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的火车站意象

2016-08-01 01:03江冰燕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3期
关键词:巡礼名古屋小团体

摘 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讲述的是主人公多崎作在名古屋的高中时代,结交了四位亲密无间、推心置腹的朋友——两男两女“赤”、“青”、“黑”、“白”,形成了一个众人眼里无坚不摧的五人小团体。而姓名里不带色彩词的主人公多崎作,人如其名,喜欢制造某种有形、有意义的东西——火车站。也正因为如此,在高中毕业这条人生的分岔路口,他毅然选择了离开名古屋,离开决意念当地大学的“赤”、“青”、“黑”、“白”四人,奔赴东京的工科大学学习建造火车站。大学二年级返乡探亲之际,多崎作却忽然被毫无缘由的告知断交,名古屋五人小团体的友情戛然而止,他却选择了独自默默承受这一切,黯然离开。16年后,如愿以偿在火车站工作的多崎作幸得女友沙罗的劝说,直面曾经的心灵创伤,一一拜访与自己断交的四位挚友,拉开了他巡礼之年的帷幕。

我们不难发现,火车站作为一个具象,亦作为一个意象,成为一条不可忽视的线索,贯穿于《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有助于读者进一步剖析各人物的精神性格,深化对小说的认识。火车站于我们,可以是扬帆起航、踏上逐梦之路的起点,也可以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终点,更不乏为人们一路走停歇脚的换乘站……自小热爱火车站并从事火车站工作的多崎作,在直面心灵创伤,探究真相的巡礼过程中,也像是在构建一个供心灵安放的车站,以便卸落进站前所背负的沉重的心灵包袱。笔者仅以本文试论《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的火车站意象,分析其内在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火车站;意象

作者简介:江冰燕(1991.1-),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3

一、人生旅程——成长节点

作者村上春树在2013年5月的演讲中提及《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青春时期,人们受到伤害后起初会刻意掩盖,总想忘却,但随着时间流逝,才能一点一点打开封印,开始正视创伤。创伤越大,能克服它的人就越能成长。”的确,《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在这样一个成长的故事中,与主人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火车站意象,贯穿多崎作的人生,代表着一个个关键时期,已然成为其人生旅程中的成长节点。

1、出生

父亲在为多崎作取名字时,为到底要取“tsukuru”的汉字为“创”还是“作”甚是烦恼,尽管母亲推举用“创”字,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父亲最终仍将其名字定论为“作”。“作”,顾名思义,包含着制作东西之意。值得高兴的是,多崎作认为“自己属于幸运的那一半,至少他不记得对自己被赋予的名字有过不满。不如说,他想象不出起了另一个名字的自己,以及那个自己会度过的人生”。“名字是一切的出发点”,这冥冥中为多崎作自幼喜欢制造车站这件事埋下了伏笔,象征着多崎作从“黎明前混沌中的没有名字的‘无到‘有”,“然后产生意识与记忆,继而形成自我”的成长历程。可以说,多崎作与火车站的不解之缘源于襁褓,孕育于摇篮。

2、升学

多崎作“从小便很喜欢驿站”,他认为“扎扎实实地建造车站,我觉得更轻松快乐”。当亲密无间的名古屋五人小团体成员为了不让团体解散刻意地降级理想大学,决定念当地大学留守名古屋时,唯独他一人毅然地选择了离开名古屋,奔赴东京的工科大学学习车站建筑。理由“很简单。因为‘车站建筑第一权威著称的教授就在那所大学。车站建筑很特殊,跟普通建筑的建造方法不一样,就算老进普通工科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也没什么实际用处。得跟着专家学习才行”。多崎作深切地明白,“要是不去东京,今后大概会懊悔。无论如何,我就是想进那位教授的研究会”。

在高考至关重要、甚至渗透着一考定终生观念的日本社会,大学升学可谓是人生的分岔路口,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于多崎作而言,火车站在他的人生分岔路口,起到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代表着他人生旅程中的成长节点。

3、断交

虽然升学的分离并非是导致多崎作被五人小团体驱逐的直接原因,但他的离开,也还是使得“五个人之间最初的那种一体感一下子烟消云散了”,抑或是变成了某种“性质不同的东西,或多或少。”

五人小团体与多崎作断交前的最后一次相聚,是在五月的长假里。多崎作乘坐新干线回东京时,四人特地赶到车站送行,还隔着车窗一齐夸张地挥手,简直像欢送奔赴遥远边疆的士兵。而多崎作在正式被迫接受断交后,也是在这个车站,黯然神伤地独自乘坐新干线折返东京。相同的车站,却是物是人非的光景。作所热爱的车站,鉴证了名古屋五人小团体友情的推心置腹、无坚不摧,同时也鉴证了友情的弹指可破、灰飞烟灭。因此,这是一个承载泪水的车站,是一个铭记创伤的车站,也是一个记录成长的车站,是多崎作人生旅程中的成长节点。

二、换乘站——缘分中人

火车站又是换乘站,不同的线路汇聚在一起,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中邂逅的一个个缘分中人。比如一见如故又忽然离去的灰田文绍,又比如人生半途忽然狠狠爱上的木元沙罗。

1、一见如故又忽然离去的灰田

就在多崎作与名古屋五人小团体正式断交后,一个名字中带着黑白混合物的男子——灰田文绍闯入了他的生命。两人的交集起始于游泳,他和作一样热衷于游泳,有着像蝴蝶翅膀般优美舞动的泳姿。他为作烹制料理,一同品尝咖啡。在作的眼中,他“古典、知性、谦逊”。他喜欢音乐,本“对古典音乐(或任何音乐)没有多大兴趣的作”却喜欢跟他一起欣赏音乐。不仅如此,本“隶属名古屋五人组时都只当听众的作”却喜欢以灰田为对象讨论自由,讨论死亡,讨论人生,讨论各种抽象和思维的话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可见作“对这位年轻朋友生出由衷的敬意”,甚至他让作“成功地忘掉了名古屋小团体的其余四人”。

但正是这样一位一见如故的知心好友,却在某一天销声匿迹,弃作而去,并且一去不复返。灰田毫无征兆地淡出多崎作的人生,仔细想来,其实也是司空见惯,不值一提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不乏灰田这样的人物角色,他们出现、又消失,好似蜻蜓点水般,微波荡漾后又恢复往昔的平静。他们只是人生的匆匆过客,稍作停歇后,便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而火车站,就象征着人生的换乘站,两条不同的线路汇聚后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迸射出生命的光芒。交错后,火花灭了,光芒褪去,你我分道扬镳,驶向各自的终点。

2、人生半途忽然狠狠爱上的沙罗

作在十多年间,交往过三四个女朋友,却没能与任何一个修成正果。他也从来没有像对待沙罗般“疯狂追求过对方,甚至到迷失自我的地步。”大多崎作两岁的木元沙罗,是多崎作在人生半途中忽然狠狠爱上的女友。名古屋五人小团体带给他的伤痛,导致他“害怕真心爱上了谁、需要谁,可到最后对方却突如其来、毫无征兆地消失,从此无影无踪,只剩下我孤孤单单一个人”。沙罗说:“你心里有问题,要解决就必须面对过去。”于是,作便踏上了直面其心灵创伤的巡礼之旅,寻找那几个至今仍紧紧粘在他后背上的人。可以说沙罗就是多崎作巡礼之旅的起始站。

虽然,小说最后对沙罗和多崎作关系的确定采取了开放式的留白,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但笔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18”结尾两人互道晚安后,村上本完全可以就此搁笔,却又花了大篇幅在“19”对火车站进行了大量描写,其用意不得而知。

多崎作寄情的火车站,向来以“固定”为特点,他也自认为自己“其实属于渴求安定的性格”。而与之相对的,沙罗却在大型旅行社供职,专做海外旅行团的策划工作,流动性极强。两者有着鲜明的反差,这似乎也暗示着换乘站终究要等待人群的到来,等待才是多崎作对沙罗的爱。可是纵然等到了,由于沙罗的飘忽不定,这段感情多半也会转瞬即逝,无疾而终。

三、自选线路——人生抉择

火车站大量地吞吐上下车的旅客,人们可以一条路线走到底,比如:“我们没有输球这个选项。听好了,输球这个选项,我们没有”;人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改变路线,选择上下车的站台,比如:“我们大家手中都握有自由”,比如“青”、“赤”的职业选择;火车站也把人们引向他们所去的方向和所达的终点,比如“黑”的移民选择,“白”生命的终点等等。车站好比人生,汇聚着不胜枚举的选择,人们自选线路,自定各自的人生旅程。

1、“青”的职业选择

“青”在高中时代原本是一名体格无可挑剔、运动能力出众的橄榄球部热血球员。“输球这个选项,我们没有”、“输得高明也是一种运动能力”是他的运动名言。但是如此的一位视运动如生命的球员在毕业后却与体育事业背道而驰,选择了成为雷克萨斯销售主管,“体重增加,肚子突出来了,也跑不快了。最近除了每月一次陪客人打高尔夫,根本不运动”。不得不说这是“青”在他人生的换乘站所选择的一条十分大胆张扬的职业线路。

2、“赤”的职业选择

“赤”成绩出类拔萃,天生不服输,一旦做出抉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决不轻易让步。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幸运地进入一家巨无霸银行工作,可是三年后出人意料地离职进了一家风传是专靠放高利贷大赚黑心钱的“工薪阶层金融公司”。没干半年又选择辞职,创立并壮大了一家人才培训公司。“专门高效培养老实接过上边命令,按照系统行动的人才。”“赤”原本是“属于那种健稳客观的学究型。脑筋转得很快,理解能力很强,紧要关头也能言善辩。但他平常尽量不显山露水”、“他属于退居幕后、出谋划策的类型”,连多崎作都“无从想象他居然连吼带叫地启发和激励别人。”是的,正如沙罗所说的:“人也许是会变的”,“赤”的职业选择恰巧是他原本最不愿意成为的那类人,讽刺的是正因为如此才让他找到了商机,成就了人生。

2、“黑”的移民选择

“黑”是天生的滑稽演员,颇具幽默感。她与“白”站在一起时,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谓是别具一格又魅力十足的组合。可是“黑”认为,于“白”这位白雪公主而言,她“一直在担任森林里七个小矮人的角色”,“只能好好适应这样的位置。”终于有一天,当她发现自己无力阻止“白”逃避现实并极有可能受其影响时,她厌倦了扮演小矮人的角色,选择逃离精神失常的“白”,做出了嫁给沉湎于陶艺时结识的丈夫爱德华并移民芬兰的抉择。这是她为了保护自己才选择的逃离,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与“白”最终能否得救无关,是关乎“黑”自身心灵安居之处的问题。

3、“白”的生命终点

“白”是一位有模特般身材的典型日本古典美人,怀有超众的钢琴才艺。富有爱心,喜欢有生命的东西,成为兽医是她的梦想。多崎作“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她手持锋利的手术刀剖开拉布拉多的肚子、或是把手插入马肛门的情景”。似乎这一切掩盖了她不被旁人触及的心理阴暗面,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她精神上的偏激。当她向名古屋五人小团体宣布多崎作强暴自己这件莫须有的罪名后,昔日的团体随之解散,友情濒临崩溃的边缘。最终生命的车站将她引向了死亡这条终极线路。她曾乘坐的那趟列车,也将不再启程。

结语:

火车站,作为城市的节点、现代科技产物并具有工业社会特征的意象,被文人墨客们频频捕捉,加以深化。例如卞之琳在《车站》中写道,“如今莫非是火车的怔忡?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将他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火车站这个特定意象准确、生动地传现出来。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创作了推理小说《车站》,以火车站为舞台,展示了多样的、交错的、来去匆匆的众生相,描绘了在人生的车站出演的一场理想与现实激烈撞击的悲剧。高仓健主演的电影《车站》曾获日本学院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剧本奖,该影片不仅以火车站为题,各篇章中都隐含着一个特殊意义的车站,象征着他与各位女性的离合聚散,剧照中大雪纷飞的车站就如同他人生的背景。

而火车站意象在村上春树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也有着如本文前几章节所述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火车站,是人生旅程中的成长节点,代表了人生中的一个个关键时期。多崎作的出生、升学、断交,都与之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火车站,是换乘站,有人自遥远的地方来,有人向着遥远的地方去。洋溢着团聚的喜悦,同时也充斥着别离的悲愁。比如一见如故又忽然离去的灰田文绍,比如人生半途忽然狠狠爱上的木元沙罗。

火车站,汇集着大量的线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将毫不相干的人们集结在车站这个同类项里。在车站的引导下,人们可以自选线路,自定人生旅途。比如“青”、“赤”的职业选择、“黑”的移民选择、“白”生命的终点等等。他们都在火车站这个承接人生旅途的场所寄存了各自的人生片段。

希望火车驶过,挟着喧嚣,能抚平人们内心的创伤,带走人们沉重的记忆背囊。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著)、施小炜(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M].南海出版公司,2013.

[2]申寅燮、尹锡珉.共同体伦理的失范与心灵创伤的治疗——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J].韩国建国大学基金项目“研究专任支援计划”,2014.

[3]于桂玲.《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的隐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3).

[4]葛菁菁.解读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与多彩的人性世界[J].文本解析. 2014,(7).

[5]http://m.blog.sina.com.cn/s/blog_6a284cef01015b9c.html#page=5

[6]乔力.“新的智慧诗”——说卞之琳及他的《车站》[J].名作欣赏现代回眸.2006,(8).

[7]森村诚一(著)、叶宗敏(译).车站[M].群众出版社,2000.

[8]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N].新文化报.2014,1,12.

[9]陈斌.读懂每个生命里的灿烂色调[N].大众日报.2013,11,22.

猜你喜欢
巡礼名古屋小团体
企业巡礼
引领班级小团体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文化巡礼
荣区综合交通枢纽 名古屋的面孔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日本大城市,名古屋最没吸引力
决战马尼拉,春季赛16强巡礼
浅谈对班内特殊小团体的认识和管理
岱宗巡礼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