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伟 吴晓军
土木匠的合作发明路
——记长治市长子县海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鲍海宏
■文/王 伟 吴晓军
每到春耕农忙时节,在山西省长治市、河南省等地的田间地头,可以发现许多农民手中用的,不再是只有头、锄头,他们的手中多了几种小巧轻便的农机具:播种机、锄草机。谁又能想到发明这种农机具的只是长子县南陈乡西堡头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土木匠呢!
这个土木匠就是鲍海宏,在长子县,说起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这种小巧农机具的发明者,也是长子县海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人们的印象中,农机合作社就是为农户提供机耕、机种、机收等机械化服务的,“土木匠”鲍海宏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却是以生产、研发、销售新型农机具为主。这不禁让人发问:一个土木匠牵头成立的合作社,怎么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呢?又是如何带领成员致富的呢?
合作社发明的中耕锄草器
鲍海宏,本来和农机具、土地并没有什么紧密联系,只是一个土木匠,靠走家串户给人们做家具为生。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厂制造的家具越来越精美,人们对手工打造家具的需求越来越低,鲍海宏只好放弃了从事二十多年的工作。
没有了收入,一家老小靠什么生活?几十年的手艺就这样白白浪费?鲍海宏又开始琢磨了,他看到在黄土地上辛苦耕作的老乡,心想要是能靠自己的手艺,打出一款既轻便又能节省劳动时间的机器该多好!说做就做,他回到家开始改造自己的废旧自行车。经过苦心钻研、不断改进,2006年,鲍海宏模仿着犁制作成功了第一台农用人工除草装置(LZG-1型中耕器),主要用于玉米地的中耕除草、开沟、培土,该机器很快在长治市周边得到广泛应用,鲍海宏成了当地有名的“发明家”。
第一台农用人工除草装置因其简便、易学、价格实惠等特点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来自河南、陕西、山东等地的农户不断向鲍海宏咨询订购产品,一个人已经无法满足农户的需要。面对如此大的消费需求,扩大生产势在必行,当初设计发明农机具出发点就是“农”,扩大生产也应该带“农”,而且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要想把这个事情做下去,必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来,鲍海宏如是想。2007年,在长治市农经局的帮助下,鲍海宏牵头成立了海宏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新农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要目标。
合作社成立后,不断加大投入扩大队伍,积极吸收农机户、维修工、技术人员参与到合作社中,形成创新合作、优势互补的氛围,扩充了合作社的技术力量。截至2014年底,合作社成员已达105人,注册资金200万元,占地面积从原来的4000平方米增加到如今的1.6万平方米,有中级职称的工程师6名,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0万元,盈余98.5万元,其中可分配盈余向成员返还39.6万元,占到了可分配盈余的40%,成员人均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2%。
“不管做什么工作,不干,绝没有成功的可能;只要肯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能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成功指日可待。”在鲍海宏眼里,创新是能人的一个重要特质,创新使得一个人的成才梦得以实现,正是靠着不断创新,才使得合作社的产品在市场中生根发芽,甚至独占鳌头。
多年来,合作社视科技研发为生命,经成员大会讨论,合作社每年投入到科技研发中的费用占到总收入的10%。为了能把科技工作进一步搞好,合作社成立了“农业机械研究所”,与山西省农科院、长治市农机研究所等29家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鼓励合作社成员创新思维,开发新产品。在大力开展专利研发的同时,积极推进合作社专利技术的产业化,生产一批专利、储备一批、研发一批、转化一批,真正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到2014年底合作社已研制开发出2个系列10个品种。如2010年自主研发的手提式播种机,到2014年底已累计销售7万多台,直接为农户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研发的2BJ-1型手推式玉米精密播种机,通过山西省科技厅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该播种机省工、省种子,原来手工一天最多播种3亩地,使用播种器后一天最少播种10亩,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现在社会上仿制品很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产品的先进,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鲍海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因为注重科技创新,才能使生产的产品受到农民朋友的喜爱,产品一生产出来便供不应求。八年来,合作社共销售小型农机具达到30多万台,遍及山西、河南、陕西等地。
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立足,了解市场很重要。每年合作社都要组织成员抽出时间,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市场进行考察,了解农民需要什么,然后合作社就组织生产什么,并针对不同的地质,对生产出来的机器进行调整、改造,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手推式播种机在长治市销售得很好、也很适用,可销售到临汾后,由于土壤、地质的不同,当地农户在使用中这款机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鲍海宏立即与合作社相关技术人员到临汾了解情况,经过反复试验,合作社工程师把机器原来使用的轴承换成了套结构,问题迎刃而解,随后合作社又为该地区专门调换了4000多台同类型机具。
此外,合作社还专门成立了销售队伍。在山西省、陕西部分地区设立经销商,截至2014年底已达800多家,实现了为农户的点对点服务:一是可及时反馈需求信息,二是能使合作社产品及时到达农户手中。合作社在开展农机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抓好机耕作业服务,在每年春秋时节,主动与河南地区跨区作业机耕协调、联系,为当地农户提供统一机耕服务,每到一村,实行“三统一”,即统一作业、统一结算、统一管理,既解决了农户的需求,又为外来农机户提供了作业平台,2014年,合作社向成员返还可分配盈余40万元。
在鲍海宏的带领下,合作社成员越来越多,注册资金越来越多,所占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2014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同年合作社注册商标“海鸥”被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鲍海宏本人被山西省农业厅、科技厅评为“山西省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鲍海宏说:“很多村民比较看好我们的合作社,纷纷主动要求加入,2014年底成员已达到了105户,人多了管理上就比较麻烦。现在有两个困难,一是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二是场房规模比较小,计划扩大场房,可场地审批比较难。下一步计划去招聘一至两个专业的管理人才,再去相关单位沟通协调一下,看看场地能不能批下来。”
结束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爱撒田畴满眼绿,倾情农机意风流。如今,在这片充爱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中耕除草器和播种器的参与,给这片沃土注入了新的活力。先进农机具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让农民真正体会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海宏农机合作社在理事长鲍海宏的带领下,正在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的目标努力前进!
(作者单位 :山西省长治市农经局)
栏目编辑:孙超超
2015年12月28日,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曹庙村的源野土地股份合作社举行了成员分红大会,29名成员共获得分红6万余元,成员最高分红达4398元。据悉,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8月4日,是在枣庄市峄城区农经局的帮助和指导下成立的,注册资金207万元,种植面积120余亩,收储玉米近10万斤。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农经局 徐娜 摄)
2015年春,河南省滑县绿缘温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慈周寨镇西连屯村梁德昌、伦玉真夫妇在慈周寨信用社的帮助下,流转土地100亩种植绿豆和红薯,用来打粉制芡穴粉皮、漏粉条。制作粉条,需要将干粉芡块儿细磨成面,再兑水和面成芡汁,倒入热锣出锅至冷水出皮,最后自然晾晒到完全干透,每个环节都需要仔细把握。图为2016年1月12日,梁德昌、伦玉真夫妇正在粉皮作坊用“传统老法子”制作绿豆粉皮,随后合作社会将粉皮分批统一运到各大超市进行销售。
(安阳广播电视网络总台 毕兴世 摄)
栏目编辑:杨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