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彦圻
【摘 要】人们常说:“楷书是行书的基础”,此话不错,因为人们开始学写字一定是先楷后行。但写好行书也不一定非要有深厚的楷书基础,所谓“行有行法,楷有楷法”,行书和楷书通常是互不干扰的。写好行书,不但要掌握单个的字法,更要注重字与字、行与行间的矛盾关系,在矛盾中寻求更高的统一。
【关键词】行书;楷书;矛盾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48-01
人们常说:“楷书是行书的基础”,这话并不错,因为人们开始学写字一定是先楷后行。这种学书的过程是为了了解汉字的构成及审美意识,同时掌握用笔用墨的特性和方法,并不是说学好了楷书才能得益于行书。
关于行书,古人已有很多论述:行书文体,略同于真,(行)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不真不草是曰行书,行出于真,便于挥运,这是很好的定义。辞海中将行书定义为介于草书、正楷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没有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始于东汉,流行至今。
学习某一种书体,不论是篆、隶,还是行、楷等,都同样需要观察和把握字形,并将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同时也需要在一笔一划的临摹中进行精细的比较和体会。所以,即使楷书的基础不好,所缺之课也完全能在行书的学习中补上,只要训练方法得当,一样可以取得成功。“技能”各有各的“功夫”,写行书或楷书有时可看作是两件事情,而对于楷书功力极强的人而言,也不是稍稍加快速度或有意无意地连接某些点、划、转就会写行书的,因为楷书有楷书的讲究,行书有行书的标准。一方面,从字形、结构上来看,行书的写法就往往与楷书不同,需要有专门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另一方面,楷书基础扎实的人,往往习惯于“笔笔中锋,处处提按”,这对于行书而言反而是一种“对立”的“负面效应”,要彻底改变“逆入平出,起落皆转”的楷书意识,反倒多了些许不适应和书写的障碍。
如今,生活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我觉得这种说法既不准确,又容易产生误导。试想,如果大家都把行书写得飞快,笔迹飘忽、字形游移、章法混乱、动作任意,那行书还有什么“法”可言呢?我倒是十分认可高慧敏老先生的说法:将行书看成是楷书的“简写”,这种说法比较接近行书的本质,同时也是对行书精确的概述。这里的“简”反映了行书的结构,偏旁的“简省”也体现了笔法和动作上的“简约”。动作上的“简约”很容易理解,例如偏旁“三点水”在行书中常常只要两笔、草字头可以写成“点、撇、横”等。多数的书法读本讲解行书仍然像楷书那样,将诸多字帖中的点、横、撇、捺分类罗列,并且要学习者特别留意点划之间的提按顿挫。但事实上,行书最重要的本质属性在于用笔的简略性——不必像楷书那样中规中矩、整齐划一,它的目的在于将每个字的点画用最简练的笔法安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而对笔画的形状和态势并没有特殊的限定。如果说楷书的笔画是“起落有顿挫,逢转必停留”,那么行书的运笔就是“处处要到位,步履须平实”。这里的“平实”,是指连续、稳定、有准儿,笔画到位即可,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这似乎就是行书的精妙之处。
但话说回来,事实也是如此,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但究其原因,“快”的关键是由于“形式的减省”,而不是“运笔疾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火车运行有“快车”和“慢车”之分,“快车”之所以快,在于直奔终点,中途停靠较少,而“慢”车之所以慢,是因为服务于短途的旅客,逢站必停。
行书和楷书都各有一套规范,学习行书并非不要基本功,也必须按照其特点,从头开始研究。当然,如果对多种书体都有体验,就更容易理解书体之间的规律和联系。如启功先生所言:“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划顾盼始不呆板,这样就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虽然行书的写法多种多样,但写好每一个字,仍然是万变之根、百体之源。写行书或草书的过程中,注意力很容易从“字的正确构成”转到“字与字的联系”或“笔画与笔画的呼应”上。其实,虽然行书的造型和处理比楷书自由多样,但“任笔为体”绝不是行书的特权。每个字如果写得不像样,就谈不上“关联”和“呼应”,在任何时候,对字的“控制”总是第一位的,“成何形,落何处”都是意在笔先、笔墨随后的,因此,跟着感觉走、由着笔尖跑是万万不足取的。还是引用启功先生的话:“每笔起止,轨道准确,如走熟路。虽举步如飞,不忧嗟跌;路不熟而急奔,能免磕碰者幸矣。此义可同通书法。”
行书往往直行而下,所以一行中应在字的轻重虚实上有一些既合理又顺畅的韵律变化,这些变化常常通过字的大小、轻重、粗细以及不同形态、意趣的对比和映衬来进行调节,但其中的原则是变化不能妨碍联系,对比不能影响统一。
与楷书相比,行书的字间与行间的距离表现得更加自由、微妙,欣赏研究时须体味细微的不同。行书以“行”作为重要的支柱,所以在相邻的行之间,节律不能重复,文字横向更不必对齐,通常还需要改变字的形态和分布,使通篇错落有致、照应相关。书法中有很多对立与统一的词,如方圆、长短、繁简、增损,进退、迎送、缺满、聚散、行驻、顺逆、哭润、疾涩、呼应、虚实等。如果能切实地感受和体验,还能主动地表现,并使读者也感觉到,就接近于理想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