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包覆硫-镍复合材料用于锂硫电池

2016-07-31 23:40张胜利司丹亚宋延华
电池 2016年2期
关键词:锂硫电流密度石墨

张胜利,司丹亚,宋延华

(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石墨烯包覆硫-镍复合材料用于锂硫电池

张胜利,司丹亚,宋延华

(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硫(S)-镍(Ni)复合材料,在常温下,用抗坏血酸还原氧化石墨烯对S-Ni复合材料进行包覆,形成一种可抑制穿梭效应的石墨烯包覆结构。XRD、SEM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S-Ni复合材料(RGO@S-Ni)。复合材料以0.2 mA/cm2的电流密度在1.5~3.0 V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85.051 mAh/g,第200次循环的比容量保持在672.991 mAh/g,容量保持率为76.04%。

锂硫电池; 石墨烯; 硫-镍复合材料

锂硫电池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 675 mAh/g)和理论比能量(2 600 Wh/kg),且硫单质来源丰富、成本低,对环境友好。该电池体系的缺点是:①单质硫是电子绝缘体,且放电终产物是导电性很差的Li2S2和Li2S,使得正极材料的活性和利用率较低;②在放电时生成的、易溶于电解液的长链多硫化锂,会扩散到负极,与锂发生反应,造成负极锂的腐蚀,同时,生成的短链多硫化锂又会扩散回正极,生成长链多硫化锂。该过程反复进行,形成内部穿梭效应,造成电池循环性能差、库仑效率低[1]。人们试图引入制备简单、导电性良好且成本较低的多孔镍金属[2]或镍纤维[3],来提高导电能力,起到固硫作用。王传新等[3]添加镍纤维管制备的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以0.2 mA/cm2的电流密度在1.5~3.0 V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41.600 mAh/g,第2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593.300 mAh/g,容量保持率为63%。镍金属材料存在明显的不足: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不能抑制多硫化锂的溶解,致使电池的循环性能差。为此,可考虑在硫-镍复合材料外面包覆一层导电性良好的石墨烯,利用石墨烯的大比表面积及独特的二维结构[4],来抑制多硫化物的溢出和扩散,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

本文作者利用抗坏血酸还原氧化石墨烯,在常温下对S-Ni复合材料进行包覆,对产物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包覆S-Ni复合材料(RGO@S-Ni)进行分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 实验

1.1 材料的制备

1.1.1 S-Ni复合材料的制备

称取1.4 g升华硫(阿拉丁公司,AR),加入到79.25 ml 0.129 mol/L NiSO4(天津产,>98.5%)溶液中,用超声波分散30 min,在快速磁力搅拌下,缓慢滴加140 ml的1 g/L硼氢化钠(上海产,96%)溶液,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 h,离心洗涤后,在80 ℃下真空(0.09 MPa,下同)干燥12 h。

1.1.2 RGO@S-Ni的制备

将0.23 g GO研碎,加入230 ml蒸馏水,加入0.6 g S-Ni复合材料,超声波振荡2 h,在磁力搅拌下,加入3.45 g抗坏血酸(天津产,>99.7%),离心分离后,用蒸馏水反复洗涤,在-54 ℃下冷冻干燥12 h,得到RGO@S-Ni复合材料。

1.2 材料的分析

用Varion EL型元素分析仪(德国产)测定复合材料中的硫含量。用D8 Advance型X射线仪(德国产)分析材料的结构,CuKα,λ=0.154 18 nm,管压60 kV、管流80 mA,扫描速率为6 (°)/min,步长为0.03 °。用S-34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产)观察S-Ni及RGO@S-Ni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形貌。

1.3 电池的组装

分别将80%的S-Ni或RGO/S-Ni复合材料与10%超导炭黑SP(上海产,电池级)、10%聚偏氟乙烯(PVDF,新乡产,AR)混合均匀,研磨2 h,用N-甲基-2-吡咯烷酮(新乡产,电池级)调浆,再均匀涂覆在20 μm厚的铝箔(郑州产,电池级)上,在80 ℃下,真空干燥12 h,制成电极片(直径14 mm,每片约含1 mg活性物质)。

在充满干燥氩气的手套箱中,以金属锂片(上海产,99.9%)为负极,1 mol/L LiTFSI/DME+DOL(体积比1∶1,天津产,99%)为电解液,SD03膜(深圳产)为隔膜,组装CR2016型扣式电池。

1.4 电化学性能测试

用CT3008电池测试仪(深圳产)进行充放电测试,电压为1.5~3.0 V,循环性能测试所用电流密度为0.2 mA/cm2,倍率性能测试所用电流密度为0.1 mA/cm2、0.2 mA/cm2、0.4 mA/cm2和0.8 mA/cm2。用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上海产)对电池进行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谱(EIS)测试。循环伏安测试的电压为1.0~3.0 V,扫描速率为0.2 mV/s,EIS测试的频率为10-2~105Hz,交流振幅为5 mV。

2 结果与讨论

2.1 复合材料的硫含量

测试结果表明:S-Ni复合材料中的硫含量为76.35%,经过抗坏血酸还原氧化石墨包覆以后,硫含量降至66.24%。

2.2 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

图1为升华硫、S-Ni复合材料、RGO@S-Ni复合材料及RGO的XRD图。

图1 升华硫、S-Ni、RGO@S-Ni及RGO的XRD图

Fig.1 XRD patterns of sublimed sulfur,S-Ni composite,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S-Ni composite and RGO

从图1可知,在23.0 °处较强的峰是升华硫的特征峰,此外,还有很多不同强度的特征峰,说明升华硫具有良好的晶型。RGO在22.0 °的衍射峰为石墨烯的特征峰,说明抗坏血酸可还原氧化石墨。S-Ni复合材料与升华硫相比,仍整体保持硫晶体的谱线,但硫的特征峰减弱,说明实现了硫与金属镍的结合。RGO@S-Ni复合材料中硫的特征峰进一步减弱,且硫的其他强度的峰整体减弱,复合材料在22 °~25 °的基线突出,呈现石墨烯的非晶态衍射峰,表明石墨烯包覆了硫镍复合材料,使硫的晶体峰强度进一步下降。

图2为S-Ni复合材料、RGO@S-Ni复合材料的SEM图。

图2 S-Ni复合材料及RGO@S-Ni复合材料的SEM图

Fig.2 SEM photographs of S-Ni composite,RGO@S-Ni composite

从图2可知,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的S-Ni复合材料中,硫在镍金属表面及空隙间的分布不均匀,且发生了团聚,因此不是一种良好的电极材料。经过抗坏血酸还原氧化石墨包覆的材料,表面呈现出石墨烯的片层褶皱状结构,材料具有大量层次交错的空隙结构,可为电解液的渗透提供良好的通道,且对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溶解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材料还表现出了石墨烯的大比面积形貌,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可降低电极的实际电流密度,从而提高电池倍率的性能。材料表面只有极少量的颗粒状硫存在,说明该方法实现了石墨烯对S-Ni复合材料的包覆。

2.3 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S-Ni复合材料、RGO@S-Ni复合材料的EIS见图3。

图3 S-Ni复合材料、RGO@S-Ni复合材料的EIS

Fig.3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of S-Ni composite,RGO@S-Ni composite

复合材料的EIS均由电极与溶液界面的电荷传递电阻(Rct)的高频区半圆及Li+扩散阻抗的低频区直线组成。从图3可知,S-Ni复合材料的Rct较大,为442 Ω,说明金属镍的加入,不能改善电极材料的Rct。可能是因为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发生了团聚,且硫在镍表面分布不均匀,结合不紧密。当包覆石墨烯后,电极与溶液界面的阻抗明显变小,为151 Ω,充分展示了石墨烯导电性良好的特性,经过200次循环,Rct为164 Ω,与循环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充放电后电极的结构变化不大,表明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层状结构的石墨烯包覆,能稳定电极结构及提高固硫作用效果。

S-Ni复合材料、RGO@S-Ni复合材料制备的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见图4。

图4 S-Ni复合材料、RGO@S-Ni复合材料制备的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

Fig.4 CV curves of electrodes prepared by of S-Ni composite and RGO@S-Ni composite

从图4可知,两种复合材料都有1个氧化峰和2个还原峰,还原峰电位都在2.3 V(S8分子转化为高聚态硫化锂)和2.0 V(高聚态硫化锂还原成低聚态硫化锂)附近,与电池的放电曲线平台对应。S-Ni复合材料的氧化峰电位为2.84 V,两个还原电位为2.25 V、1.92 V,峰电位之差较大,可逆程度低,且峰形较平缓,呈包状,说明极化严重。经石墨烯包覆后,曲线峰形尖锐,峰电流变大,说明制备的材料氧化还原反应顺利,极化轻,氧化峰电位为2.49 V,还原峰电位为2.32 V、2.05 V,峰电位差变小,可逆程度高。这说明,用抗坏血酸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S-Ni复合材料,可提高电池的性能。

S-Ni复合材料、RGO@S-Ni复合材料在0.2 mA/cm2电流密度下的首次放电曲线及循环性能见图5。

图5 S-Ni复合材料、RGO@S-Ni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曲线及循环性能

Fig.5 Initial discharge curves and cycle performance of S-Ni composite and RGO@S-Ni composite

从图5a可知,两种复合材料都有两个放电平台(2.3 V和2.0 V附近),与图4中的还原峰对应。S-Ni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68.375 mAh/g,硫的利用率仅为39.9%;而在相同电流密度下,经过石墨烯包覆的RGO@S-Ni复合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85.051 mAh/g,硫的利用率提高到52.84%,且高、低放电平台都较包覆前的更长。同时,RGO@S-Ni复合材料的两个放电平台都高于包覆前的S-Ni复合材料,说明电极极化变轻,表现出较好的放电性能。

从图5b可知,循环20次,S-Ni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降至244.587 mAh/g,容量保持率仅为36.59%;而RGO@S-Ni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837.546 mAh/g,容量保持率提升为94.63%,循环稳定性提高。

RGO@S-Ni复合材料在0.2 mA/cm2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的循环性能见图6。

图6 RGO@S-Ni复合材料在0.2 mA/cm2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的循环性能

Fig.6 Cycle performance of RGO@S-Ni composite cycled 200 times with the current density of 0.2 mA/cm2

从图6可知,RGO@S-Ni复合材料第2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672.991 mAh/g,容量保持率为76.04%,库仑效率在循环过程中均能达到80%左右,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说明用石墨烯包覆S-Ni复合材料,可起到很好的固硫效果,缓解穿梭效应,从而提高循环性能,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

RGO@S-Ni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见图7。

图7 RGO@S-Ni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

从图7可知,平均放电比容量从932.550 mAh/g衰减到567.200 mAh/g,约为0.1 mA/cm2时的60.82%;复合材料在每种电流密度下的容量衰减都较小,基本上保持稳定;经过20次循环以后,当电流密度恢复到0.1 mA/cm2时,材料的比容量又能恢复到之前的值。由此可见,包覆后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归因于石墨烯的大比表面积和独特的二维结构。

3 结论

采用对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的抗坏血酸还原氧化石墨烯,并对S-Ni复合材料进行包覆,可形成一种能抑制穿梭效应的包覆结构,从而提高S-Ni复合材料的锂硫电池性能。

以0.2 mA/cm2的电流密度在1.5~3.0 V充放电,石墨烯包覆S-Ni(RGO@S-Ni)复合材料制备的电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仍有885.051 mAh/g,第2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672.991 mAh/g,容量保持率为76.04%,同时,包覆后的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1] LI Hong(李红),XU Qiang(徐强),YU Jin-peng(余劲鹏),etal. 锂硫电池关键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J]. Battery Bimonthly(电池),2012,42(3):160-163.

[2] CHEN Feng(陈峰). 锂硫电池球形结构硫正极材料制备及改性研究[D]. Hangzhou(杭州):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浙江工业大学),2013.

[3] WANG Chuan-xin(王传新),XIE Hai-ou(谢海鸥),WANG Jian-hua(汪建华),etal. 镍纤维管改善锂硫电池性能[J].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35(3):38-42.

[4] XUE Lu-ping(薛露平),ZHENG Ming-bo(郑明波),SHEN Chen-fei(沈辰飞),etal. 微波固相剥离法制备功能化石墨烯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研究(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无机化学学报),2012,26(8):1 375-1 381.

《电池快讯》(月刊)已出版300多期

欢迎投稿 欢迎阅读

《电池快讯》(月刊)复刊于1988年,至今已连续出版300多期。多年来,《电池快讯》坚持面向企业,面向市场,注重服务,向电池行业提供了近万条专业、实用的独家信息,对促进行业内的交流与沟通,对推进我国电池行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深受企业家们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电池企业家们对电池有关政策更为关心,对材料行情的变化更为敏感,对电池科技的进步更为关注,对电池销售市场的变化更为留心。企业家们对国际市场更是兴趣倍增!《电池快讯》恰好给电池及相关企业家们雪中送炭。

如果你没有阅读过《电池快讯》,欢迎索取样刊一本;如果你有适合本刊刊登的稿件,欢迎投稿。 查询全部300多期的总目录,请登陆《电池》网www.batterypub.com,查阅《电池快讯》分类总目录。

地址:湖南长沙市仰天湖新村1号(410015) 电话:0731-85141901 传真:0731-85427570 E-mail:batterie@126.com

Graphene coated S-Ni composite used in lithium-sulfur battery

ZHANG Sheng-li,SI Dan-ya,SONG Yan-hua

(CollegeofMaterialandChemicalEngineering,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Zhengzhou,Henan450002,China)

Sulfur(S)-nickel(Ni)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ascorbic acid reduction of graphene oxide was employed to encapsulate S-Ni composite,then graphene coated S-Ni structure was formed. The shuttle effect was restrained by the graphene coating structure. Results of XRD,SEM analyses showed that this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prepare 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coated S-Ni composite(RGO@S-Ni). The specific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composite was 885.051 mAh/g in the initial cycle and 672.991 mAh/g in the 200th cycle,when charged-discharged in 1.5~3.0 V with the current density of 0.2 mA/cm2,the capacity retention ratio was 76.04%.

lithium-sulfur battery; graphene; sulfur-nickel composite

张胜利(1956-),女,江苏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校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电化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4015)

TM912.9

A

1001-1579(2016)02-0076-04

2015-10-14

司丹亚(1989-),女,河南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电化学,本文联系人;

宋延华(1978-),男,河南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化学。

猜你喜欢
锂硫电流密度石墨
滚镀电流密度的定量控制
层状六边形Co1-xS修饰氮掺杂碳纳米管用于锂硫电池的硫载体
石墨系升温球的实践与应用
石墨烯桑蚕丝变身传感器
花状金属氧化物Ni-Mn-O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大连化物所锂硫二次电池技术取得新进展
电流密度对Fe-Cr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圆形线—板式电极极板电流密度分布研究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概述
铜电解常规PC工艺与高电流密度PC工艺的经济性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