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堂公开课看当前语文课堂教学

2016-07-30 18:33尹淑英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胡同公开课语言

尹淑英

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那就有缺憾,也正因为缺憾使得越来越多的语文人徜徉其艺术殿堂,不断地探索其中的奥妙。当前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显得异彩纷呈,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也纷纷亮相,课堂教学确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但是,在热闹的背后也有不少的问题值得深思。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颇具规模的听课评课活动,几位老师上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的《胡同文化》和《<宽容>序言》,他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基本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有意识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另外,他们都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但是,这次赛课活动暴露出来的问题给我很大的震动,让我不断地反省自身教学过程。

在多媒体使用方面。现在大凡一些公开课,老师们都要不同程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好象离开了它就不成其为公开课。诚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大限度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但老师们在使用时难以把握好度,直接用多媒体代替板书,什么内容都往屏幕上搬,以致让学生和听课老师有眼花缭乱的感觉,没有突出教学重点,五颜六色的图片和文字不断地在屏幕上滚动,让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更不用说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训练了。如贺老师教学《胡同文化》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几幅有关“胡同”形象的图片确实能给人直观的印象,但作家简介和背景资料这些学生能找到的材料也来展示,就冲淡了教学主题,让学生看了图片还没来得及思考“胡同”的样子就跟着老师看下面的教学资源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得不到训练。还有罗老师在教学《<宽容>序言》时,将有关漫游者和守旧老人的形象描述性语言也展示了出来,笔者认为不妥,因为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课文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就得不到训练,而概括提炼相关信息正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在前边的单元说明中讲得很清楚。

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突破。如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学习重点就是概括文章要点,品味有特色的语言,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教师只有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具体语言材料的感悟中,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贺老师在处理《胡同文化》的教学内容时,没有做好整体安排,前面背景资料介绍过多,后面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处理语言特色的问题了。而敖老师在处理这篇课文时,同样有遗憾。尽管他涉及到了语言的分析,但那是老师自顾自地随便读一下,就把朴实清新等语言特色答案抛给学生,像“虾米皮熬白菜,嘿!”“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等句子,如果找几个同学起来模仿朗读,就很容易读出北京人容易满足的心态和忍的精神了。

在教学语言的使用方面。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比其他学科更高,它要求语文教师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标准、流利,表达简明、清晰、连贯、得体,能利用语言的抑扬顿挫调动学生的情绪。这几位老师在教学语言使用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较突出的就是频繁使用口头禅,比如“啊”“是不是”等等,这就明显削弱了教学语言表达情感的力度。另外,教学语言需要激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技巧地运用教学语言,能够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上这几堂公开课的老师要么声音太小,要么就一个调子,缺乏抑扬顿挫的情感变化,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在关注学生学习方面。这里涉及到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能否引起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在讲究趣味性的同时,还要紧扣教学目标,因为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课堂上教师尽量避免“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很容易让学生作出判断的问题。老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既要关注参考答案,又要关注学生在参考答案之外的看法。如罗老师在让学生讨论《<宽容>序言》蕴涵的哲理时,有位同学提到了“真理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这个观点,确实很好,罗老师也予以肯定,可惜只是一带而过,因为这在参考答案中是没有的。如果罗老师能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这样就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或许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深刻见解浮出水面。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活动平台,加强学生的课堂训练,这几位老师在这方面都做了尝试,但还不够。

一是紧扣课题或内容的说话训练。这种活动一般在课前三分钟组织,特点是参照课文内容,联系个人、家庭、社会生活,进行限时说话训练。如教授《胡同文化》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居住环境的变迁来谈谈感受,其中有位同学就谈到了自家居住的房屋经历了木板结构到钢筋混泥土结构的变迁过程,流露出了一种不舍的伤感情绪,这对师生进入文本对话产生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是深挖教材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如教学《<宽容>序言》时,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寓言故事和其中所蕴涵的哲理之后,就可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关“宽容”话题的句子,如“宽容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再让他们仿写两个句子组成排比句。如果有时间的话,可让学生讨论一下如何处理我们周围的人际关系,诸如同学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等等,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形成文字,就是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另外还可以进行课文的续写训练,如莫泊桑的《项链》结尾的省略号就能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思,如果以“真相暴露以后”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肯定会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胡同公开课语言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