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山水游记的分类

2016-07-30 02:41孟宪兰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浅谈分类

孟宪兰

摘要:山水游记作为散文的一个分支,属于散文中的杂记类,它主要以自然山水为描写对象而有别于其他散文。因为作者写作山水游记时的情感、态度和目的往往大相径庭,这就造成山水游记不同的类别。中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山水游记的名篇佳作,根据对自然山水的态度与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绘景型游记、寄情型游记, 说理型游记。

关键词:浅谈;古代山水游记;分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18-02

山水游记作为散文的一个分支,属于散文中的杂记类,它主要以自然山水为描写对象而有别于其他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它比起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和哲学散文来说,发展比较迟缓,它产生于魏晋,成熟于唐代,但它以独特的文学魅力吸引着读者,中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山水游记的名篇佳作,根据对自然山水的态度与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绘景型游记、寄情型游记,说理型游记。

首先,绘景型游记,即描山绘水,这类游记散文注重对山水的描摹,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要目的,抒发作者对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明人张岱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一说到山水游记散文,就不得不提到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的郦道元,他的《三峡》抓住三峡山水的特点,紧扣景物不同季节的特征,像一面镜子,给读者展示了三峡雄伟壮丽的奇观。山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同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也是绘景型游记的典型。文章紧扣景物的季节特征,细腻描写满井初春的景色。水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是"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聩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写出了初春时节山水的美好,水像乍出匣的明镜;山像刚梳洗过的美女。作者不仅抓住了山水的形,而且抓住了山水的神,描形绘神,唤起读者的想象,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确实是绘景型游记的佳作。绘景型游记描山绘水,好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呈现在读者眼前 。

其次,寄情型游记,即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通过写山水,把感情寓于山水之中。这类游记散文往往在对山水胜景进行逼真、细致的描摹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山水已成为作者情感的载体。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就属于这一类,他所有的山水游记都是写于他贬谪时期,遭遇政治打击后他的怨愤、郁闷之情难以排遣,所以他放情山水,搜奇觅胜,写下的山水游记散文中,自然而然的寄托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心胸气度。如他的《小石潭记》抓住了小石潭"水清"、"石奇"的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写水:"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写石:"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潭中的鱼悠然自得,让作者感到"似与游者相乐",但作者的"乐"只是暂时的,甚至可以说是短暂的,长久地占据他心灵的是仕途坎坷的"悲",所以当他坐在潭边,感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时,寂寥、凄寒、幽怆的环境和他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境交融,使景物染上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再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是寄情型游记的典型。这是作者被贬到滁州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文中没有失意和伤感,而是在写景、记游中紧扣"乐"字,表现了作者忘怀得失、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文中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滁州一带美丽的自然风光,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乐",接着描绘山间朝暮、四时不同的景物变化,说明在这儿游玩"乐亦无穷也", 然后着重记叙了滁人与太守的游山之乐及宴酣之乐,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最后写游罢归来,太守自得其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乐"为线索,把写景和抒情巧妙自然地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寄情型游记,在描山绘水中自然地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山水之美和作者的主观之情融为一体,生动地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大大提高和丰富了描写山水景物的艺术技巧,把山水游记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最后,说理型游记即缘游说理,通过记游来阐发道理的。此类游记不重具体山川景物的描绘,而是偏重说理。这类散文往往是借"景"发挥,写景是为下文的议论服务的。由于宋代理学盛行,所以宋代的山水游记大多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偏重说理。以明理著称的《游褒禅山记》就是王安石借游山之事阐述治学道理和人生哲理的。通过描写两洞:前洞"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后洞"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奇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据此,作者最终发出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的感想。游洞未果仅仅作为一种诱因、一个契机,生发出"有志有力有物而又不为众议所惑,方能无悔于己"的一番议论。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说理是记游的深化及目的所在。

与此文相似,苏轼的《石钟山记》本意也不在游山观水,而在说明实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文中景物描写,也是作为议论说理的工具出现的,"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桀桀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声不绝。"巨大而狰狞的石壁,凄厉而奇特的鸟鸣,宏大而莫测的水声,写出了石钟山月夜阴森恐怖,形象地说明了夜探石钟山的不易,也是证明"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终莫能知"这一观点的根据,作者通过对石钟山得名进行探究,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

因此,说理型游记是通过记游来说明道理的,叙议紧密结合,事理浑然一体,把对自然山水的描写和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谐地统一起来。

综上所述,因为作者写作山水游记时的情感、态度和目的往往大相径庭,这就造成山水游记不同的类别。但不管什么类别的山水游记散文总是在抒发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独特的感悟。

猜你喜欢
浅谈分类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分类算一算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为诗浅谈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