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章昭 高 柱 陈 辉 戴会超 石小涛 王 煜
(1. 三峡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2. 长江科学院, 武汉 430010)
某H码头工程建设对长江行洪影响分析
尹章昭1高柱1陈辉2戴会超1石小涛1王煜1
(1. 三峡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 湖北 宜昌443002; 2. 长江科学院, 武汉430010)
摘要:本文以长江左岸某拟建H码头工程为例,在MIKE软件平台上建立H码头河段内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H码头兴建前后河段内水流的流态、壅水高度以及流速、流向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H码头建成后,河段内的水位雍高值不超过0.01 m;水流流速和流态均无明显变化,且其受影响范围都介于工程上游400 m至下游800 m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该H码头工程的建设对其所在河段的河势及行洪不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关键词: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防洪影响评价;H码头工程;雍高
1数学模型的建立
综合考虑拟建工程所在河段的河势、工程可能影响范围及水文资料等因素,选取约15 km的河段作为二维数模计算河段,地形采用2008年6月实测的1/10 000河道地形图.
控制方程是二维非恒定浅水方程组[11]:
(1)
(2)
(3)
(4)
式中,Tij为水平粘滞应力项,包括粘性力、紊流应力和差异平流应力,这些量是根据沿水深平均的速度梯度用涡流粘性方程得出:
(5)
计算模型根据实测数据和资料按恒定流计算.用有限体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离散计算区域,进口给定流量、出口给定水位.闭边界即陆域边界,模型中令其法向流速分量为零.整个计算区域剖分采用三角形网格,在拟建工程区域及验证流速断面区域局部加密,加密处三角形网格单元平均直径为8 m,整个区域网格节点数为32 897,网格单元数为64 734,如图1所示.
图1 河段网格及边界
在计算过程中,涡粘系数采用Smagorinsky[12]公式计算.河床糙率由实测水流资料率定.
2数学模型的验证
2.1率定和验证方法
通过实测沿程水面线率定糙率值,用断面流速分布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在计算河段设置有4个水尺:分别标记为:Ⅰ、Ⅱ、Ⅲ、Ⅳ水尺,另布设了2个流速分布观测断面CS1和CS2,分别位于水尺I和水尺Ⅳ处,见图2.
丁蜀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陶瓷产品销售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陶都”。丁蜀兴于陶瓷,6000多年制陶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底蕴,紫砂更是丁蜀镇的名片之一。丁蜀镇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陶瓷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图2 河段水文监测点布置
曼宁糙率系数n在计算中根据实测资料调整,一般在0.018~0.022之间,边滩和近岸糙率值较大,变化在0.026~0.038之间.本例采用平滩流量45 000 m3/s和防洪设计流量76 100 m3/s推算的水面线资料分别对数学模型河槽和边滩糙率进行率定.水位最大误差率控制在2%以内,经率定调试得到本河段河槽糙率n1=0.016~0.020,滩地糙率n2=0.026~0.032.
2.2验证结果及分析
2.2.1水位验证
表1 防洪设计洪水流量76 100 m3/s下,水位率定计算成果
表2 平滩流量45 000 m3/s下,水位率定计算成果
2.2.2流速验证
由表1和表2的数据可见水尺的水位计算值与实测值最大误差仅为1.82%;由图3和图4可见流速分布观测断面的流速点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很小,且经计算得流速点的平均误差为0.026 m/s,最大误差值为0.202 m/s.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计算河段的水流运动情况,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该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计算.
图3 防洪设计流量(Q=76 100 m3/s)下CS1和CS2断面流速分布验证
图4 平滩流量(Q=45 100 m3/s)下CS1和CS2断面流速分布验证
3工程建设对河道行洪的影响
工程兴建后改变了河道地形和局部糙率,通过对比分析工程兴建前后河道水位和流速的变化,评估该工程对长江行洪和河势的影响,计算参数采用前面所述的率定值.为方便工程兴建前后水位、流速的对比,在拟建工程周围选取并布设15个水位和流速采样点,见图5.以下分析中,流速均为垂线平均流速.
图5 模型采样点布置
在平滩流量和防洪设计洪水流量两种情况下,对H码头建设前后江段分别进行模拟,分析比较两种来流情况下,兴建H码头后水位及流速的变化情况,表3是不同流量下,H码头建设后水位变化最大值及水位变化范围,表4是不同流量下,H码头建设后流速变化最大值及流速变化范围.
表3 不同流量下,H码头建设后水位变化最大值及水位变化范围
注:水位变化范围定义为:雍高值或降低值均大于0.02 cm.
表4 不同流量下,H码头建设后流速变化最大值及流速变化范围
注:流速变化范围定义为:流速增加值或减小值均大于0.001 m/s.
3.1水位变化分析
H码头修建后对河道洪水位的影响较小,影响范围仅限于工程附近上下游局部区域,主要表现为拟建工程上游水位雍高,下游水位降低.对比两种来流量的水位变化,可以看出流量大的情形下,水位雍高值和降低值都较大,且变化范围也更广.工程修建后,大堤近岸洪水位最大壅高不超过0.1 cm.由于H码头支撑墩阻水,迎流面出现局部水位壅高,在H码头侧面及背流面,局部水位降低.在防洪设计流量情况下:水位最大壅高0.05 cm,即图5中D1采样点处,位于H码头平台上游且靠近岸边约30 m处,0.02 cm壅水变化范围为从H码头平台至上游约150 m的区域内;水位最大降低0.13 cm,即图5中D4采样点处,位于H码头平台下游且靠近岸边约30 m处,0.02 cm降水变化范围为H码头平台附近至下游约500 m的区域内.
3.2流速变化分析
H码头修建后对河道流速的影响较小,影响范围集中在H码头上游400 m至H码头下游800 m以及H码头前沿线外侧50 m这样的三角形区域内.主要表现为拟建工程上、下游流速减小;工程外侧局部区域流速增大,靠近江堤的近岸监测点流速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以上两组水流条件中,当流量越大时,工程建设对流速的影响也越大.由于H码头工程的阻水壅水作用,H码头迎流面局部区域流速有所减小;在H码头工程附近及其背流面局部区域,由于水流受阻绕流,流速减小;在H码头工程外侧附近,由于工程结构占用河道过水面积、挤压约束水流,局部区域内水流流速有所增加.由表4可以看出,在防洪设计流量情况下:流速最大减小0.131 m/s,即图5中D4采样点处,位于H码头平台下游且靠近岸边约30 m处,流速减小0.001 m/s的区域为H码头平台上游约400 m至H码头平台下游约800 m的范围内,在H码头平台附近靠近岸边处(即图5中D1~D4采样点)流速减小0.06~0.13 m/s;在H码头平台外侧局部范围,流速有所增大,流速最大增加0.068 m/s,即图5中C2采样点处,位于H码头外侧距H码头中心50 m处.
3.3流场变化分析
以下是在防洪设计流量(76 100 m3/s)下H码头建设前、后计算河段整体流速云图和拟建H码头处局部流速矢量图.
图6 防洪设计流量下工程建成前、后河段总体及工程处局部流场图
图7 平滩流量下工程建成前、后河段总体及工程处局部流场图
由图6和图7中的(a)、(b)可以看出,模拟计算河段流场变化平顺,主流位置与河道河势地形基本一致.河道主流自进入计算河段,受弯道河势影响,主流略偏右岸,左右岸边滩流速相对较缓,至水尺Ⅳ附近主流居中下行,直至出计算河段,河势基本无变化.图6和图7中的(c)、(d)为工程建成前、后H码头处局部流场对比图,由图中可见,工程附近河道水流与岸线保持平顺,H码头前沿线布置与水流流向基本一致,工程建设后局部流态无大的变化,计算数据显示:流速差不超过0.2 m/s,流速方向差不超过1°,流速和流向基本重合,可见工程的兴建对所研究河段的影响很小.
4结语
本文用Mike软件建立某货运H码头附近河段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数据率定和验证模型,在防洪设计洪水流量、平滩水位流量下计算分析了拟建工程对河道流场和河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对该河段处行洪水位现状影响较小,工程所处河段的流态没有明显变化,在工程建设后,水位上游雍高下游降低,但是变化的绝对值较小,均不超过0.2 cm,且影响范围有限;流速在工程上下游有所减小,工程外侧局部范围流速增加,但流速变化的绝对值较小,均不超过0.2 m/s,流向变化也不超过1°,对河势及河床冲淤演变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防洪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春瑞.码头工程防洪评价中壅水计算公式浅析[J].工程与建设,2012,26(1):54-56.
[2]胡清玲,蔺秋生,高海静,等.河道范围内修建码头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J].人民长江,2008,39(10):23-25.
[3]刘俊勇.涉水码头工程防洪补救措施典型案例分析[J].人民珠江,2013(5):16-19.
[4]刘俊勇,陈军.广州后航道某污泥处理码头工程防洪影响分析与评价[J].人民珠江,2007(5):70-73.
[5]周翠娟.防洪评价中的注意要点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3):44-46.
[6]耿艳芬,王志力.桥渡对河道水流影响的二维无结构网格模型[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8(4):78-83.
[7]孙晓英,韩凤霞.二维恒定流数学模型在防洪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水务,2006(2):19-20,28.
[8]陈秀英,余乃旺,杭庆丰.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在某项目防洪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珠江,2011(2):9-12,57.
[9]陈娟,李杰,曹磊.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在码头工程防洪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0,41(17):62-64.
[10] 任聃,王淳,吴伟.某码头二维防洪计算浅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11):51-52.
[11] DHI Water & Environment.MIKE 21 & MIKE 3 FLOW MODEL FM Hydrodynamic and Transport Module Scientific Documentation[M].Horsholm:DHI Water & Environment,2012.
[12] Smagorinsky.J General Circulation Experiment with the Primitive Equations[J].Monthly Weather Review,1963,91(3):99-164.
[责任编辑王康平]
收稿日期:2015-05-21
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233);鱼道内鱼类运动机理研究和过鱼效果评价(KF2015-01);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9151)
通信作者:尹章昭(198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力学.E-mail:yinzhangzhao123@hotmail.com
DOI:10.13393/j.cnki.issn.1672-948X.2016.01.002
中图分类号:TV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48X(2016)01-0006-05
Impact of H Wharf Construction on Flood Discharge in Yangtze River
Yin Zhangzhao1Gao Zhu1Chen Hui2Dai Huichao1Shi Xiaotao1Wang Yu1
(1. College of Hydraulic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Three Gorges Univ., Yichang 443002, China;2.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10, China)
AbstractA 2D flow mathematical model, prototyped from a planned H wharf in the Yangtze River, was built in the software MIKE. Simulations and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with respect to the flow patterns, backwater and velocity inside this model, aiming at a detailed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s on the flood discharge du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 wharf.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H wharf construction, the values of backwater in the whole region are less than 0.01m; water velocity and flow patterns have no obvious change; the affected region range is within the 400 m upstream to 800 m downstream with respect to the H wharf's locat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 wharf will have no obvious impacts on the flood discharge and flow patterns in this river reach.
Keywords2D flow mathematical model;evaluation of flood control;H wharf engineering;back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