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人才培养的差异性研究

2016-08-03 09:24何亿
物流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差异性物流管理

何亿

摘 要: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当前现代物流行业需求较大的两类人才,分别由高职本科和高职专科教育培养。二者虽然都属于职业教育,但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存在很大不同。高职本科强调在宽基础理论上培养物流综合应用能力,高职专科侧重于面向单一岗位的操作性技能培养。文章从知识结构、层次规格、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物流管理;高职本科;高职专科;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echnical talents and skilled talents are two kinds of talents who are in great demand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respectively, by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training. Although both belong to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raining mode are very different.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logistics based on wide basic theo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ocus on operational skills training for the single post. In this paper,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level specifications, curriculum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differences

就人才类型而言,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将人才划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1]。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一般通过研究生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通常由高等职业教育来负责培养。高职专科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本科培养技术型人才。

1 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物流作业一线操作人员,二是物流运营管理人员,三是高级物流管理人员,四是物流理论研究者。这四类物流人才中,物流运营管理人员是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人才。这类人才是物流的实际操作者,从事物流各环节的具体运作管理,根据从业细分领域可分为第三方物流运营管理、企业物流运营管理和国际物流运营管理三个方面的人才。

本文选择100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生产制造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对于运输管理、仓储管理、报关、采购管理等岗位企业在招聘时多数选择专科学历,对于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规划、保税区物流运作等岗位企业在招聘时多数偏向于本科学历(如图1所示)。通过对职责范围和任职资格分析得出的原因是前者岗位只需要单一知识和技能就可以胜任,而后者岗位需要综合运作知识和技能才能达到岗位任职要求。

企业招聘基层物流管理人员只要求大专学历,但招聘中层物流管理人员和高层物流管理人员大多数企业则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如图2所示)。

原因是因为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大专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不足是知识更新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企业较难把其培养成优秀的中层及高层管理人员。因此培养高职本科是符合物流行业的现实需求的。尽管应用型本科和学术型本科也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但其教育方式主要是以学科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专业口径较宽,其培养规格目标存在实用性、实践性不足等问题,在实际岗位中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突显不足,企业要花较长时间的内部培训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2 物流管理高职专科与本科培养目标的差异性

2.1 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

2.1.1 高职专科的培养目标

高职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面向基层进行培养;二是“产品”规格是“技能型”人才。“技能”一般是指将某项技术应用于特定生产过程的能力,它是在技术系统中完成某一环节或某一方面的应用与操作体系,因而它与技术相比具有单一性、预定性和重复性的特征[2]。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侧重于职业岗位,强调动作或行动的熟练性,所能适应的职业岗位相对较窄。

2.1.2 高职本科的培养目标

高职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从事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这种人才具备较宽的基础理论、更宽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具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在生产第一线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及规划转换成实际的应用实施结果。面对先进、复杂和更新换代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和工作环境时,具有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该人才具有工程应用型和技术应用型两种特征,对于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岗位群。

2.2 物流管理高职专科与本科定位的不同

物流管理专业高职专科对于人才的培养侧重于职业岗位,培养熟练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等专业知识,具有物流作业和物流现场管理职业能力,主要在现代物流产业从事物流业务受理、物流信息处理、物流现场组织、客户关系维护等具体操作和基层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仓储、运输、采购、报关等只要求单一知识和技能的岗位。

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本科是以培养能够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中级物流管理人才为主,兼顾初级物流管理人才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并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为未来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管理组织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在物流运营过程中,能较好地运用物流管理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能独当一面。这类人才不仅要学习如何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而且要学习如何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具体项目策划和实际运作管理。主要从事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规划、保税区物流运作等岗位。这类岗位需要综合运作知识和技能,如项目管理岗位不仅要求熟练掌握仓储、运输、客服和供应链管理知识,还要求在运作过程中能控制各功能环节进行无缝连接,并能对运作流程根据项目需要进行柔性调整。

3 物流管理高职专科与本科培养模式差异性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体系的培养模式,不以学科为体系构建,并注重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使教育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3.1 人才知识能力培养的不同

3.1.1 二者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存在差异

高职专科学生的知识结构以物流管理专业操作性知识的掌握为主,兼顾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根据物流功能环节进行细分,要求熟练掌握仓储、运输、配送、采购、报关等操作性很强的知识。知识体系结构由公共基础知识、物流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构成。公共基础知识占总课时的20%~25%,专业方向知识占总课时的40%。这种知识结构的优点是物流各功能实践性知识掌握较全面,缺点是基础知识薄弱,知识更新能力差。

高职本科的知识体系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并重。与普通本科不同的是,普通本科教育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高职本科教育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知识体系结构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构成。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占总课时的34%,专业方向知识占总课时的35%。这种知识结构的优点是能培养较好的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面对物流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强。

3.1.2 二者所培养的人才在能力上存在差异

高职专科培养学生能从事采购、运输、仓储、货代等具体岗位的操作能力。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融入到工作情景中。缺点是知识更新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发展。

高职本科培养学生能从事运作管理、项目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等综合应用能力。表现为物流管理运作能力强,能结合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物流管理专业技能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具有能快速接受现代物流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系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实际操作能力强,对物流各功能要素环节的操作比较熟悉,具备较强地解决物流管理与运作、物流业务操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强,能根据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运作方案。

3.2 人才培养层次规格不同

3.2.1 二者所培养的人才发展层次存在差异

高职专科培养学生除了要求掌握物流各功能环节的操作技能以外,还要求具备能根据操作环节的内容进行较为简单的运作流程设计的能力,因此对于高职专科的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工作熟悉业务后发展为基层管理人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较难发展成中层及高层管理人员,原因在于高职专科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于操作性技能的培养,理论基础不厚实,所以在工作中会表现出知识更新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

高职本科培养学生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对采购、仓储、配送、运输、货代等诸多环节进行整体运作。因此高职本科的学生将来可发展成为运作经理、运输经理、仓储经理、采购经理等中层管理岗位,并具有向高层管理岗位发展的空间。

3.2.2 二者的职业幅度不同

高职本科所培养的人才是要能将工程师的设计转化成实施,并保证项目的顺利运作。因而这类人才所执行的任务不再是单项性的工作,比如仓储、运输等,而要针对总体目标,进行组织和协调整个项目SOP。这类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集理论与技能于一体,才能满足这类复杂性工作的需要。所以,高职本科有着较为宽幅的职业岗位,它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具有集成性的特征。如供应链管理、项目运作管理。同时也可以从事单项物流职能岗位的管理工作。高职专科的职业幅度较窄,主要面向调度员、仓库助理、运输助理、采购助理、报关员等岗位。

3.3 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不同

3.3.1 二者在课程开发的思路上存在差别

高职专科的课程体系与结构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行业的要求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在课程选择上,理论知识以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为主,够用就行,更侧重于实务类的课程设置。课程开发是以工作岗位为主线,辅以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开发。开发出来的课程要能够较好地再现岗位实操情境,具有知识与技能的针对性特征。比如配送管理课程针对配送岗位设置调度、线路优化,配货管理等工作任务。

高职本科的课程体系同时强调学科和应用两个方面。课程内容要涉及经济理论、管理理论,数学理论,信息应用技术,英语基础和物流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打下较宽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从而便于学生的深造和发展。专业课程开发应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突出物流运作流程与环节内容,体现作业现场实际工作情境的特点。比如运作管理岗位要求能根据客户的要求对订单处理、仓储、配送、运输、包装等功能要素进行优化设计,使运作流畅、成本最低、KPI达标。

3.3.2 二者在课程体系的结构上存在差别

高职专科的课程体系与结构是专业应用型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物流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的25%左右,专业课程占总课时的45%。专业课程根据物流职能或岗位开设,采用任务教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训练学生的岗位技能。开设大量的细分课程,如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物流职能方面的专业操作性技能,有利于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但过多的关注专业细分课程导致了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只能从事单一岗位的工作,缺乏横向发展的空间。同时,由于缺乏系统性应用物流技能的能力,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受到限制[3]。

高职本科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构成。强调学科和应用两个方面。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都属于基础平台,为体现本科培养的厚实基础和发展潜力,基础平台进行本科的学科教育。通识教育课程占总课时的35%左右,除了开设教育部规定的政治、语言、体育等课程外,还侧重于科学、人文、艺术和新兴学科等领域的课程开设,培养学生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科基础课程占总课时的30%左右,课程要求“广、浅、新、用”,主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迁移能力,转换相关岗位工作的职业应变能力。专业课程教学严格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发挥专科针对性的优势,以突出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职业化的特点模块化设置方向课程,专业课程一般不按物流职能或岗位开设,不单独开配送管理、仓储管理类似的课程,而是按大方向开设,一般分为企业物流方向、第三方物流方向、国际物流方向。专业课程占总课时的35%左右。实践课程也是以综合内容实训为主,岗位单项技能与岗位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如企业物流运营模拟,配送中心运营模拟等。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应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

3.4 人才培养教学活动不同

高职本科的教学活动采用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物流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仍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绎与归纳,但要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和角色模拟的方式来尽快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相应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需借助于物流实验室和物流实习基地进行,与高职专科不同的是对单项技能训练的实训条件要求较低,对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训条件要求较高。教师教学以仿真模拟为主,并要求学生把教师的规划转换成实施效果,教学过程以讨论交互式进行,不注重标准性,强调学生的创造性。

高职专科的教学活动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和实践融合在工作任务中,强调体现教、学、做合一的特点。教师以现场模拟教学为主,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指导与组织,强调标准性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1] 严雪怡. 试论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区别[J]. 机械职业教育,2001(2):3-5.

[2] 叶华光.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与专科的主要边界研究[J].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0-14.

[3] 盛鑫. 产业转移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5):135-137.

猜你喜欢
差异性物流管理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中日敬语的差异性
意拳与形意拳的差异性研究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英汉谚语差异性的研究与探索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