。但是,新古典增长理论也并不是十全十美,因为它并没有合理地解释外生技术进步的产生。
1.2.2 “新”增长理论
这是为了改变增长理论中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局限性而创造的理论。它由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以及一些增长理论家提出,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内生技术进步。他们提出了技术进步方程,并说明了关于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问题。它提出,如果要经济增长,那么就要扩大人力则本,提高生产效率。
1.2.3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
它补充了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增长理论中忽略的一些结构因素,在多部门经济模型中增添了需求结构变量以及劳动力结构变量,从而发现了产业和需求结构在经济增长中相互牵制以及关联。
1.2.4 制度变迁理论
这个理论由制度学派提出,在这里他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即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反而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应该是与经济增长等价的。那么,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迁。制度变迁能够刺激个人,这种有效的产权制度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条件。
结合上述理论和近现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们完全可以形成这样一个认识: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完全可以被当作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源动力。这一认识不仅解释了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原因,也同时打破了之前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这一论断。
2.1 公共建设支出增加资本的存量
政府的支出不具有任何生产性是典型的传统经济理论的看法,而这一看法在内生增长理论得到了否定。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政府的公共投资有两个特点:一是生产性,二是外溢性。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是相对的,私人投资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所以说私人是不会投资一些社会效益较强但是成本很可能会大于收益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上,公共投资就能起到比私人投资更好的作用,例如:交通、能源、通信等这些不仅周期长而且投资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有关研究表明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具有互补性。相比私人部门投资,政府还有一点优势就是政府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税收来弥补相应的投入。增加资本存量是政府提高生产率并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
2.2 加大科研支出,促进技术进步
从科研支出的规模我们可以大体判断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可以说增加科技支出,即扩大科技投入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增强一国的综合国力。下面是科研支出的两个特点。
(1)高回报伴随着高风险。科学研究的典型特点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往往科学研究所带来的经济回报要大于其相应的经济投入。我们可以从科技产出指标之一的论文发表情况中看到,美国科研人员在2001年发表的有关科学与工程论文多达20多万篇,这个数目占全球的30.9%。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科技的进步对世界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高达80%。
(2)不仅投资规模大,而且回报周期长。政府需要大力支持那些企业往往不愿意投资,但是又不能停滞的科研项目。因为有些研究成果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很大,但是却不能在市场中得到很好的回报,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科技的进步代表着时代的发展。
2.3 提高人力资本——加大教育、卫生、文化方面的投入
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政府一般会在文化、医疗卫生以及教育等方面进行大量的人力投资,因为这些一方面提升了劳动人的素质,另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及有效供给。这种投资完全会刺激经济的增长。具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相比之下,受到的教育程度越高,身体素质越好,那么他在劳动市场中就越容易找到工作,能够投入到社会生产中。
(2)通常情况下,未受到良好教育或是身体状况较差的人的劳动生产率较低。
(3)如果一个人不仅有着良好的教育又有着健康的身体,那么这个人必然会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他们在工作中会获得相应的人力资本,并快速地适应企业的变革与调整。我们可以从极端的角度看待教育和医疗领域,把它们看成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那么政府对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的投入具有纯公共物品的性质。教育是具有正外部性以及规模效应的一类特殊的商品,简单地说,教育的社会效应与入学人数及已受教育人数呈正相关,与劳动成本呈负相关。公共卫生上的投资也是如此,增加对劳动者的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能够让劳动者少请病假,少旷工,这也是促进劳动有效供给的一种方法。如果想要提高人力资本,那么文化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可以说是必要的一部分。
2.4 社会保障、国防、行政性支出可以减少交易费用
为了维护社会和政治安定,政府有必要进行社会保障、国防、警察、司法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支出。从新制度经济学来看,这种支出实际上是对产权的保护。产权是保护利益的一种手段,他通过对交易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严格界定,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因此,产权制度是降低交易费用的关键。又从现实角度出发,国防支出的目标是保护国家安全,转移性支出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其实,国防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是政治性特别强的支出。即使它们占了财政支出的很大部分,甚至影响了经济的增长,但是政府也不会对其进行削减。
综上所述,财政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包鑫.关于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 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
[3] 高薇.浅析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a)-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