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省人才支撑体系研究

2016-08-01 05:44海龙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保障机制

海龙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省人才支撑体系研究

海龙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在打造中原经济区崛起的过程中,务必充分调动和使用一切资源,并注重各种具体策彼此配套和磨合。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具活力和能动性的资源。庞大的人口并没有给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带来红利,反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鉴于此,课题围绕着中原经济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展开全面深入研究,提出了建立健全人才支撑体系保障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人才支撑体系;保障机制

中原经济区处于中国的中心地带,由于具有区位优势,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具体说来中原经济区是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2011年国庆前夕,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拥有了纲领性文件。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级市,10个省直管县市及山东、河北、安徽、山西12个地级市,3个区、县,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人,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

人才的重要性早在西周时期,太师姜尚就提出了“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的思想,清康熙皇帝的人才思想更具有经典意义,他指出:“自古选贤任能,为治之大道”,所以,“致治之道,首重人才”。这些论述,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天下兴亡、社稷安危、国运盛衰,皆系于人才的道理。河南是人才大省,但是庞大的人力资源队伍并没有给河南省的发展打来红利,反而成了负担。

一、河南省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河南省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省战略,近几年来一只大力吸引高层次的人才来河南创业创新,初步建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步伐的加快,亟需高层次、专业性的人才。中原经济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三农”问题突出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突出矛盾。必须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努力开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层次实用型人才

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最为亟需的就是高层次实用性人才,这类人才也是各省市争夺的重点。中原经济区主要缺乏以下几类人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文化程度影响劳动者的素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源的教育阶段,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增加0.14%至2%。截至2015年底,河南省驻豫两院院士共计23人,新增106名享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河南省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在大幅度提高,但大多数人口仅受到初中以下教育,受教育程度较低。即使在2014河南省6岁以上的人口的教育数量比2010年有所增加,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等教育的数量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具体见表1。

表1 2010与2014河南省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人数

由于人力资源质量不高,河南省大量的人口资源未能转变为人力资本,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利用人口红利,反而成为前进道路上的包袱,制约着经济的增长。故而,河南要发展区位优势,把握好中原崛起的这一契机,必须着重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培养,化压力为动力,平稳度过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短缺这一困难时期。

2.高素质人才结构不合理

高素质人才短期,即便是现有的高素质人才,其结构也不甚合理,存在各种问题,具体如下所述:

一是地区分布不合理。由于气候条件、工资福利、工作挑战和机遇等一系列原因,高学历、高技术含量的人员多愿意留在大中型城市,而不愿到三四线城市发展,如河南省只有35%的博士肯去城镇、基层和工农业第一线。这导致了一些怪象的出现,大中型城市出现人才闲置的现象而中小城市人才急剧匮乏,人才分布的空间布局过于集中,不利于促进河南省城市和县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现有高层次技术人员专业结构过于集中,而河南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供给不足,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整体性短缺。

三是行业、产业分布不合理。由于国人择业观念的影响,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于国有事业单位,这就造成人员行业分布的不均,即使一些私有企业高薪也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据统计,河南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大部分人才集中在大城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部门的人力资本总量为70%,而工商企业仅占30%左右。

3.高素质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中原经济区在教育和实践中也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流往发达省份和地区。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工资待遇太低;第二个原因是其他省市在人才引进上机制比较灵活,一方面有政策方面的倾斜,另一方面投入较大。以上两个原因就导致中原经济区在引进不来保留不住高素质的人才。

(二)人才支撑体系的制约因素

1.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的影响

尽管人事部门一直在努力转变人才观念,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较深、时间较长,彻底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管理与开发观念尚需做出更大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传统人事工作强调“以事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在人才引进和评价工作中,个别单位存在着“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现象,以能力和贡献为主的人才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2.教育科研基础相对薄弱

高水平大学是高级人才聚集、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场所。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区域内高水平大学较少,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聚集、培养和发展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河南省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

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和专业设置等方面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在全省高校应设置和经济区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学科,进一步拓展航空、物流管理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建立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大批紧缺人才,以适应中原经济区内主导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促进区域内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优化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增加对职业院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指导职业院校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认真落实就业准入制度。

(二)加快建立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

围绕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需求,为快速、全方位引进更多的专家、学者、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高级管理人才,需要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认真落实有关待遇,努力为中青年优秀人才的迅速成长创造条件。积极探索人才跨地域智力流动的方式,建立区域内外人才交流、互动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人才的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流动机制。继续加强吸引、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力度,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发展战略,聘请海洋经济领域的海外学者、专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改革现有工作机制,激发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

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创造力和工作效率。第一,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与人才个人的发展相结合,为人才提供发展表现的平台,使人才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二,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和选拔晋升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发展机会,使其脱颖而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激发人才工作动力,在竞争中增长才干。第三,为人才提供健全的社会保障,给予教育、培训和生活方面的支持和补贴。第四,完善薪酬体系,将薪酬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第五,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社会化的人才发现和评价机制。积极拓展人才评价渠道,分类建立人才评价标准。

(四)明确政府、企业和高校在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中的职责

政府、企业和高校在人才资源的开发中扮演着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角色。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出台引导性和规范性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引导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基础性投入和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企业则是人才资源建设的主体,在实践中开展构建人才支撑体系的具体工作;高校作为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共同致力于蓝色经济区人才支撑体系的运行。

三、河南省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要保证人才支撑体系的成功构建和有效运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建立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以法律为依据,使人才建设有法可依

为保证政策的统一性和稳定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全面、准确分析蓝色经济区各市地人才结构现状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掌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等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现有人才在工作、科研、生活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具有全局性和统摄性的法律规章制度。从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上,对引进人才的资格条件、人才奖励办法、人才创业的优惠措施、人才的合理流动、在职培训以及家属子女安置等进行规定,实现对蓝色经济区人才结构的合理调节。

(二)以资金为支撑,提高各类人才的待遇

加大对引进人才的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争取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单独设立蓝色经济区高层次人才专项科研启动基金,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以及解决大中型企业技术难题和项目。对不同层次的人才,给予不同的资金支持和科研启动资金,并从专项基金中设立“高层次人才生活安置基金”,为外来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并妥善解决其配偶工作、子女升学就业等问题。

(三)以培训为手段,促进人才知识结构不断更新

中原经济区作为新兴的经济发展区,需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训力度,建立多渠道、多样化的培训机制。在高等院校、科技园区以及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研究开发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创建博士后流动站和优秀技术人才工作站,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企业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大力扶植创新人才,由政府和相关行业共同投资建立技术创新风险保障基金,用于较大技术创新项目高层次人才的风险保障,解决高层次人才进行技术创新的后顾之忧,防范可能带来的资金风险。以更优惠和宽松的政策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紧密合作,以项目为支撑,以人才为核心,形成以科研凝聚和培养人才的机制。

(四)完善激励机制,全面调动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效益,贯彻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实现要素分配的实质性突破。在知识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方面,推行科研成果转化后发明人限期按比例分享利润的措施;推行科研成果转让、发明人按成交额比例提成等具体操作办法;推行技术成果股、职务成果股和综合技术股等分配形式。在管理要素参与分配方面,推行股权奖励、期股奖励、期权奖励等多种要素分配形式。对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外国专家,按照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有重大科技发明、贡献突出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进行特殊奖励等。

参考文献:

[1]荣志远.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

[2]国务院关丁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

[3]杨培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诉求.[J].管理工程师.2013,(2).

[4]王菊芹.中原经济区人才激励机制刍论[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3,(8).

[5]何增科.美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在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方面做法和经验的比较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2).

[6]陈全明.科学人才观与我国人才资源能力建设[J].管理世界,2006,(9).

[7]Ulrich D.A New Mandate For Human Resources.Harvard Business.1998.

[8]Wright,P.M,and McMahan,G.C.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ournalof Management. 1992.

(责任编辑:王莉)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2X(2016)02-0107-04

收稿日期:*2016-02-23

作者简介:海龙(1983-),男,河南新乡人,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E-mail:hlwaq@126.com.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QN-114);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15CSH04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5-ZD-122);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162400410091)

猜你喜欢
中原经济区保障机制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中原经济区崛起的金融风险防范探讨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金融支持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武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力及资源优势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对新时期完善警察权益保障机制的思考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完善刑事辩护权保障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