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
《旅游服务礼仪》是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旅游服务礼仪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一个亟待解决并且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课程性质
《旅游服务礼仪》这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旅游服务过程中的基本礼仪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职业素养和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二、课堂改革与实施
(一)教学方法的改变
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的传统礼仪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极差,学生从中获取的大多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即使偶尔有些教师能够做到讲练结合,但也只是象征性示范,并未训练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所以,礼仪教学亟待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演示训练法
所谓演示教学法就是利用图片、多媒体技术,教师示范等方式演示抽象教学内容,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去刺激学生,进而达到认知的目的。
2、情境模拟训练法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由于其更强调实践性,对这种教学方法采用的比较多。所谓情景模拟训练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计各种不同的情景,由教师和学生模拟该场景中的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加深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应用能力。本门课程关于社交礼仪以及旅游专业礼仪的相关内容都可以采用此种方法。比如在讲到宴请礼仪时, 即可给学生设计一个虚拟情境,并给出该情景对应的角色,学生分好组后,可自行选择角色,有些扮客人,有些扮宴会组织者。经过小组各自讨论后,将整套宴请礼仪直观而又逼真地演绎出来,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参与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为将来从事旅游实务活动作好准备。
3、竞赛教学法
为了强化各项礼仪知识点的练习效果,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可将学生按照每组6-10人的人数分组,并选出小组长负责自己组员的训练情况。等训练时间结束, 让各组同学分别展示训练成果,然后由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分, 并对每组学生的表演进行现场点评, 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 使他们更加重视训练, 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 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不像其他课程专业性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尽量使学生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规范要求, 即能看见学生取得较大的进步,但随着课程的结束和时间的推移, 学生往往容易将之前所学抛之脑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所以除了在课堂仅有的四十五分钟的训练外, 教师还应该积极创造各种实践机会,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织参加各种个人形象展示秀, 模拟导游大赛, 餐饮摆台大赛等等活动, 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学校申请各种校外实践活动, 争取跟酒店、景区、旅行社联系, 让学生在这些部门进行顶岗实习, 真正将所学的旅游服务礼仪运用到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 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 学生实践能力会大幅度提高, 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 应付自如, 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
(三)构建合理的实践考核体系
与传统教学不一样的是,笔者认为本课程不应设理论考试,相反,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礼仪知识,编排一段“礼仪展示秀”,将本学期之所学融合成一段表演,具体考试形式为5-8人一小组,将站姿、坐姿、行姿、蹲姿(低处取物)、引领手势、握手礼、递解物品、接打电话、服饰搭配等通过“礼仪秀”展现。要求动作规范、仪态大方、优雅得体,能展现出旅游从业人员高雅的神韵。
三、课堂改革与实施成效
(一)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
课程改革后,提高了学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训练、成果展示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找到了自信和自我。
(二)培养了学生的旅游职业素养
在课程改革中应用实践教学就是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从最开始的礼仪意识唤醒入手,以一般服务礼仪规范及基本岗位服务礼仪规范要求为基础,通过调整、整合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较为完整、系统地训练学生在社会交往和旅游服务工作中的各种礼仪规范要求,培养良好的职业气质和风范。最为重要的是,改革后的课程完全颠覆了过去对学生知识目标培养,进而向重能力目标转变,最终实现学生旅游职业能力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充分培养。
(三)学生得到学校与企业双向认可
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积累、实践能力的提高,自然可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课程改革后,教学中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行业和专业经验。除学生的良好礼仪职业素养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首肯,也希望有更多的课程能够基于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改革,以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近距离对接。这对于学生的鼓舞是巨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以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