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丁,刘丽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面向MOOC的数字图书馆建设*
吴丁,刘丽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在MOOC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对于MOOC课程的支持作用开始逐渐体现出来。首先指出MOOC本土化发展面临的平台建设、数字资源管理和网络社交环境支持方面的问题。根据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客观规律,认为MOOC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向具有统一性。在详细分析MOOC课程的大数据特征、Web3.0特征、碎片化特征的基础上,以数字图书馆的视角探讨如何从网络学习社区建设、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的建设入手,强化高校数字图书馆对MOOC的促进作用。
慕课;数字图书馆;互联网
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首次正式提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的概念,当前国外MOOC课程的建设者们在课程开发的同时较为注重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Coursera已将高校图书馆员视为主要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到MOOC的教学环境当中,edX也与多所高校图书馆开展合作研究如何促进MOOC实践与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情报中心一直以来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着重要的支撑性服务,同时也兼具收集保存本校智力成果的重任,未来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必将成为MOOC课程储存、加工、传播的重要平台。
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技术上看现有MOOC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MOOC平台缺乏通用性。虽然当前MOOC资源非常丰富,采用的管理平台种类也较多,由于各平台采用的技术架构不同,MOOC平台间互操作性较差,学习者需在每个网站进行注册,才能进入网站进行资源的检索和课程的学习,不能实现一站式的跨平台操作,导致MOOC资源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缺乏统一管理的手段。二是资源管理的效率较低。各MOOC平台的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源的重复率较高,课程大多采用线性的组织结构,且信息粒度大,在传播和使用过程中知识点的碎片化处理和智能化耦合程度不足,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大打折扣。三是社交网络对MOOC的支持不足。当前MOOC课程的学习环节中,教师与学习者间、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互动不充分,网络社区与MOOC学习的结合程度不够,难以发挥对学习的支持作用。
从信息资源的载体形态、传播方式、服务模式上看,MOOC课程和数字图书馆都将在Web3.0环境下趋向于智慧化。由于MOOC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数字化特性,可以运用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技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2.1 Web3.0下的智慧化学习
随着Web3.0时代的来临,发展自E-Learning的泛在学习模式有机结合了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特点:学习所依托的基础网络环境实现了无缝覆盖,随着网络基础条件的完善、硬件和软件技术的进步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不再受时空的制约,学习者可自由选择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加入到MOOC课程的学习之中;学习行为和网上社交活动相互融合,Web3.0环境建立在移动网络、语义网络和虚拟网络的基础上,对知识获取的影响体现在信息连接程度和社会连接程度上,学习者之间利用网络社区、社交软件共享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构筑了MOOC课程外部的知识结构网络;同时知识的形成也更加智慧化,MOOC课程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自动化的筛选与推荐机制,将分散的知识节点串联成有机的知识生态环境并嵌入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情境之中,便于学习者将外部的知识内化为个体的内部知识网络。
2.2碎片化信息的组织与管理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学习行为愈加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逐步降低了知识资源的粒度,与大粒度、结构化的知识模块相比,内容微型化、形态碎片化、结构灵活的课程更易被学习者消化吸收。MOOC课程的碎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点结构松散化、耦合化,每个知识点都相互独立,知识节点之间的结构关系松散。为了突出学习者知识获取行为的中心性、主体性,各知识节点间根据读者需要进行动态耦合,形成结构灵活的知识自组织机制。二是知识内容的微型化、碎片化,由于学习行为的碎片化发展趋势,内容微型化的资源更易于被学习者学习和掌握,且微型化的学习内容由于数据量较小,也更便于网络传输。三是知识获取的关联化,也就是实现松散知识节点耦合联通的过程,既要保证知识内容的独立性又要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促使隐性知识的形成。
2.3大数据的挖掘与利用
MOOC课程的大数据特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数据容量大(Volume)。课程数据中除了包含教学视频数据外还包含了学习者学习行为过程的记录数据,以及涉及的所有参与人员信息,由此汇集成容量巨大的数据集合;二是数据的增长、更新、处理速度快(Velocity)。MOOC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网络上数据流交互的过程,并且MOOC课程本身与外界也始终保持着信息交互,不断将最新的知识吸收融合进课程内容,使得课程数据始终处于增长和更新的动态变化之中;三是数据异构化程度高(Variety)。MOOC课程中绝大多数数据是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多种格式的数据,这些数据以云存储和虚拟化的方式分布式地储存于异构系统的数据库之中;四是数据的价值密度低(Value)。虽然MOOC课程拥有海量的数据,但须采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语义网络等技术,对所有学习者的学习倾向、学习路径、学习规律进行分类、聚合、关联分析,只有经过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凝练,才能从PB级容量的数据中洞察发现课程学习的共性特征和内在规律,以此指导MOOC平台动态调整课程的引导方式和组织策略,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结合当前高校图书馆基础条件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数字图书馆对MOOC课程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构建社会化的学习中心
MOOC学习是一种非正式的学习,与正式的课堂学习相比,MOOC学习虽然更加便捷和自由,但却容易给学习者带来信息迷航、学习的孤独感、缺乏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困扰。社会化的学习交流方式使MOOC学习由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指导型范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型范式”,学习者通过开展建构式学习、社交式学习、小组学习,主动地探索、分享、实践,强化了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自我重构。因此,MOOC平台需注重对网络学习行为的社交支持,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三者间的互动,重点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导航、在线交流和MOOC联盟建设三个方面的支持。
3.1.1学习导航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为学习者厘清学科专业的脉络、传授学习经验,在线回答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实现的途径有:接入本馆的学科导航页面,将有关各学科门类的视频课程和学术资源等整合在一起,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序化整理为学习者梳理学习路径;通过在线FAQ或其他即时通信工具解答MOOC学习中常见的一般性问题;接入授课教师和学科馆员的网络自媒体平台,向学习者介绍学习经验和最新的学科动态。
3.1.2网络社交模块
在线交流模块构筑起了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科馆员、学习者同学间的虚拟学习空间。通过QQ空间、blog、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区,加速知识和经验的分享与传播;通过网络即时通信工具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学习者摆脱MOOC自学过程中的孤独感,树立学习信心。基于网络社交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学习者汲取集体的智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知识创新。
3.1.3联盟间资源共享
课程资源的校际间共享有利于加速MOOC生态环境的形成,不仅可以避免平台建设方面的重复投入,更有助于各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加速优势专业学科的发展。教育部在“十二五”规划中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强调了建设资源共享平台的重要性。2015年教育部在部署高校MOOC课程的建设工作时,更加明确提出要注意发挥CALIS的建设成果,利用统一认证登录功能加速MOOC课程的共建共享。
3.2构建基于元数据的资源发现系统
未来高校MOOC资源的获取渠道大致可以分三类:本校自建、校际间共享和租购商业MOOC数据库。为了便于学习者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须在数据资源层上进行元数据存储系统的设计,在应用支持层上进行资源调度系统和资源传递系统的设计,在应用层上进行一站式检索系统的设计。
3.2.1元数据管理系统
由于在分布异构环境下进行跨库对等操作的实现难度较大,且不具备实用价值,目前通行的做法是通过对元数据的检索达到资源发现的目的,即对MOOC数字资源进行标注、采集、存储、去重排序,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对学习者而言,这种类似于互联网搜索引擎的方式实现了“信息检索”与“资源获取”的统一,无须专业知识即可方便操作。元数据管理系统的业务运作流程大致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步,建立元数据语义模型,为教学视频资源的共建共享构建有利于检索发现的MOOC语义模型。目前大多数跨库检索引擎采用了基于元数据检索方式的元数据挖掘存储管理系统。元数据较为全面地描述了课程资源的属性,对MOOC视频资源进行语义标注为碎片化处理提供了可能,能使信息的粒度降至章节单元,为知识点的动态聚合奠定了基础。考虑到校际间MOOC联盟建设的需要,高校间需统一教学视频语义标注的基本规范,以便描述和提取教学视频中不同层次的语义信息,从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课堂教学视频的信息特征和语义层次。
第二步,采集整合元数据。扫描本地及外部的文献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其中的元数据进行收割、格式转换,并集中存放到本地的元数据仓库中,针对开放程度不同的外部数据库,可分别采取以下三种不同的工作策略,如图1所示。
图1元数据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
(1)对于储存在本地的数字资源元数据直接进入到元数据存储中。
(2)对于支持OAI-PMH协议的其他数据库,通过Data-Provider接口收割数据库中的元数据,并保存至元数据仓库。一般开放存取数据库和联盟单位之间都支持该协议的使用。
(3)对于不支持OAI-PMH协议的数据库,尝试利用spider工具进行网页爬行分析,并将结果保存到元数据仓库。另外,对于即不支持OAI-PMH协议又禁止spider爬行的数据库则无法获取元数据。
第三步,数据分析预处理。把收割到的元数据信息传递到元数据仓库中,采用智能查重、排序和OLAP分析工具处理这些元数据,通过多维分析使之转化为统一标准的元数据格式。
第四步,元数据存储及日常维护。目前主要采用索引目录和关系数据库对元数据存储进行管理。通过索引目录可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发现检索,元数据与数据源的关联关系由关系数据库进行管理。元数据仓储与资源调度系统集成,支持调度任务的分发记录,同时采用XML封装格式向其他应用系统提供OAIDP服务。元数据更新组件对元数据进行持续扫描,及时反映动态变化情况。
3.2.2一站式检索系统
一站式检索系统通过采用统一的检索语言对元数据进行检索,获取本馆及外部系统中的资源信息,实现了对异构数字检索平台的整合。一站式检索不仅可以对课程、教师、所属单位等属性进行分类检索,还可以深入到课程的授课提纲中对知识点进行细小粒度的检索。通常在MOOC的授课视频和授课提纲间都设置了关联,一旦授课提纲中的某个关键词被搜索命中,学习者可立即被转接到视频中相应的播放进度。一站式检索系统即可以作为一项应用独立使用,也可作为一个功能组件集成到各种数字化资源的服务环境之中。现主要的检索方式有四种:一是元数据搜索。一站式检索系统采用的主要检索方式是对元数据仓储中的元数据进行搜索,并且对搜索结果进行去重显示。如果同一资源具有多个数据库来源,系统则以列表形式清晰反映出各数据提供者的情况。二是全文检索。支持对文本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和文章的全文内容进行检索。三是快速检索。根据学习者的使用行为,预设好多个快速检索集,简化检索操作,向学习者提供搜索引擎式的学术资源检索界面。四是多面拓展搜索。系统在给出检索结果的同时,显示其他与结果有关联的资源信息。
3.2.3资源调度系统
资源调度系统采用了基于OpenURL标准的多级调度机制,其作用是提供检索命中的资源链接,OpenURL是一种“可运行”的URL,能自动更新并调度目标资源库。资源调度系统使用动态脚本技术,并制定调度规则,确保实时地更新、添加新的资源和服务。链接解析器将依照规则生成的开放链接与目标资源之间形成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对应关联。系统按调取资源的复杂程度对不同储存位置的资源设立了权重值,根据访问请求的来源自动选择调度速度最快的资源。
系统通过原文链接适配工具获得资源的超链接,实现对资源调度策略库的动态配置。为了使检索结果中不显示重复的记录,须对元数据进行查重合并的自动操作,学习者可以查看到某一资源的所有链接来源,以供选择调用。学习者经统一登录认证进入系统之后,一旦向系统发出资源获取请求,系统将首先判断该用户需要获取的资源是否在其授权范围内。对于在使用权限范围内的资源,资源调度系统将根据内置的调度规则,直接为学习者调取该资源,如不在授权使用的范围之内,系统能自动提供出具有该资源使用权限的单位名称,以便学习者进一步查询。一般来说,对能够判定为合法且有效的获取请求,系统通常采用自动传递的方式。对无法实现自动传递的,则转至人工判定队列等待人工干预,在系统中实施自动方式的优先级高于人工方式。
MOOC的发展是高等教育在互联网社会中新的探索,数字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必然趋势,将MOOC课程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统一起来,有利于推进高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全社会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1]王红,马东明.MOOC本土化发展及其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6):44-47.
[2]凌坚,蔡国炎,练益群.基于语义关联的视频元数据库构建[J].电视技术,2011(18):67-69.
[3]徐荣华.基于元数据仓储的资源整合应用[J].图书馆杂志,2012(4):67-73.
[4]王莉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版权特征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4(7):86-89.
[5]王富强.高校图书馆在MOOC发展中的优势分析[J].创新科技,2014(17):20-21.
[6]管会生,高青松,张明洁.MOOC浪潮下的高校课程联盟[J].高等理科教育,2014(1):44-52.
[7]武丽志,张妙华.从Web1.0到Web3.0——区域文化网络传播的模式演替[J].科技传播,2015(3):10-13.
[8]王本欣,何大炜.MOOC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及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5(3):65-68.
[9]莫振轩.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高校图书馆MOOCs服务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24):51-57.
[10]黄文碧.慕课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探讨[J].情报探索,2015(1):110-114,118.
[11]李华,龚艺,纪娟,谭明杰,方佳明.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8-33.
[12]申灵灵,韩锡斌,程建钢.“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08-2014年国际文献研究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17-26.
(编发:章忠平)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Library for MOOC
WU Ding,LIU Li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211169,China)
The support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for the MOOC curriculum is gradually reflec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OC's vigorous developmen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 of platform construction,digit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network social environment support of MOOC localization.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it considers that MOOC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library have a unified direction.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large data features,Web3.0 features,and frag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OC curriculum,it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digital library on MOOC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learning community and one stop resource discovery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gital library.
MOOC;digital library;Web3.0
G250.76
G250.76
A
2095-5197(2016)03-0016-05
吴丁(1980-),男,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刘丽(1980-),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图书馆、阅读文化与文化传播。
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