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莉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46-01
说到班主任工作,我们马上会把它与"爱心""细心""宽容""等待"等词汇联系起来。的确,在班主任工作中,对成长中的学生细致的呵护,如阳光雨露般播撒温情是每个班主任必备的素质。可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我们,可曾想过,我们给予学生的关注与关爱到底立足于什么?请不要把它简单地同高尚的师德联系起来,也不要把它牵强地依附于个人素养。到底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把眼界放得长远些,再长远些--老师给予学生的关注与关爱其实是立足于"老师"这个词所赋予的庄严责任,是立足于社会和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不是为教学生而活,我们是为推动社会向前,民族向前,历史向前,我们--老师--班主任--是为了肩负的使命而前行!所以,我,一个班主任,"从使命出发,建构着学生的精神家园"。
富裕的生活迷蒙了学生的双眼,丰富的物质阻挡了学生的步伐,肯德基的薯条换不来对"蘸着鲜血的馒头"的思考,奥特曼的暴力取缔了葫芦娃的坚强和勇敢……当外来文化铺天盖地地席卷着中华大地的时候,也俘虏了中国下一代孩子的心。从服饰到饮食,从物质到精神,洋文化无孔不入。传统文化,民族精髓被落寞地抛到一旁,孩子们已经记不清"中秋"的来历,"端午"的渊源,甚至"国庆""元旦"的时间,他们却企盼着圣诞的狂欢,情人节的浪漫……孩子们迷恋洋文化,推崇洋文化,在盲目的追逐中,甚至开始忽视自己的民族美德:午餐随意倒菜倒饭,洗完手不拧紧水龙头,离开教室不关灯……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谁又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就这样点点流逝呢?
班主任老师,这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引领者,这个育人的先行者,这个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在校园生活中最亲密的人,此时,我们的肩头便增加了沉沉的"使命",这是祖国赋予我们的职责,教育和唤醒民族自尊的职责。
因此,如何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爱好和动向,因人施教,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长效的和家长沟通交流方式是班主任广泛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班主任要利用空闲时间积极主动的和家长取得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一要注意交流技巧。在和家长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家长说话。现在社会上家长对班主任不愿接纳的原因之一,就是有的班主任对家长百般刁难,家长为了孩子学习忍气吞声。班主任作为学生的老师,就应该用平等的态度和家长交流,切忌动不动给家长打小报告,让学生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我认为小问题班级里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请家长,但必须要和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必须负责任的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
二要不定期交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不是等学生犯了错误才报告家长,而是要定期不定期建立和家长交流机制。班主任要及时反馈学生在班级里、学校里的表现;家长也要反应学生的近期动态。必要时班主任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沟通方式,准确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教育背景和成长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于一些留守儿童,班主任要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告知他们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不但能够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重,也能发挥家校结合、共同教育的功效。
从"使命"出发,让自己首先变得豁达而坚强,让自己首先变得奋发与进取,从"使命"出发,建构好学生的精神家园,让他们的每一天生活得更加充实、快乐而有力量,为自己的明天迈出更为坚实步伐作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