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璐 程宝栋 田明华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经济管理大类招生的专业设置与分流及其启示
万璐程宝栋田明华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大类招生虽有其突出优势,但也不能盲目推行。大类招生不是简单把几个专业合并在一起,而是需要高校具有相对齐全的学科、高质量的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高校必须根据学校类型、发展历史、办学思路等,建立与大类招生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当前全国重点高校积极实践大类招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关注经济管理大类招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对国内代表性高校的经济管理大类专业设置、专业分流等进行对比研究,探索适合北京林业大学的经济管理大类招生的专业设置及分流方式,提出了实施原则、步骤和可选方案等。关键词: 大类招生;专业设置;分流方式;人才培养
大类招生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水平,国内诸多高校都积极推行或尝试推行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是通识教育理念体现在招生与培养制度上的具体举措,该举措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实施,近30年来该领域研究有了一定发展,但并未建立起完整的体系。国外研究集中于通识教育思想的定性讨论[1-2],相比之下国内研究相对丰富,应用实例也较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改变——向精英人才转化,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以及能够适应社会多变环境的适应力[3]。大类招生实行学生进校时不分专业,经过基础平台学习后,按学生个人意愿、专业兴趣、就业方向等进行中期专业分流。这种招生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避免了学生入学前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有助于平衡“冷”“热”专业,引导生源流向,平抑社会需求;有助于有效地利用多学科优势,整合教学资源,消除传统专业培养口径窄的弊端,不断拓宽专业覆盖面[4]。但是在大类招生的实施中也要注意避免某些问题的发生,首先并不是所有学科都适合发展大类招生,师范、医学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不适合发展大类招生;其次专业数较多、招生规模不大的高校,在专业分流中会出现班级人数较少的情况,也不适合发展大类招生[5]。
一、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中的学科门类设置及专业分布
根据《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名,笔者选取了前30名高校,由于财经类专业性大学中院、系的设置细分度比较高,政法或理工等专业性大学涉及的经济管理专业相对有限等情况,将综合类大学作为对比研究目标,经过筛选、分析,笔者最终确定了经济管理大类招生对比研究的7所国内代表性高校,它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见表1。
表1 国内7所高校实施经济管理大类招生的学院分布
注:表1是作者根据各大学相关学院网站公布的信息整理而成。
总的来说,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一般分为经济类、管理类2个大类(此处“2个大类”指的是经济管理相关专业按照大类招生方式将各相关专业重新组合,最终分为2个大类别(经济、管理)进行本科招生,而不是按照传统方式依各个小专业来招生。下文提到的“2个大类”“3个大类”等其他大类均是指在本科招生当中将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分为几个大类进行招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规定,本科学科门类包括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2类。其中,经济学下设专业类4个(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17种专业;管理学下设专业类9个(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46种专业。
从实施经济管理大类招生的典型高校来看,一般是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的学科门类及专业类设置招生大类的。一些高校按人文类、社科类、理学类、工学类等大学科门类进行大类设置,如浙江大学;还有一些高校按照《专业目录》的专业类(即二级学科)设置招生大类,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见表2。其中,有的高校仅设置了工商管理类,有的设置了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还有一些高校设置了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但是从大类下所覆盖的专业来看,每个高校都会根据各自院系本身所能够开设的专业进行配置。北京大学大类招生中,经济学院共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财政学、发展经济学6个专业,这6个专业均属经济学类,也就是说整个经济学院招生时只按经济学大类招生,在同一学院中不分专业;光华管理学院本科均按工商管理类招生,仅开设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3个本科专业,同样地,在该学院招生时只按一个大类工商管理类招生,全院不分专业;而元培学院仅按文、理2大类招生,学生可在全校各院系专业中自主选择专业(由于元培学院仅按文、理招生,未区分经济类、管理类,所以未在表2中列出),除此之外,元培学院按实验班的方式,开设了整合科学专业,政治、经济与哲学专业,古生物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
对比来看,北京大学的大类招生方式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我国主流高校大类招生的3种主要模式。①学院按一个大类招生。整个学院归属一个大类下,招生时不分专业。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等。②学院按多个(2个或2个以上)大类招生。由于学院涵盖的学科大类不止一个,因此在学院内分几个大类进行招生,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按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共3个专业进行招生;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按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共12个专业进行招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按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共5个专业进行招生。③按大类“实验班”招生。或者成立专门的学院,如通才型人才培养学院的建立——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整合科学实验班等),或者在某一学院内部建立实验班,如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社会科学实验班等。
表2 国内7所高校在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中的学科门类设置及专业分布
注:表2是作者根据各大学相关学院网站公布的信息整理而成。
二、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中专业分流的实施
笔者分别参考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教务处、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浙江大学校办等国内代表性高校权威部门对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方案的设计情况,总结得出以下经验。
(一)专业分流的原则
各大高校对专业分流原则的描述基本一致,均从大类招生这种完善本科教育改革方式的初衷与目标出发,给出了根本性的分流依据。①学生在所属大类中自主选择专业;②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院系可合理进行调配;③专业分流在本科4年培养中只进行1次;④专业选择应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除此之外,一些高校也做出了专业配置的规定,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对于学生选择人数低于10人的专业,该年级不设置该专业。
(二)专业分流工作的组织
专业分流工作的组织按下面程序进行。①建立院(系)工作组,制定专业分流工作方案,组织和实施专业分流工作;②高校相关部门负责对院(系)专业分流工作方案进行审核,向全校师生公布,确保专业分流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专业分流工作的实施步骤
专业分流工作的实施步骤如下。①院(系)工作组制定专业分流工作方案,确定各专业接受学生的计划名额,经教务处审核、备案后,向学生公布;②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活动,进行学科专业引导和咨询,促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等因素做出科学的选择;③学生填报专业选择志愿,按志愿顺序填报规定个数的专业志愿;④院(系)依据学生填报志愿顺序择优录取,如出现差额时,根据志愿顺序择优调剂,或者组织未被录取的学生重新选择专业,并递交申请书;⑤确定各专业录取名单,向学生公布;⑥将专业分流结果报送学校进行审批;⑦未尽事宜由专业分流工作组商议决定。
(四)专业分流的时间安排
各高校对专业分流完成的时间要求差异较大,一些高校专业分流工作开始的较早,如复旦大学,第一学年结束后的暑期就完成专业分流工作。从大多数高校发布的专业分流方案和确定的专业分流名单的时间来看,最晚都在第三学年之前完成专业分流工作,例如中山大学(第三学期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第四学期初)、武汉大学(第四学期末)。总的来说,专业分流的时间应该与各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时间相匹配,即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之前的学期完成专业分流工作,以便学生可以顺利地进入到后续的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三、对北京林业大学实施经济管理大类招生的启示
(一)经济管理大类招生的学科门类设置及专业分布
参考国内实行大类招生的典型高校的做法,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大类招生学科门类设置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8个可选方案,并对每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从科学性和可行性来看,按2个学科门类或3个学科门类来设置招生的大类,优势相对来说更为突出。
1.方案一:按2个大类招生
方案一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北京林业大学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方案一
该方案有以下优点:①分类简洁,清晰可辨;②达到平衡“冷”“热”专业的目的,如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等相对冷门专业无学生选择时,可起到专业分流的目的。
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①由于统计学在《专业目录》中归属理科类,未在经济学类中,其课程体系和经济学类有较大差异,它对数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但在方案中并未与经济学类的专业有区分,没有单独列为一类;②农林经济管理虽属于管理学类,但北京林业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际偏重经济学类;③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业管理专业前期课程内容差异较大,而且它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不同。
2.方案二:按2个大类招生
方案二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情况见表4。
表4 北京林业大学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方案二
该方案有以下优点:①分类简洁,清晰可辨;②遇到相对冷门无学生选择的专业,如物业管理、电子商务,可以平衡“冷”“热”专业的问题;③将农林经济管理放置经济学类中符合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更为科学合理。
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①由于统计学在《专业目录》中归属理科类,未在经济学类中,其课程体系和经济学类有较大差异,它对数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但在方案中并未与经济学类的专业有区分,没有单独列为一类;②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业管理等专业的前期课程内容差异较大,并且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不同。
3.方案三:按3个大类招生
方案三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情况见表5。
表5 北京林业大学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方案三
因为电子商务专业更侧重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交叉较多,因此将其划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中。
该方案的优点:将管理学类分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和工商管理类更为科学合理。
该方案存在的问题:由于统计学在《专业目录》中归属理科类,未在经济学类中出现,其课程体系和经济学类有较大差异,对数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但在方案中并未与经济学类的专业有区分,没有单独列为一个门类。
4.方案四:按4个大类招生
方案四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情况见表6。
表6 北京林业大学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方案四
该方案的优点:将统计学专业从经济学类中分开,单独设为统计学类更注重考虑学科的不同特性。
该方案存在的问题:农林经济管理属于管理学类,但北京林业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则更偏重经济学类。
5.方案五:按4个大类招生
方案五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情况见表7。
表7 北京林业大学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方案五
该方案的优点:遵从一般原则,将属于管理类的农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划入工商管理类中。
该方案存在的问题:在北京林业大学实际教学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经济学类更为接近,将其划入工商管理类可能会给课程的设置带来一定难度。
6.方案六:按4个大类招生
方案六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情况见表8。
表8 北京林业大学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方案六
该方案的优点:突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特色,将其单独设为林业经济类。
该方案存在的问题:由于统计学在《专业目录》中归属理科类,未在经济学类中列出,其课程体系和经济学类有较大差异,并且对数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但在方案中并未与经济学类的专业区分开单独列为一类。
7.方案七:按5个大类招生
方案七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情况见表9。
表9 北京林业大学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方案七
该方案有以下优点:①突出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特色;②体现了统计学的独立性;③将管理学类细分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和工商管理类。
该方案存在的问题:会计学专业学生生源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生源差异较大,可能会降低会计学专业的吸引力。
8.方案八:按6个大类招生
方案八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情况见表10。
表10 北京林业大学学科门类设置和专业分布方案八
该方案的优点:最大程度地考虑了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
该方案存在的问题:分类过多过细,大大降低了大类招生的合并性优势。
(二)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中专业分流的方式和时间安排
对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方式,基于代表性高校专业分流的情况,笔者建议可参考前文的“专业分流的原则”“专业分流工作的组织”“专业分流工作实施的步骤”来设计实施。
对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时间的选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这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未来本科经济管理大类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息息相关。如果专业课程统一在第三学年开设,那么笔者建议至少要在第四学期末完成各专业的分流任务;如果经济管理大类专业课程从第四学期开始就有涉及,那么建议至少要在第三学期期末完成经济管理大类专业的分流任务。
综上所述,随着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人才需求正向精英型转化,更加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适应多变社会环境的人才。大类招生这种招生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克服了入学前专业选择盲目性的弊端,平衡了“冷”“热”专业,引导了生源流向,平抑了社会需求,同时也整合了教学资源,消除了传统专业培养口径窄的弊端。根据对经济管理大类招生的7所国内代表性高校的对比研究发现,我国主流高校大类招生主要有3种模式。①学院按一个大类招生。整个学院归属一个大类下,招生时不分专业。②学院按多个大类招生。由于学院涵盖的学科大类不止一个,因此在学院内会分几个大类进行招生。③按大类“实验班”招生。成立专门的学院,或在某一学院内部设立实验班。
笔者参考国内7所代表性高校权威部门对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方案的设计,总结提出了专业分流的具体规定,包括:①专业分流的基本原则;②专业分流工作的组织;③专业分流工作实施的步骤;④专业分流工作完成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笔者参考国内实行大类招生的典型高校的情况,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大类招生学科门类设置的现实情况,提出了8个关于经济管理大类招生的可选方案,并对每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从科学性和可行性来看,按2个学科门类或3个学科门类来设置,优势相对来说更为突出,因此笔者建议至少要在专业课程统一开设的前一个学期内完成各专业的分流工作。
资助项目: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国际商务”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HXKC15023。
参考文献
[1]GRABER R.Valuing useless knowledge [M].2nd edition.Kirksville:Truman University Press,2012:5-40.
[2]ABELES P.Is there a case for a “liberal education”? [J].On the Horizon,2014(22):67-71.
[3]李斌,罗赣虹.高校大类招生:精英教育的一种推进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2(5):11-16.
[4]吴斌,靳玉红.高校按学科大类招生体制的研究[EB/OL].(2011-08-16)[2014-09-07].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6 & CurRec=1 & recid= & filename=BJDF201108004044 & dbname=IPFD9914 & dbcode=IPFD & pr=& urlid= & yx= & uid=WEEvREcwSlJHSldTTGJhYlQ4NURhWnFERjEzQ2lKcXhJZlNhZWZEN DQvVzZCbnRDVnZyTm1wV0FGalpOWW1wYUtyOD0=$9 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 & v=MjI4NTBmUGFMRzRIOURNc-DQ5RllPc0xDQk5LdWhkaG5qOThUbmpxcXhkRWVNT1V-LcmlmWnVCdkZTamxVN3p NSVY4WEp5.
[5]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88-89.
(责任编辑孙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