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津作家李治邦的中篇小说《你不能动摇我的支撑》,写了老实人赵志军的境遇。以同情弱者、为老实人抱不平的人文关怀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态度声张着人性的正义。其可贵之处在于,作者重视社会变革中人的心灵的蜕变、做人生活原则的消弭,关注着当代精神文明的建设进程,自觉履行着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社会职责。
关键词:李治邦;文学与道德;品行与责任;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简介:赵石(1989-),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2
文学是人学,人不可能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道德是社会公认、由社会舆论和人的良知树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区别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等等的是非标准;是以调节人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为目的的观念形态。文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从未与道德绝缘。文学有着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你不能动摇我的支撑》是一部从关注社会道德入手,深刻表现现实生活和平凡人生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赵志军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他进科十五年才被提拔为副科长,其老实遭到一些人的白眼,他只好夜晚躲在被子里独自哭泣。赵志军虽然在单位人缘好,连传达室的大爷、打字室的小王都得到过他的帮助,但长工资投票时,他仅得一半的票数。原来他没有背景,不像其他两人背后暗示、明示、许愿、封官,做了许多工作。当每一个人都在考虑自身利益时,谁还会帮助他?赵志军难过的是许多跟他关系不错的人都不支持他,甚至在这中间还有一些是他的铁杆知己。赵志军的老实不仅没有得到同事们的同情和关怀,就连他的女儿也不认同,抢白他说:“老实就是弱智,弱智就是傻子。”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一直恪守老实品行的赵志军面对这个讲求私欲、忽略道义的现实束手无策,就如同他从前和弟弟们被父亲抛弃一样,又一次遭遇了人生的磨难,经受了精神的熬煎。他也开始思考自己应不应该坚持做老实人的立场。应当说,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是相当深刻、相当真实的。当代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人们逐渐摆脱了贫困,得到生活的改善甚至于富足,但同时,人在思想上精神上并没有实现现代化,甚至于人在精神的某些方面萎缩了,物欲横流的结果使一些被传统认同的美德被否定了。尽管老实被人欺,老实人吃亏,这是多少年来前人总结的生活经验,有其规律性。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充分肯定做老实人这一美德的。特别是从道义上认为,老实人最终不能吃亏,还会得到福报。而现在的事实是,做老实人的传统观念被否定了,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法规替代了人性的美德,老实人被欺、老实人吃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在当今,还有一些遵循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恪守做老实人的人,他们必然要面对社会上一些人们的势利和冷漠。对此,赵志军做老实人的精神支撑也曾有过动摇,他稍微不老实了动了一点儿心眼便获得老局长的同情,击败了对手,长上了工资。从这一点也说明,在争利时,传统美德竟然起不到什么作用。这部作品写出赵志军的心理活动和灵魂的挣扎,他看不惯周围人的行径,但他又无力改变环境和改造别人,所以他困惑,他无奈,他悲哀。赵志军恪守做人的立场、不随波逐流、不随意改变自己,但他也是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普通凡人,他也必然要受到现实社会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他的内心不可能不泛起涟漪,甚至掀起浪涛,这部小说中有一段赵志军做梦的情节耐人寻味,小说是这样写的:半夜,他老婆恍惚中听到有狼在悠远的地方嚎叫,惊醒后只见赵志军裹着厚厚的被子在痛哭,那哭声凄厉,哭得人毛骨悚然。他老婆撂开被子,见赵志军抽搐着脸,表情很恐怖。他老婆紧张地趴在旁边,诧异地问道,志军,你说话,说句人话。赵志军紧闭着双眼,嘴角都是白沫子。很久,他才缓过气,伸出胳膊把老婆揽在怀里,慢慢地说,我梦见自己变成狗,一条没人要的狗。到处被人撵,最后狼收留了我。狼说,咱们长得都一样。做狗多没劲,尽让人欺负。还是跟我做狼吧,可以吓唬人。我说,我只会狗叫,不会狼嚎。狼笑笑说,当你想吓唬人的时候,你就学会狼嚎了。不信,你试试。我想试试就试试吧。没想到,我一叫,眼睛就绿了,我看见人在朝我发抖。赵志军说着突然不说了。他老婆搂住他,关切地问,后来呢?赵志军痴呆呆地说,后来,我看见羊了。羊见了我都哭了。我看见一大群羊齐刷刷朝我跪下,我也哭了,我说我不吃你们了。赵志军实在说不下去了,他脸色发青,牙齿咬得咔咔响。这个梦可以说把赵志军想放弃他一贯做老实人原则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使作品塑造的赵志军的形象立体丰满,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富有人性。经过激烈的内心冲突,赵志军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做老实人的生活态度,不光是本性难移,因为这是他不可动摇的精神支撑。
苦难是所学校,赵志军在这所学校中获得了做人的美德,这美德又使他获得了爱情和亲情。在这部小说中作家叙述了赵志军在苦难命运中生长,强调了一个人品行与责任的关系。赵志军亲妈去世后爸爸娶了后母,他们兄弟三人受到后母的虐待,之后父亲抛弃了他们,十几岁的赵志军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作者通过赵志军的坎坷经历说明责任是做人美德的基点,赵志军从少年时就承担着对兄弟的责任,他和他的兄弟们后来不计前嫌地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也是出于一种做儿女的责任。这一切都说明一个负责任、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恪守正直善良的做人原则。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如果有更多对民族、国家、社会负责人的人,正义的力量就会增长。一个单位如此,一个家庭如此。
作者写这部小说通过赵志军这个小人物展示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真相,以小见大,具有深度的思想性。表达了作者对做老实人这一做人原则的认识,这也是作者所赞赏和弘扬的人格精神。作者已意识到,一种精神对于人的命运的重要性:“其实,如果人没有这种精神,就会失去生活的原则,失去你原本能够得到的爱情和幸福,失去你生活的乐趣。”李治邦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站在平民立场,对百姓充满同情之心的作家,他具备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作家的基本素质,所以他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现代化不等于人的现代化,生活的富足不等于精神的富足。因而他有一种清醒的认识,想提倡一种精神,一种人格的力量。在这样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里人文精神的不断失落,能够坚守人格的信念是多么可贵。因为人活着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如果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的富足要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德为代价,那不是太可悲了吗?但事实却很严酷,传统美德的遗失、人的劣根性在我们眼中比比皆是:以做老实人为耻;以帮助他人为傻,因为帮助他人自己就会吃亏;以吃喝玩乐为生活目标等等。只要是有良知的人就会发现这种种假丑恶,正是腐蚀我们社会和人性的毒药。可见精神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最终,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李治邦用他正义的情感表达了他匡正社会的不平不公的良好愿望,也不给人以绝望及颓丧的印象,因为在当代社会中,还会有许许多多像赵志军、秀这样平凡的人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和人生信念,一种维系着人的生活的纯正精神还存在着,说明美德像顽强生长的小草,它皮实不娇,不因风雨和污浊而萎靡、而腐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使人们看到社会的希望,对未来萌生昂扬的信心。总之,李治邦承担起了他作为作家的职责,关注人的精神领域,祛除人性的丑陋,弘扬着真善美,作为读者,我们应当感谢他写出这部令人思索、令人感动的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