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应从“补牢式”转向“防患式”

2016-08-02 16:10王刚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笔者班主任学校

王刚

摘 要学校管理的重点是学生管理。常见管理学生的方式为“补牢式”管理,即问题出现在前,采取措施在后。其弊端是:一旦先前出现的问题较大,可能损失较大;管理人员疲于奔命,不停地、被动地应付各种新出现的问题。所以,管理措施应该出现在发生问题之前,变“补牢式”管理为“防患式”管理。从策略层面、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来构建科学合理的“防患式”学生管理方式,三个层面是循序渐进的关系。

微细管理 补牢式管理 预知式管理 科学合理

一、常规的“补牢式”学生管理的弊端

学校管理的重点是学生管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内容涉及学生的安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些学校发生重大教育问题后,上级要求学校干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措施补救,确保以后不再发生类似问题。这就是我们最常见、最广泛应用的学生管理方式:问题出现在前,采取措施在后,“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它属于企业上所说的“补牢式”微细管理。笔者学校每周都开学校干部例会,会上各位干部谈得较多的都是上周或过去的管理细节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再谈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以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补牢式”微细管理强调“后发制人”。但是先期出现的问题属于管理的死角,有风险性。一旦先前发生的问题较大,可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无论发生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会让管理人员疲于奔命,不停地、被动地应付各种新出现的问题。

二、“防患式”学生管理的优越性

笔者在网上检索到一个企业管理术语,全称是“设备状态预知维修(或安全)管理”,简称为“预知性管理”,意思是:在工作中提前对生产管理全面介入,通过对各项生产数据、设备状况数据、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可能发生的隐患、险情,制定出科学的防范和整改措施,把危险降低,直至消灭,保证生产安全[1]。

受此启发,笔者认为,学生管理的措施应该出现在发生问题之前,“防患于未然”,变“补牢式”管理为“防患式”管理。笔者称其为“防患式”学生管理,意在强调应极力防“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患式”学生管理重在预防,变被动为主动。只有先发制人,方能将教育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或消除潜在问题的威胁,或减少大问题出现的几率。事前预防总比事后处置付出的代价低得多。“补牢式”管理重视短期的管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事故,而“防患式”管理则着眼于未来和长远的管理,尽力防止现在与将来发生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

三、“防患式”学生管理的操作

1.策略层面:超前形成“防患式”学生管理的对策

主要是学校领导干部要有超前的管理意识和行为,形成一定的“防患式”学生管理策略。有人会问,有些教育问题难以预料,怎么采取超前的管理措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提前启动“防患式”学生管理的机制。

超前预测。学校领导要对本校每一个管理细节进行实地考察,及时洞察管理的漏洞,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案或预防措施。比如笔者学校校长观察到,学生在课间喜欢趴在或靠在教学楼走廊外侧的栏杆上,而栏杆破损、低矮,容易出事,于是提醒学生不要趴在上面,再组织值班人员监视学生,并在假期安排施工队加固和加高栏杆。

关注外校的管理问题。校园安全事故经常见诸于报刊和网络,附近学校也会发生,虽然本校还没有出现,但应该吸取其教训,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借鉴外校经验。把本校学生管理的做法与某些管理精细的学校对照,在管理细节上有无疏漏之处,有无管理效果,有无管理力度,有无管理措施,等等。然后针对本校实情,参照外校做法,完善管理细节,制定更有效的管理对策。当然这些做法是在问题出现之前进行的。

专家指导和培训。学校干部和骨干教师应该经常听取专家的讲座和参加相关培训,接受业务指导。在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下,提前将管理措施制订得更细、更全、更实、更有效果,确保万无一失。

经常性巡视、评估和考核。在教师、班主任、中层干部值班管理时,校级领导(校长与副校长)应经常巡视,深入管理第一线,并对值班人员进行考核;上级部门应对学校的管理措施和制度进行评估,定期下基层考察。在巡视、考核、考察、评估中,一定会发现学校各项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风险性,提早修补、纠正,完善管理措施,确保不出问题或者不出大的问题。

理论学习和参观优秀学校。定期组织学校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外地优秀学校参观,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超前的管理理念;学校给他们订阅管理方面的书籍和报刊,激励其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提升学校管理素养,摒弃落后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能力和效率。这些做法可以使学校管理者主动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管理情况和问题,及时和超前采取正确、合理、科学的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广纳谏言。学校各项管理中的问题,都可能被许多师生提前发现。实际上,有些管理问题非常突出,不少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有的管理问题是学校领导工作疏漏造成的,由于他们的权力和地位,可能学校师生不敢提出意见。因此,学校领导应该发动师生主动谏言,提出管理建议。

2.制度层面:反思与构建“防患式”学生管理的高效机制

经过上述各项超前性的举措后,从如下四方面来反思和构建科学合理的“防患式”学生管理制度。

既治标,又治本。小问题都有大根源。所以在解决一些小问题的同时,还要反思其产生的根源,反思学校现行各项教育管理的弊端和漏洞,将其重新修改和完善。比如,笔者学校高一上学期开学两个月后,学生就有拉帮结派的苗头。学校领导深入调研后认为,有些刚入学的学生之间非常陌生,缺少沟通交流,加上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冲动,在发生矛盾时不能相互理解和包容,为了保护各自利益,只好分帮结伙;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沦为边缘生,在班级里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找不到归属感,便把注意力移向帮派团伙来寻找补偿替代。这种班风必然降低班级的管理效率。为此,学校领导从以下几方面作出超前性的安排。先确定管理的时间点和重点管理的对象:主要针对高一刚入学的新生特别是学习后进生和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治本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例如:在高一开学初,举办多种有关社交主题的活动,创造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的机会,使之互尊互爱;以法制案例形式说明帮派的危害;师生帮扶学习后进生,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治标的措施主要是:在学校常规管理规定中明确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的教育和监管的责任;在学生常规管理中,增加这方面的适当惩戒规定。

既重常规,又重创新。修补常规管理的缺陷固然重要,但某些核心问题的解决依赖于革新当前的制度。解决的关键是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比如,笔者学校过去成立的各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原来隶属于校学生会领导,与各年级部工作安排严重脱钩,后来改为直属各年级部管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高效管理学生的关键和核心部门是各年级部,通过他们来监管、考核班主任,并制订全年级统一的学生与班主任管理制度。因此,强化对年级部干部的领导、管理与培训至关重要。

既重布置安排,又重监管考评。常见到有的学校管理工作现状是:“以会议落实会议”,布置和安排多,督促、检查少。监管不力,造成“制度周全、没人执行”的怪圈,管理效率低下。此外,考评制度不合理,也会挫伤教职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必须建立激励、公平、客观、有效的现代学校管理的考评制度。比如建立由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教育教学管理评价小组,通过公正合理考评,提高教师的管理激情和管理效率。

校长宏观定向,基层微观决策。富于优秀管理品格的校长可能更多的不是谋略弄人,而是分权放权、协商研讨、尊重保护;不是管控和限制,而是人文关怀、背景支持、责任担当;不是细节上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而是确定方向、把握大势和大局[2]。将微观决策下放给基层管理者(如年级主任、班主任和值班教师等),使决策更符合实情和更易操作,并能根据情况变化迅速作出调整。

3.执行层面:“防患式”学生管理的原则和具体操作

在针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方面,班主任起着决定作用。笔者认为,“防患式”学生管理应遵循“教育在先,管理跟后”的原则。“教育在先”的要求是:班主任预先教育学生,先让学生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分别带来什么后果,然后提出一些预防性的规则,要求学生以后遵守这些新的规则。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觉地遵守预防性管理规则。“管理跟后”的要求是:班主任在教育学生后,对学生能否真正执行这些规则进行监督和管理,必要时进行惩罚。这也符合“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教育原则。

“防患式”学生管理方式需要通过班主任日常细微的管理工作来落实。笔者作为学校的行政干部,在平时管理工作中,发现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四种类型:

只说不管型。只教育学生不管理学生。平时单凭只头说教,对学生犯过的错误和正在犯的错误充耳不闻,不制止、不劝告、不纠正。

不说只管型。事前不教育学生,只是出现问题后按学校要求管理学生。平时从不给学生说道理,出现问题后才一味地批评、制止学生犯错等行为。有时以罚代管。

不说不管型。学生没有自主管理意识时,班主任既不教育学生也不管理学生,属于“放任型班主任”所为。高中有的班主任认为,高中生什么都懂,不需要说理教育。有的学生对笔者说,他们的班主任平时对他们的言行从来不管不问。

既说又管型。与“专制型班主任”管理方式不同,笔者把它定为“民主型班主任”的管理行为。对学生不仅事前进行说理教育,而且加强管理,防止因学生个性过强而越轨。这里的“说”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主要是对预防性规则和要求进行解释,如向学生提出今后的具体学习要求,阐释课堂纪律等,要让学生知道做的原因、过程、结果和意义;其次是引导、说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第三是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两种方式结合。这里的“管”主要是监督、督促学生对预防性规则的有效执行。

优秀班主任总是每天对学生“唠叨”几句。笔者于2015年10月到河北衡水中学参观学习时,听说该校班主任每天都花两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主要是对前一天班级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好人好事,不点名地指出个别学生不良的行为;然后对班级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希望、纠正办法和预防措施。但是笔者学校高三一些班主任怕耽误学生学习时间,不敢向学生“唠叨”,每次进教室转一圈就走了。笔者当年上高三时,学习特别紧张,每逢班主任进教室,最想听班主任说几句宽慰的话,或者表扬和评价自己,提出一些新要求,但是班主任进教室一句不说,前后走一走就出去了,让我们很失望。有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只管教学,不去教育和管理学生,学生们处于“教育饥渴”状态。

只所以给班主任工作方式分类,主要方便学校领导对班主任的监管、考核、指导。上述第一种类型虽然符合“防患式”学生管理原则的第一项要件“教育在先”,但缺失第二项要件“管理跟后”,使得先前的教育可能打了“水漂”。这需要值班领导经常巡视、督促、考核。第二种类型造成学生缺乏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属于“补牢式”管理。因此要求此类班主任经常反思,及时纠正工作失误。第三种类型既不属于“补牢式”,也不属于“防患式”。学校领导应及时指导这类班主任,必要时警告,甚至更换。第四种类型符合“防患式”管理原则的两项要件,是最佳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模式。学校领导应鼓励、表扬和奖励此类班主任。

策略层面、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是循序渐进的关系,是形成“防患式”学生管理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一般先有科学的策略方能制订符合实际的制度,而制度的实施必须靠执行环节来完成。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与指导,可以增强其执行“防患式”学生管理方式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当然,施行“防患式”学生管理并不是不需要“补牢式”学生管理,两者结合能够互补各自的不足。比如,教育问题出来后,应该及时出台强有力的系统管理措施,确保不出大问题或事件不恶化,并预防与之相关的领域不出任何问题。鉴于“防患式”管理优于“补牢式”管理,可以把前者放在优先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王守华.预知性安全管理值得提倡[N].中国化工报,2015-6-25(03).

[2] 严华银.领导力:“教育家型校长”的文化品格[N].中国教师报,2015-8-19(12).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笔者班主任学校
我的班主任①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学校推介
我们的班主任等
性能相差达32%
我的班主任大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