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博 郝亚楠
从传统艺术到新媒体艺术的跨界
付 博 郝亚楠
电脑绣花
追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不得不回顾20世纪60年代录像艺术兴起的时期,美国的艺术家用便携式摄像机进行拍摄,这种在当时被称之为“录像艺术”的摄像形式作为艺术题材选取的手段正是当代新媒体艺术的前身。录像艺术的不断发展、延伸使得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关注并接触这一数字化新艺术领域,录像艺术逐渐由传统的技术向数字化技术转变。如今,科技在新媒体艺术领域已经泛化,将科技运用到艺术领域的方式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新媒体艺术的“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了解:首先,新媒体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超媒体”的表现方式,即表现在时间上的跨度。新媒体艺术存在的优势在于它是动态的、在不断发展中的艺术样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载体,融合了纸质、影像、网络媒体等成为综合媒体的艺术样式。其次,多媒体艺术涉及多方面学科的文化理念,甚至可以作为一种交流媒介存在,采取自由、开放的态度。再次,新媒体艺术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材质的使用还是在创作中,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新技术。最后就是新媒体艺术的意义在思维、观念方面的延伸,需要与观众进行互动并赋予他们特殊的经验,是艺术家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更新与发展。
白南准 TV Candle 51×60×44cm 1996年
白南准 Sonatine for a Gold Fish 56×65×49cm 1996 年
那么,人们不禁会提出这样的一种疑问:“究竟新媒体艺术较之于之前的传统艺术,它的‘新’除了在技术行业有先进的发展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欣赏、去体验呢?”其实我们知道,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除了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体系的完善外,还有一种则是文化的提升,即精神层面的升华,只有适时对人类的文化思想进行引导,社会才能飞速发展。正如清华大学的教授鲁晓波对新媒体艺术所作的定义:“以信息技术、知识为依托,以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为载体,具有实时性、交互性、体验性的一种艺术,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强调观念性、艺术性、思想性的探索。”因此,新媒体艺术较之于传统艺术,与观众的近距离接触则更为直接、亲近,其最为鲜明的特质便是交互性与连接性。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观众对它的认识,传统艺术与观众的互动仅仅是在静止状态下的观摩,而新媒体艺术已经成为与观众在动态中的交流,这种变化于艺术、于观众来讲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白 南 准 Self Potrait (Eskimo Man) 160×125×100cm 1995 年
白 南 准 Nostalgia is an Extended Feedback 165×78.74×34cm 1991年
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今艺术领域中的新“资产”,作为于科学技术中萌发出的艺术类型,颠覆了我们对传统艺术的认识,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呈现。同时,新媒体打开了艺术与其他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实现艺术层面的互通性、联系性,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方面也有所涉及,使艺术走向大众,与大众有近距离接触并逐渐融合在一起。
从对传统艺术的审美认识到现如今多媒体艺术的不断渗透,二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呢?也许,在网络技术普及的当下,我们似乎更乐于将多媒体艺术与数字影像、动画播放、电影胶片以及电子程序等技术归结于一类,但其实它们之间只是存在某种相似的部分,并不能简单地作为同一属性将其分类。“多媒体艺术”的落脚点最终还是会在“艺术”二字中“生根发芽”,多媒体艺术并不会脱离传统艺术而存在,而是基于传统艺术借助科技手段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电脑绣花就是模仿传统刺绣工艺,用现代化的方式记录那些形成花样的一个一个的点。虽然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总是借助于各种不同形式的媒体播放软件,但它却不以网络播放为主,而是在各种例如美术馆、博物馆及艺术画廊中进行展览,促使艺术家将传统艺术形态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效结合,并在各种展览中大出风头,从而逐步取代传统架上艺术的主导地位。但是,全然地回避甚至抛弃传统艺术的行为是不切合实际的,一味固执地与过去唱反调只能失去艺术原本存在的本质要素,失去艺术最纯真的“平常心”。因此,传统架上艺术与现代多媒体艺术之间是互为矛盾的存在,现代多媒体艺术要时刻保持着“艺术”的灵魂使命,又要不囿于传统艺术的限制,在发展的道路中坚持着最初的“本真”。
新媒体艺术在影像文本中多是以影像短片的形式呈现,而它的空间形态则是将多媒体置于装置环境中。因此,对于艺术家来说,多媒体的新形态更多的是将“如何进行创造”放在首要位置,而“创造出什么”放在了次要位置。因为,艺术就是要有一种善于捕捉观众的“第一视觉印象”的功能,多媒体艺术也不例外,尽管它强大的“功能性”已经走到了艺术领域的巅峰,但是艺术的本质——给人以视觉的审美享受及体验,是具有一种永恒性的定论的,任何人都无法撼动它的地位。那么对于新媒体艺术,如何将它所谓的“美”及它所要表达的一切内容展现给观众,正是作为第一目标要完成的使命。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更是需要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作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支撑。而随着新媒体艺术社会功能的逐渐强大,我们在欣赏美的基础上和艺术的交流互动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多媒体艺术被剥去“艺术”这层外衣之后,更容易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而在未来,艺术也必然会将更多的关注点转移到文化中,担负起连接数字文化与现实世界的功能。人们便能够在生活中去接触、去感知。
艺术的发展要适应人类的生活,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文化的传播,人类走过传统文化迎来现代科学文化,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不仅是在技术层面的进步,同时也是在文化方面的发展。虽然新媒体艺术被冠之以高科技产业下的艺术形态,创作或是艺术家对传统艺术思想的反思,或是艺术家艺术情感的爆发冲动,又或是对未来的无限畅想……传统的美学构成已经不在艺术家的考虑范围内,伴随着文化的发展,新媒体艺术的现代思想观念在影响着全人类,融合了艺术、科技、人文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学科,并利用科技手段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多角度欣赏。但其萌发于20世纪初期的观念艺术。因此,新媒体艺术的
白南准 电视 装置作品
艺术需要观众以视觉化语言去欣赏,视觉化语言一般体现在“颜色”和“形体”方面。“颜色”的元素在艺术表现中可以通过明暗深浅及阴影效果来表现;“形体”方面则是由点、线、面构成,形成整体结构。但是,艺术与人类的联系除了对艺术表面的基本认知,最重要的是心灵的“视觉系统”,隐藏于人类内心的视觉语言。在传统的艺术中,不外乎对于作品形式的欣赏加之以对个人艺术情感的投射,而在新媒体艺术中,有些作品的风格会让人产生一种高深莫测的幻象,它更加注重观念化、主观性的态度。艺术家对于艺术行为的表现则是通过纯粹主观性的个人化方式进行的创作行为。
白南准是较早的将艺术与技术、媒体结合,对当代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国际著名影像艺术家、多媒体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创作的作品都是普遍日常化的。例如白南准的《电视钟表》就是利用了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物品作为艺术品的题材,他将24个电视机显示器横向分布,向观众展示时间的空间化效果,使忙碌的人类以最直观显著的方式见证了已被遗忘的“时间”。新媒体艺术所追求的题材日常化,并不是说他们选择的题材普遍追求艺术往通俗性方向发展,而是通过对这些人们来说极为熟悉的题材来警醒当代人的行为习惯,尤其是生活中细枝末节、不被人注意到的事例。很大一批新媒体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就是为了体现当代社会的真实“内容”,他们甚至倾向于激进主义的思想,站在社会对立面,以他者的目光审视社会周边的事件,以摄影摄像机为透镜,对整个社会做严厉的批判。新媒体艺术对艺术家的多方面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不仅要考虑到作品本身存在的各方面要求,还涉及对空间环境的布置要求以及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
一直以来,艺术家们的梦想就是创造艺术形式的综合性景象,而梦想最终在新媒体艺术作品中实现。其中,有声音、图像等元素的合成;有利用各个国家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戏曲、戏剧、歌剧及舞蹈的合成等。新媒体艺术是唤起包括视觉在内的多种感官的艺术。随着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它将会与各种影视媒体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融合。
付 博:长治学院美术系讲师 硕士
郝亚楠:美术史学硕士
Crossing the Boundary from Traditional Art to New Media Art
/Fu Bo and Hao Yanan
新媒体艺术是以一种新型综合的技术手段呈现出的艺术形式,且日益成为艺术领域中的重要部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时代对它的推动中,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理念的进步。本文将从传统艺术到多媒体艺术的不断渗透中了解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跨界
The new media art is an art form presented by means of a new and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and it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fi eld of art. The new media art develops not only because it is the call of the times,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progress in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cept. This article will study the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art and multimedia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mutual penetration.
new media art; traditional art; border cro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