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瀚 李仕剑(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长沙市雨花区“城中村”居民药学服务需求调查
黄瀚李仕剑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目的:了解长沙市雨花区“城中村”居民对药学服务的需求状况。方法:以长沙市雨花区所辖的两“城中村”居民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调研“城中村”居民对药学服务的需求。结果:95.47%的调研对象家中备有治疗用或保健用药品,只有8.01%的人会定期清理储备的过期药品;调研对象患病时用药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为医生处方和亲朋好友的推荐;不同年龄层次调研对象用药行为或用药习惯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25);调研对象用药时最希望了解的药品信息为疗效(49.48%)和不良反应(42.86%);76.31%的调研对象不清楚何谓药学服务,但所有调研对象对药学服务表现出很高的期待,特别是为患者推荐安全有效的药物和进行用药知识(99.30%)和保健知识专题讲座(97.21%)。结论:长沙市雨花区“城中村”居民与其他城市居民一样对药学服务有较大需求,但对药学服务认知和对药学服务需求的内容和方式与其他城市居民存在一定的差异。
城中村;居民;药学服务需求;调查
药学服务是指围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既定目标,直接为公众提供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相关的服务[1]。与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相适应,公众越来越关注药品合理使用问题,但社区居民对药品知识的了解有限,对药学服务的客观需求正在逐步增加[2]。
有报道显示,不同地区社区居民对药学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3]。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城中村”这一特殊形式的社区,从表面形态抑或社会组织上看,“城中村”都显得独立于城市之外。与此同时“城中村”又有别于传统的村落。它既具有城市社区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村落的某些特征[4]。因而“城中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既有别于既往普通城市居民,也有别于农村村民。当前不论从人口规模还是存在的问题来看,“城中村”居民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为了解长沙市雨花区“城中村”居民对药学服务的需求,2014年7-8月对此类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1调研对象
以长沙市雨花区所辖的两个“城中村”居民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1.2调研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时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征得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解释问卷,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现场发放,当场收回。问卷共发出300份,收回信息基本完整的有效问卷287份。
1.3调研内容
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居民的基础资料(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保类型、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等);家中备药及储存状况;平时购买药品的依据;用药的方法和习惯;药品信息获取的途径与对药品信息的信任程度;用药咨询的对象和对社区药学服务的期望。
1.4质量控制
所有调查由调查组2人亲自完成,调查中避免人为诱导对调查结果的干扰作用,并请专人对调查表进行检查、核对,及时更正或补充信息。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双录入核对,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9.0软件,采用 χ2(R× C)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被调研的287名对象中,男性139人(48.43%),女性 148人(51.57%);已婚 246人(85.71%),未婚 41人(14.29%);学历信息详见表1;调研对象所患主要慢性病为高血压 (37人次,12.89%)、糖尿病(26人次,9.06%);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城镇居民医保为主,占82.89%,职工医保占17.11%。
表1 287名调研对象学历分布情况
2.2调研对象家庭药品储存情况
被调研的287名对象中,仅13名(4.53%)调研对象家中无药品储存,绝大多数调研对象(274人,95.47%)家中储存有药品。调研对象家中药品储备详细情况见表2。多数调研对象(216人,75.26%)不知道如何储存备用药品,只有少数人(23人,8.01%)会定期清理储备的过期药品。
表2 287名调研对象家中储备药品情况一览表
2.3调研对象患病时用药信息获取的途径
调研的287名对象患病时,不同年龄层次的调研对象获取用药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医生处方和亲友推荐,50岁以上的人群中,社会药房药剂人员的推荐和媒体广告也是用药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287名调研对象具体用药信息获取的途径详见表3。
表3 287名调研对象患病时用药信息获取的途径
2.4用药行为或用药习惯
287名调研对象中,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用药行为或用药习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χ2=3.15,2.87,2.58,v=3,P> 0.25),但50岁以上的人群用药行为或用药习惯最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具体用药行为或用药习惯详见表4。
表4 287名调研对象用药行为或用药习惯
2.5调研对象用药时最希望了解的药品信息
所有调研对象都希望对所使用的药品信息有所了解,最希望了解的药品信息详见表5。
表5 287名调研对象希望了解的药品信息
2.6药学服务
2.6.1药学服务认知287名调研对象多数(219人,76.31%)不清楚何谓药学服务,以为是“代客煎药”服务,仅少数调研对象(68人,23.69%)说到了与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相类似的内容。
2.6.2调研对象期待的社区药学服务的方式287名调研对象对常见药学服务方式均表现出很高的期待,特别是为患者推荐安全有效的药物和进行用药知识和保健知识专题讲座,而对上门服务和为慢性病患者建立药历的关注度不够。具体结果详见表6。
表6 287名调研对象期待的社区药学服务的方式
调研的两个“城中村”是长沙市近 10年新成立的社区,由于政府的各种补偿措施到位,两社区规划良好,居民生活富足,对个体健康的期待也较为强烈[5]。因此,调研对象用于疾病预防的维生素与矿物药(含保健药)的家庭储备仅排在抗感冒药之后(表2)。在希望了解的药品信息方面,最关注药品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药物的经济性几乎未被纳入选项(表5),这与非城中村居民对药学服务的需求偏向于“实惠型”存在一定的差别[6]。另外,61.32%的调研对象家庭备有抗感染类药物,提示存在抗感染类药物滥用的可能性。
由于成长的年代不同,调研对象患病时用药信息获取的途径存在一定的差异(表3)。50岁以上调研对象由于学历相对较低(表1),且对个体健康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因此对除网络查(咨)询之外的各种来源的用药信息均表现出较高的信任度;20岁以下的调研对象相信医生、亲友,而对媒体药品广告有一定的排斥,推测与近年来食品药品“广告门”事件有关。20岁以下的调研对象网络查(咨)询药品信息的比率,在所有被调研的各年龄层次人群中最高,这可能与当前社会环境下,青少年网络行为有关[7];除外 50岁以上的调研对象,其他调研对象对社会药房药剂人员信任度不高(< 60%),分析原因,推测与目前长沙市多数社会药房药剂人员相对年轻有关。因为中国有“医者即药者、药者即医者”的传统,国民对医者、药者的信任有一个标尺,特别是对刚从村民转为居民的对象而言。50岁以上调研对象对社会药房药剂人员信任度相对较高,与老年人对他人信任度较高有关[8]。
尽管50岁以上的调研对象有相对较好的用药习惯与行为,但不同年龄层次的调研对象用药行为或用药习惯(表4)并无显著差异(P> 0.25),年龄、文化程度可能是其中的主因[9]。
多数调研对象虽对药学服务概念认知不清,但绝大多数调研对象对药学服务表现出很高的期待(表6),特别是为患者推荐安全有效的药物和进行用药知识和保健知识专题讲座;由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调研对象对测血压、血糖等简单的体格检查服务有较大的需求,而对建立药历这种新形式的药学服务接受度不高,推测与调研对象对药历的概念、价值了解不够所致;对于上门的药学服务,多数调研对象回避此问题或不关注此问题,仅少数老年调研对象有此需求,这可能与“城中村”居民因为居住形式的变化,邻里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复杂化、表面化、功利化有关[10],而老年人则渴望被关怀。
长沙市“城中村”居民与其他城市居民一样对药学服务有较大需求。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学识和经济方面等因素,其对药学服务认知和需求内容和方式与其他城市居民还存在一定的差异[3,6],据此,应针对“城中村”居民对药学服务需求特点,有的放矢开展药学服务,以保障其安全、合理用药。
[1]韦敏,陈沁,余大敏,等.广州市城区居民社区药学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12):1060-1062.
[2]方宇,黄泰康,杨世民,等.西安市药店药学服务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药房,2007,18(16):1277-1280.
[3]张小燕.某社区居民对社区药学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3):241-242.
[4]胡业方,叶柯霖.关于我国“城中村”问题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8):15-17.
[5]周非,李静,陈俊钦,等.安庆市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788-790.
[6]李维涅,邢利宝.海口市零售药店消费者购药行为调查[J].中国执业药师,2011,8(9):39-41.
[7]严标宾.当前广东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2(3):72-75.
[8]朱水容.老年人对陌生人的信任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9]马琳.在老年人中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调查[J].中国药房,2010,21(29):2781-2782.
[10]马也,何洋洋.民居形式变迁所引发的邻里关系变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市场,2012,14(22):50-51.
Survey on Pharmaceutical Care Demand of residents in“Village in City”of Yuhua District in Changsha City
Huang Han,Li Shijian(Hunan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Hunan Changsha 410208,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emand for pharmaceutical care of residents in the“village in city”of Yuhua District in Changsha City.Methods:The demands for pharmaceutical care were investigated b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the residents in two“villages in city”of Yuhua District in Changsha City.Results:Drugs for therapy or health care were in stock in 95.47%of the objects in the investigation.However,the expired drugs were checked and discarded periodically in only 8.01%of them.The med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objects were mainly from doctors’prescriptions or friends’recommendations.No statistic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medication habit and activities of objects at different age stages(P>0.25).The most wanted medication information were the effects(49.48%)and adverse reactions(42.86%)of the medicine.A portion of 76.31%of the objects have no idea of pharmaceutical care.However,all the objects showed a great expectation to the care,especially to the recommendations of safe and effective medicine as well as the lectures on medication(99.30%)and health knowledges(97.21%).Conclusion:Like those in other cities,the residents of“village in city”have great a demand for pharmaceutical care.However,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with other urban residents on the awareness of pharmacy service as well as the content and way of the services.
Village in City;Residents;Demand of Pharmaceutical Care;Survey
10.3969/j.issn.1672-5433.2016.01.003
黄瀚,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E-mail:852120973@qq.com
201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