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集装箱变成移动美术馆

2016-07-29 20:50沈佳音
看天下 2016年20期
关键词:集装箱彩虹美术馆

沈佳音

曾经,集装箱是国际经济交流的产物。如今,中法两国的艺术家们却将它们变成了移动的美术馆,依旧用漂洋过海的方式让观众感受此处,感知别处。

7月12日,炎热的夏日里,知了聒噪地叫个不停。沿着北京一号地艺术园区外的一条土路往里走,人烟稀少。在一个岔路口,五六个色彩艳丽的大型集装箱突然降临在这片杂草丛生的空地上。

最夺目的是一个通体刷成彩虹色的12米长的集装箱。走进这个集装箱发现它的内部也被刷成了彩虹色,地面是白色的。集装箱顶部按照文字字形切开开口,在开口处安装三棱镜,用三棱镜组成字幕,形成一个英文句子:“WHERE IS THE SUN(太阳在哪里)?”

阳光照射下,三棱镜在集装箱内部形成许多散落的彩虹。在一天时间内会随时间变化在地面缓慢移动。集装箱外立面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在夜间和阴天,由太阳能电池供电,为仿阳光光谱的射灯提供照明。

这是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志杰的作品《太阳在哪里》,是大型装置艺术国际巡展项目“别处即此处”的一部分。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介绍说,中法两国联合举办的这个展览,是六七位中法艺术家以集装箱为载体进行创作的,将采用流动的展览方式,让观众感受此处,感知别处。

每个集装箱都像是一个小小的流动美术馆。邱志杰说:“集装箱是国际经济交流的产物,某种程度上成为全球化的象征。而在原处的意义上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体,正是同一个太阳。阳光普照东方和西方,穷国和富国。运送物资的集装箱,通过转换,成了运送彩虹的装置。”

邱志杰的另一个作品《移动的教堂》在另一个6米长集装箱里,更是直接体现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集装箱内部六个面每个面都用不锈钢镜面覆盖,不锈钢上刻有反转的字体,文字都是反转的镜体字。文字来自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巴哈伊教、佛教、日本神道教、藏传佛教、卡巴拉密教、拜火教等世界各大宗教的箴言和符号,美元上的In God We Trust也作为一句宗教箴言被列入其中。这些内容只有通过对面的镜子才能正常阅读。关上门后由灯光照明,形成一个无限扩张的空间的视错觉。世界各大宗教的内容在这个空间内反复的相互映射、叠合、争执、融合,对话,无穷无尽。

法国艺术家Matthieu Dorval的作品《马可·波罗游记》的灵感则来源于同名书籍。十三世纪末,马可·波罗被囚于热那亚,在监狱里他口述了其在中国的旅行经历。这部中世纪的著作,第一次向西方人展示了广阔无垠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世界。

Matthieu Dorval认为集装箱是现代商业模式的象征。在作品里,他想追溯往昔,在历史的流变里,在集装箱狭窄的的空间内,重构东方和西方的交流。

通体蓝色的集装箱里,过饱和的色彩弥散在空间中,一如透视着神秘的昔日时代。 Matthieu Dorval画了十二幅画,从左到右,组成一幅流动的长卷。历史深处的那一幕幕场景轮番上演,威尼斯的启程、琐罗亚斯德教的拜火教徒、冬日高原积雪的山巅、烈日灼烧下的塔克拉玛戈壁滩、沙漠夜晚的风声迷惑着商队并将其带往无尽的迷途。接着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长江和西江,是尘世间的天堂花园杭州,是充满中国魅力符号——荷花与圆,是无所不在、贯穿始终的红,是最后乘着季风穿越海洋的回归。

随后,这些集装箱将在中法两国多个城市进行巡展。它们将再度漂洋过海,只不过这一次是为了艺术。

猜你喜欢
集装箱彩虹美术馆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
加州美术馆
集装箱与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