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蝶变科技助力乡村发展

2016-08-02 08:03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美丽科技农村

本刊记者丨周蓉

乡村蝶变科技助力乡村发展

本刊记者丨周蓉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是陶渊明的田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山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孟浩然的庄舍,“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是李白的乡村。在这些美丽的诗句里,是自然村落的自由发展。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长驱直入,一些乡村粗放式发展,另一些乡村则陷入破败和凋敝,已是不争的现实。美丽乡村建设是历史记忆与社会记忆追溯还原的过程,同时更是利用现代科技对乡村文明进行重建的过程。

每个村落都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开枝散叶,繁衍出了人世的繁华。村庄像是一个人生命的脐带,承载了我们对生命最直接的体验和记忆。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现代工业文明的尘埃吞噬了一个又一个的村落,推土机铲平了一条又一条的古街。村庄沦陷,乡愁何以安放?没有村庄,我们终将长久漂泊。

村庄不只是贫困、落后,村里人不是只有进城才能过上美好生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

而早在“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就颁布实施了《村镇建设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村镇科技“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村镇建设标准体系,在城镇空间布局、村镇区域规划、绿色住宅建造、建筑节能抗震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在土地调查监测、环境快速检测、饮用水应急处理、多功能建材等方面研发一批经济、适用、急需的新材料、新设备与新产品。选择典型地区,建立一批村镇宜居社区与小康住宅、环境综合整治和饮水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壮大基层技术人才队伍,整体提升我国村镇建设科技支撑能力”。

科技改变农村。新农村不再是“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科技为其注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成为农村蝶变之双翼。为深入探讨呈现科技对农村的改变,近日,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天津市正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乡村蝶变 科技助力乡村发展”为主题,联合召开了第26期“中国农村科技创新五方谈”。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李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攻关处处长卢兵友、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徐学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光华、河南省卢氏县副县长张勇、浙江义乌何斯路村村党委书记何允辉、河北省涉县原曲村村委主任姚治堂、天津美丽乡村策划中心主任范步忠、天津市正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宝敏、总经理王希墨等参加论坛并发言,会议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调研室副主任、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社长王强主持。

美丽乡村,从宜业宜居开始

2016年6月,由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发展研究所主办,天津市正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协办,以“乡村蝶变 科技助力乡村发展”为主题,联合召开了第26期“创新五方谈”。

中国乡建大约是从20世纪初开始,为了规范乡村治理的规则,1908年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县以上的是城,城乡自治,自治的范围包括教育、卫生、商务、慈善事业、公共营业。1930年代发起了乡村运动,分别在河南、山东推进,实际上是改善村民的生活方式。到2005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建立美丽乡村的任务。2016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强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努力建设农民幸福家园……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模式”。

美,包含自然美和社会美,美丽是所有一切能够唤醒人产生美好心情或身心舒畅的事物。乡村是农民集聚定居的空间形态、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地,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那么,美丽乡村要“美”在哪里?

“乡村跟城市一样,它都是让我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作为美丽乡村,应该满足以下条件”,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攻关处处长卢兵友认为,“美丽乡村首先是应该适合于居住,这是首要条件;其次是适合休闲;第三是方便生产,光居住没有生产功能,就是一个休闲区域,乡村与城市小区不同,它还承载着农业生产的部分功能”。

卢兵友表示,“既然是美丽,一定要乡村居民自己喜欢这个地方,大家都不喜欢的话,这个地方肯定不美丽”。在“逃离”村庄的时代大背景下,仍然留在农村生活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和小孩,“要想让乡村变得美丽,要让年轻人在乡村留得住,能够在那片土地上生活、创业;不仅吸引年青人,还要吸引城里人,发展出休闲产业;此外,美丽的特点,还包括能够繁衍后代人,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好的基础”。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李周认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为了将衰败的乡村变为兴盛的乡村,不是为了过度呼唤农民回归乡村,不是为了恢复传统的田园牧歌式图景,而是为了打造有条件兴盛的乡村。一部分乡村的兴盛和一部分乡村的衰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人离开乡村,从农业人口占比过半最终将过度到30%左右,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乡村会消失。而留下来的乡村,必定应是宜业宜居点的。

美丽乡村不是比拼涂脂抹粉,“美丽乡村应当体现自然美和生态美,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尽量把生态承载力、环境自净能力充分利用起来,乡村的生产和生活要符合生态化的要求,要尽量采用生态治理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方式。要把生态美和人工美统一起来,把生产、生活和生态统一起来”。

“建设美丽乡村,第一就是要把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加以完善,让城乡居民享受同样的权利;第二,乡村人口的规模要合理,密度适当,素质提高;第三,村落风貌优美;第四,要传承传统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李周说。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

目前我国有300多万个自然村落,这些村庄散布在大江南北、江河湖泊,亦或者沙漠边缘,有的颇受自然偏爱,物产丰厚;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有的则是人迹罕至的遗荒之地,凭靠着人类坚韧的生命力苦撑着……不同的资源禀赋和际遇,在某种程度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命运。

“有人把村落总结成四个类型,社区型、文物型、农庄型以及衰落型。从数字上来看,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村庄在消失。与此同时,还有大概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有将近4000万的流动人口……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在讨论乡村的发展时,更多还是要把不同的类型和不同区域都要关心起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地方处处长杨经学在会上如是表示。

李周认为,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乡村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为基础,涵盖生活、环境、人文、产业等内容,要以农耕文化为魂,优美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村落民居为形。

那么,不同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有何路径可取?

自2013年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不同模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模式一:产业发展型模式

在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的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基础好,打造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特色产业,实现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模式二:生态保护型模式

美丽乡村不是比拼涂脂抹粉,美丽乡村应当体现自然美和生态美,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尽量把生态承载力、环境自净能力充分利用起来,乡村的生产和生活要符合生态化的要求,要尽量采用生态治理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方式。

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发掘田园风光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借助生态旅游,实现乡村梦想。

典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模式三:城郊集约型模式

在大中城市的郊区,完善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辐射,有利于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大中城市提供“菜篮子”、乡村游等服务。

典型: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模式四:社会综治型模式

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通过社会综合治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的要求。

典型: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

模式五:文化传承型模式

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典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模式六:环境整治型模式

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

典型: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模式七:休闲旅游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典型: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模式八:高效农业型模式

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典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模式九:渔业开发型模式

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典型案例:甘肃天水市武山县

模式十:草原牧场型模式

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威远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余远文 摄)

典型案例:内蒙古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道海嘎查

科技扮靓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之“美丽”,有两个层次上的含义:一是外在美,即村容是否整洁,环境是否优雅,设施是否齐备,民风是否淳朴;二是内在美,即经济发展怎么样,农民收入多不多,有没有小康?

外在美,不是简单的“涂脂抹粉”就能实现,比如沼气开发、垃圾处理、畜粪转化等等无一不需要科技支撑。比如厕所,传统农村蝇虫漫天、臭气熏天,“美丽乡村”怎么改?就得依靠科技,开发出适宜农村环境社会的新型生态厕所。

内在美,是外在美的内因,没有经济、产业的内在发展,外在美就是“昙花一现”。一个美丽的乡村,必定是一个具有发展现代农业良好基础的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乡村。这样的美丽,既秀于外,更慧于中,农民才能真正过上小康生活。倘若在美丽乡村的创建过程中只注重外在的形象之美,却忽视了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这样的美丽便如麻袋上绣花一般,中看而不中用。

美丽乡村创建的三大要求是“生产、生活、生态”,生产要发展,生活要富裕,生态要美好,“生产”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发展生产靠什么?靠科技。

“科技要想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起码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卢兵友认为,首先是要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国家对美丽乡村有国家的要求,地方政府也有要求,但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要求。科技要支撑必须要考量到国家、地方、百姓三方面的需求。其次,不能仅仅在乡村的“井底”解决乡村问题,还要适应社会发展对美丽乡村的心理期盼。不光是乡村人希望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城里人也期盼乡村有一个美丽的环境,可以去休闲去娱乐。第三,还要借助科技计划改革的东风。现在科技计划改革瞄准国家的战略需求,瞄准产业发展的要求。如果农村科技工作者能够跟国家科技计划改革密切结合起来,对美丽乡村的建设肯定会有很大的助力。

要使“美丽乡村”建设更科学,不能论为一场形式运动,必须靠规划。李周表示,“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强化规划引领和规划统筹,他说在建设中,地方政府一定要明确中心村和一般村的数量、功能与定位,优化村庄、产业、基础设施、各类土地的空间布局,形成县、镇、村、户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

“任何一个地方如果有接地气的对乡村适合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它们才是实现乡村梦想的根基。”浙江义乌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何允辉说。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指出,解决好厕所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2015年7月,他在延边考察时再次强调,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毫无疑问,在农村生态化建设中,厕所改造处于核心的地位,也是很难啃的硬骨头。厕所改革一要有政府的引导,二要加强技术的指导,两方面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美丽科技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