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军 华南农业大学
科技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文|齐军 华南农业大学
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全场高唱国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出席。
这次“科技三会”,堪称是有史以来规格层级最高、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科技界盛会。三个大会同时举行,传出的其影响力不亚于1978年吹响“科学的春天”号角的全国科学大会。
一声“科学的春天”,将时光带到三十多年前的1978年,那一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那一年,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发自肺腑地喊出“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我们至今还记得,《科学的春天》一文激励了老中青各年龄段的科学工作者,《科学的春天》开启了无数青少年的科学家梦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一名篇名句被多少中小学生写入作文之中,鼓舞无数人为勇攀世界科学高峰而学习!
三十多年后又迎来了“科技三会”,如今的中国经济已跃于世界前列,未来中国是否能在全球发展中保持领先,要看中国的科技将会如何发展。科技是国家竞争力最关键、最核心的力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再用三十年的时间,将中国建设成为全世界领先的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发表讲话,他表示,本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讲话还提出了科技发展的目标和路线图——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这段对科技发展蓝图的阐述和路线图的描绘,给广大科技工作者吃了定心丸,吹响了冲锋队号角。那么究竟如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呢?习总书记提出了以下五点要求。
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习总书记指出,做到这一点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自古以来,自力更生就是中华人民的优良品格,是民族复兴的立足点,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并非是一路坦途,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此外,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习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必须抓准,以此带动科技难题的突破。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强化战略导向,才能正确确立科技创新的未来方向,确定发展和攻坚方向。一个国家只有自己拥有核心技术,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上掌握科技制高点,才能称得上是科技强国。
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
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力。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
说到底,科技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国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科技的属性就是服务行业和社会。改变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现状。改变我国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协调问题,改善区域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不均衡的问题。习总书记提出的几个发展要点,明确了加强科技供给是改变现状的主要思路,确立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工作方向和思路——人民需要的,就是努力的方向。
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科技发展离不开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支撑。习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这一点论述的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方法问题。管理应该是保护和促进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积极性,而不应该成为创新的阻力,管理的核心是释放科研人员的创造潜能,提供更好的条件或者说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已开始在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领域进行改革,习总书记强调以创新来改革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从决策机制、决策制度化入手,完善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将科技创新引上以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之路。
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习总书记指出,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
习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础。科技创新离不开各级科研机构和院校“掌门人”擅于发现人才的“慧眼”,以及不拘一格启用人才的气魄。科技管理部门,应当尊重科学规律,遵循不同科研项目的特殊性,创新地用不同的方法管理不同的科技项目,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
如果说,三十多年前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带来了“科学的春天”,那么本次“科技三会”带来的无疑是“创新的春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遵循科技规律,倡导创新,在关键领域掌控核心技术,加强科技供给。“科技三会”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开花,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