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纵观当今影视荧屏,“男男CP”,“女女CP”层出不穷,在思想越发开放的今天,“基腐”,“撩妹”等元素为影视作品带来的注意力和商业利益不容小觑,而这一场性别狂欢,究竟是对符号的消费,还是社会宽容进步的象征?本文将以《太子妃升职记》为文本,分析当下影视剧中的性别狂欢现象。
关键词:男性;女性;狂欢
作者简介:李心竹(1992.4-),女,汉族,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影视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日前,由小说《太子妃升职记》改编的网络剧风靡全国,该剧火爆的最大亮点无异于其在性别转换的题材上走得颇为大胆,“性别互换”,“男男CP”,“女女CP”等多元化的两性关系为观众所津津乐道。
一、“两性一体”的特殊审美体验
中国文化传统中存在一个由阴阳构成的二元宇宙观。《易传》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兼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只不过存在着性度的差异而已。[1]而当壁垒森严的性别界限被打破,就会呈现出一种兼具两性性别气质的独特性别魅力。
当下影视剧中的性别转换可以溯源到中国古典戏曲表演中,梁祝传奇和木兰从军等家喻户晓的故事至今仍是不同的艺术形式所反复吟咏的题材。而与传统的“反串”或“易装”不同的是,穿越剧的兴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女性穿越为男性,或男性穿越为女性,个体外在性别符号的变化,带来了社会性别角色的改变,在虚幻的影视空间里,性别的转换和超越可以给人以狂欢的快感。《太子妃升职记》中的张芃芃一角,集中了两性的优点,将阴柔和阳刚糅合,形成一种统一的审美趣味。
张芃芃以一个现代男性的身份,跨越了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障碍,穿越了时间和空间,最终和太子齐晟相爱。这一设计不仅源于国内观众对于两性关系的概念越来越容易接受,还在于抓住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向往。
二、“基腐”风潮下的男色消费
当下影视作品中,“基情”成为噱头,“卖腐”蔚然成风,这种以暧昧为主体的“基腐”文化已然成为当下网络文化的流行趋势。《让子弹飞》,《古剑奇谭》,等诸多影视作品都开始以此为炒作点吸引眼球,产生了如“越苏”,“楼诚”,“福华”等多元化的CP党。
劳拉·穆尔维曾表示,“在这个‘由性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2]但在女性观众作为主要消费者和传播者的“卖腐”剧中,男性成为了“被凝视”的对象。不以传统的男性视角作为审美出发点,而以女性审美标准进行创作,使女性观众能够在观看中获得满足的快感。
《太子妃升职记》中,太子睿智俊朗;九王风度翩翩;杨严活泼机敏;赵王忠心体贴……《太子妃升职记》利用一种若有若无,似有非有的暧昧状态,塑造出了太子和九王,九王和杨严等多组CP。太子和太子妃这一对本身正常向的关系,也因为张芃芃的性别转换而引人遐想。
由此可见,观众从影片里的人物、对话、情节等设计中看出的种种惹人浮想的“基情”,其实是影片在消费主义文化的语境下所主动制造出来的一场能指的狂欢。
“诚然,卖腐”风潮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对同性恋话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人们不再“谈腐色变”,曾经贴在同性恋身上的刻板标签逐渐被淡化。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基腐文化毕竟不等同于同性恋文化,“卖腐”这个本身立足于虚构的词汇与现实的对立是无法抹杀的。被消费的同性恋文化,仅仅是对“腐”这个符号的消费,是制片方与受众者之间的交易,是一场脱离与现实之外的网络狂欢。
三、女权意识的复苏与禁锢
在充满性别狂欢的影视作品中,女性受众和女性角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而在《太子妃升职记》中,对于女性主义的表达却是充满矛盾的。
由于上文所提到的“基腐”文化的盛行,导致女性角色的形象能够更加独立,更有光辉。“嗑瓜子四人组”没有勾心斗角,活得潇洒自在;丫鬟绿篱,个性娇俏可爱,办事聪明利落;张芃芃穿越后独立、顽强、自主的表现,实际上是女性观众想要在恋爱关系中,减轻对于男性的依赖心理。
其二,花木兰式处境的另类表达。在张鹏穿越前,太子的真爱是江映月,而当张鹏穿越后,由于她种种“男子化”的表现,反而引起了太子的注意和喜爱。如此情节的发展,表明了当今社会的现状:一个自由解放的女性,进入社会生活的前提,是“化妆”为男性。在一个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以男性为标准的社会,女性只能选择成为“花木兰”或是“祝英台”。
其三,颠覆背后的臣服。张鹏在穿越过后,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男性的帮助。即使在诸多女尊文中,女性的地位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仅仅是将女性和男性的位置颠倒一番,在两性关系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为这一权力结构仍然是由男性创造的。因此,类似于《太子妃升职记》的穿越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性别偏向存在,但不能根本解决女性的需求。
总而言之,基腐成风的网络亚文化时代,网络剧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影视剧的发展路径,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使观剧群体日益庞大。它们能够抓住当下新鲜的槽点,生产出为年轻受众所喜爱的话题,因此获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然而这类网络剧推崇“娱乐至死”的态度,它的影响力还是应该被理性看待。
注释:
[1]边静.性别越界的狂欢-华语电影中的易装审美[J].艺苑.2006(11).
[2]王进进.劳拉·穆尔维的“凝视理论”探析[J].电影文学.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