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通讯员 邱 莉
转方式 调结构聚力做强生态富硒茶产业
——安康市引领农民合作社推进生态富硒茶产业发展
■ 文/本刊通讯员邱莉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富硒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叶种植面积增加到69.7万亩,新建茶园7.34万亩,年产茶2.11万吨,实现综合产值32.07亿元,合作社、园区、家庭农场等都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军力量。其中,合作社是全市富硒茶产业发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载体。
1.把脉开方,农产品差异
化转型热销。安康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农业种植结构零散,经济作物比重低,很难实现富农强农。为此,市农业局积极尝试指导合作社及其他经营主体发展茶叶种植。围绕安康市茶历史、茶技术、茶文化等关键要素,实施品种、品质、品味、品牌战略,抓好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发展了一批集茶叶种植、加工、流通、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茶叶合作社。2015年,全市共培育164家茶叶合作社,入社农户1.5万户,覆盖全市69.7万亩的各个茶叶产区。合作社采取“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模式,统一产品标准和等级、统一品牌和包装、统一宣传和销售,带动广大茶农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高效化道路发展。如石泉县六台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六台云峰”商标,茶叶生产线获得国家QS认证,茶园产地及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认证,产品热销安康、西安等地。
2.补短板,做好茶产业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通过发展合作社,茶叶鲜叶收购价稳步提高,农民提高了茶叶种植收益,并且分享了茶叶加工、产品运销、茶乡旅游等经营收益。紫阳县红椿镇盘龙茶叶专业合作社,2015年实现收入6500万元,带动农户3400户以上,户均收入2.3万元以上,建立了长效发展机制。一是联合采购生产资料和联合使用农机具,肥料投入成本降低了8%—10%。二是统一品牌销售,降低流通费用,提升市场谈判力,成员增收7.5%—10%。三是对茶园进行标准化改造,引种“陕茶一号”等,提高富硒茶的品质和优质品率,生产纯收入平均提升30%以上。四是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富硒茶叶加工,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富硒茶的增值。
3.“互联网+”运用,从供给、生产端提升智慧农业。借力“互联网+”,引导茶叶合作社优化产能,解决消费端和供给端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按需生产。汉阴县太行山茶叶专业合作社,2015年通过网站、微信等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茶饮品2.85吨、茶工艺品(茶枕车枕)8500余件,实现电子交易额350万元。紫阳县和平茶业专业合作社上线天猫旗舰店,网上好评率98%,同时以预售方式销售新茶,2015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4.以生态“富硒”名片闯市场。
安康市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富硒地层最厚的富硒区,茶叶中硒元素明显高于其他茶区,富硒茶产业成为安康市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和最有影响的一张名片。为了更好地推介富硒茶产业,安康市积极组织合作社广泛开展宣传,先后参加西安、北京、上海等地茶展会展近30次,大大提升了安康富硒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2015年,安康市成功举办首届安康生态富硒产品(富硒茶)博览交易会,有20余家合作社参加展销。目前,在市内外主要城区节点、交通要道、高速公路沿线、地铁公交车站、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富硒茶品牌宣传随处可见,紫阳富硒茶品牌价值达15.03亿元,位居全国茶叶品牌价值榜26位。
5.低头种茶,抬头学技术。市农业部门按照合作社“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各项培训,涵盖茶园管理、科学采摘、茶叶加工、病虫害生物防治、市场营销和质量安全管理等。2015年,全市累计开展技术培训600场次,培训人员累计6.5万人次。茶叶合作社普遍重视对成员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白河县卡子镇富秦绿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理论教学、音像教学和田间地头手把手操作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让茶农学习新技术、新成果,大力培养“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合作社培训坚持两突出:突出培养茶农的民主意识,组织成员外出考察,找市场,打品牌;突出绿色种植,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有关专家授课讲解、现场指导。2015年,合作社举办培训10次,受训人员达977人(次)。
1.以合作社为载体,顺势而为,挖掘富硒产业潜力。安康市各级农业部门,以合作社为载体,建设富硒茶生态产业,充分发挥了合作社深深扎根山区、与农户共生存的优势,合作社成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安康富硒茶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向阳镇举办的茶山对歌(李谢军摄)
2.因地制宜,用发展新理念破解行业困局。安康市农业部门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难题,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带动广大茶农发展增收。据对安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初步统计,茶农加入合作社比不加入合作社平均增收15%—20%。
3.以合作社为平台,精准抓好着力点。安康市充分发挥茶叶合作社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独特作用,精准抓好农民这个着力点,将种植茶叶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合作社平台,参与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提升了富硒茶产业发展对于茶农的意义。
4.循序渐进,效益倍速提升。
紫阳焕茗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贺安平算了一笔账:他家通过合作社种植的标准化高产茶园,每亩年产单芽和一芽一叶鲜叶135斤,可加工干茶25斤(名茶);还可产一芽二三叶鲜叶360斤,可加工大宗绿茶干茶80斤。名优茶鲜叶平均按40元/斤计算,大宗绿茶鲜叶平均价按8元/斤计算,每亩茶园最低收入可达8280元,他家的5亩茶园,可实现年收入41400元,扣除管护成本等费用7500元,净收入近3.4万元,是以前种粮收入的数倍。
1.提升富硒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安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总体还处在初级阶段,各项矛盾突出。不少领导干部对合作社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致使合作社发展主体需要变换更多的身份对外宣传。政府部门应树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迅速稳步提高。
2.促进茶叶农民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与联合。引导富硒茶产业类的合作社发展成立联合社,统一安康富硒茶品牌,形成价格同盟,共同开发市场。提高市场谈判力,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政府重点扶持联合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品牌指导、对外推介,引导基层社入股共建加工,提高产能配置,加强资源互补。
3.优化富硒茶产业的生产要素配置。目前,合作社优惠政策包括财政扶持、土地供给、贷款融资和人才引进等,急需落实。建议加强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扶持政策向具有资源优势的农民合作社倾斜,鼓励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资金互助,开展金融企业支持合作社试点;建立合作社培训基地,重点加大对合作社理事长的系统培训,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合作社。
4.从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合作社。安康市农民合作社发展日趋成熟,使合作社成为安康市富硒茶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载体已成为社会共识。要从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支持合作社,服务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