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 彦
人物People
地质是个“良心活”
□贺彦
地质是个良心活,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错失发现油气的良机。不论高温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他都穿梭在野外地质一线,既有偶遇猛兽的惊魂一刻,也有邂逅珍稀动植物的意外惊喜;既有想家的牵挂,也有发现油气的欣慰……40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克拉2、普光、元坝、焦石坝等地,都有他淌下的汗水和留下的足迹。他就是勘探分公司石油地质专家夏维书,一位儒雅、睿智的学者,一位令人尊敬的老石油人。
□ 夏维书在西藏伦坡拉盆地旺1井进行钻井现场跟踪研究。周家声 摄
初夏时节的青藏高原仍寒气逼人,在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的羌塘盆地,除了要“领略”让人头痛、胸闷、气短之类的高原反应,“锤炼”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坚强意志,还会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未知。
2009年5月初,一场“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50年不遇的暴风雪,将夏维书带领的西藏盆地选区评价调查组困在了那曲至尼玛的土路上。积雪厚(部分路段达1.2米)、能见度低,气温骤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他们只能原地等待。
一天,两天……他们在车上一等就是8天。在不足7平方米的车厢里,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食物不足,怎么办?一天只吃两顿,最后两天每天只吃一顿。
第九天,雪融了,车轮却“沦陷”了。于是,大家轮流人工挖掘。最严重的一次,连续挖了7个多小时。到尼玛时,车辆方向器损坏;距措勤县城约110公里处,由于固定螺丝断裂,车右后轮被甩出。
那次考察历时两个多月,行程两万多公里。夏维书带领大家共观察和测制剖面13条,剖面累计长度67公里。采集各类样品400多袋,在可可西里盆地峰火山第三系剖面发现暗色泥岩,在昌都俄洛桥三叠纪地层中发现膏盐层—油气藏最好的封盖层。
2012年4月初,重庆焦石坝。这里的焦页1井是勘探分公司发现的第一口海相页岩气井。由于国内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参照物,什么时候取芯,怎样才能取全取准含气泥页岩段岩芯,是摆在夏维书面前的第一道难题。经过24小时跟踪观察,他根据返出岩屑,联系地表露头剖面对比分析,不仅卡准取芯层段,圆满完成取芯任务,还全面收集录取和分析整理了各种珍贵地质信息。
焦页HF1开钻不久,夏维书发现实钻地层与设计目的层有较大差异,立即赶到现场,经大量岩屑复查、岩芯特征对比、地震剖面资料等综合分析,认为原设计的A、B靶点位置偏低,建议在不影响井眼质量情况下,尽可能上调。该建议被采纳后,保证了水平井顺利完钻,并为压裂突破奠定了烃源基础。后来,夏维书又创新性地提出由A到B靶点地层越钻越新的认识,为后续压裂分段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合焦页2、3、4井的取芯层位把握和现场岩芯观察描述,勘探分公司首次建立了川东南涪陵地区晚奥陶世五峰-志留纪沉积相综合模式。
在页岩气勘探坐标上,夏维书描绘出一条精彩轨迹,出色指导了国内第一口页岩气取芯井和水平井的钻进跟踪,完成了在缺少过井地震剖面情况下丁页1HF井的钻进跟踪,以及国内第一口海相页岩气超深井丁页2HF井钻进跟踪等,并培养、锻炼了一批年轻科研人员。
“成熟度一词,一般只针对碎屑岩中的砂岩类,是指陆源碎屑矿物成分含量,如石英碎屑矿物含量越高,其成分成熟度就越高;而岩石中的碎屑矿物颗粒大小,分选好,磨圆充分,泥质基质含量低,呈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类型的砂岩,其结构成熟度也高……岩芯描述的技能和水平,需日积月累,建议多实践。”
他们常常运用一些绝妙而惊人的点子,对照片进行巧妙加工,接受后现代主义发起的挑战。与辛蒂·舍曼(Cindy Sherman)和大卫·拉切贝尔(David LaChapelle)一样,桑迪·斯各格兰德是“装置摄影”艺术的杰出探索者之一。
有谁见过技术比武的评语像一条丝绢镶嵌在试卷的?
2015年12月,参加分公司岩芯描述技术比武考生的记录本里,都有一段段由数字、公式、文字组成的手写评语,工工整整地填满了十几张A4纸。隽秀的字迹,细致的评价,有序的粘贴,整整23本,让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夏维书说,地质是个良心活,岩芯描述是一个写真过程,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对客观地质条件形成误判,错失发现油气的良机。
“太累!太累!身体累、精神紧张,这是我有生以来最累的一次野外工作。”谈起今年4月刚结束不久的川北野外地质调查,夏维书直感慨。
这次野外工作历时20天,穿越八百里秦川,直插大巴山腹地。20天要按1﹕1000精度实测两条基干剖面,按1﹕2000~1﹕5000精度草测两条剖面,每条剖面可分出40~50个小层,每层都要取样,有的甚至取3至4个样。剖面小到0.5~1米的岩性变化、沉积-储层等变化,都要进行分层,并精细描述。时间紧、任务重,而跟班的3个年轻人野外作业基础较弱。夏维书只能带着大家一起干。
大巴山的岩石坚硬、致密、裂缝少,必须先用4磅或8磅的大锤,敲下大块岩石,再用地质锤进行精修,才能采集到合格样品。采样时,夏维书右手虎口震裂,飞溅的碎石砸得脸上布满了小伤口。他贴上创可贴,继续干;火辣辣的太阳下,汗水流进眼睛,他一边擦一边干;荆棘杂草丛生,身上被扎得伤痕累累,他全然不顾,仍带着大家不停地干。
“他对地质的执着、热爱与忠诚及对我们年轻人的关怀与期望,让我们由衷敬佩!”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杨佩芸感动地说。
为了收集充分可靠的野外第一手资料,年过半百的夏维书不知多少次到深山老林、荒漠、高原。吃了多少苦,他自己也数不清。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夏维书以不甘平庸的钻劲和默默奉献的情怀,传递着“精细科研、认真求实”的地质人精神。他与同事合作的3部油气地质专著,获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和特等奖,他本人被集团公司授予2015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勘探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