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任务”型读写结合教学

2016-07-28 12:05李雪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结合点任务习作

李雪

这里的“任务”型,某种意义上讲是需要阅读与写作共同合作,从而完成特定目标的一种课型。这里强调的是阅读与写作的协同发展,交互作用,共同参与。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读写结合”的局限性,能促使其结构向纵深发展。

一、挖掘素材,寻找读写“生成点”

根据一定的语境以及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阅读文本中的素材,实现阅读文本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里的“任务”,需要寻找阅读与写作的“生成点”来共同合作,从而完成特定目标。

这里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以下设计:假如现在全班正在进行“城市和农村,哪个环境更有利于孩子成长”这一辩论赛,你会选择哪一方?请从课文中选择素材来支持你的观点,并把主要观点以及理由写下来。这一设计,正是抓住了文本的“生成点”——抓住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孩子的生活对照这一“突破口”作为“生成点”。这不仅仅考虑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还考虑到学生对《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理解程度,属于创造性灵活性地运用文本,超越文本,从而有效做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真正表达出来。

二、有效设计,寻找读写“结合点”

由于任务型读写结合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文本或者加深习作训练,更是为了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因而针对这一类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阅读材料来设计题型,在“任务”中,让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得到最大的阐释。

比如针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现在中央电视台正在评选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这对地震中的父子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结合课文给他们写一段颁奖辞。这一设计,正是抓住了文本与生活相接轨的“结合点”来开拓生成的。它与传统教学中对文本进行改写不同的是,这种任务型读写结合目标明确,动机强烈,而且形式有趣,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发生更多紧密联系,能够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创造综合运用能力。针对这一课,教师正是有效抓住了文中的读写“结合点”作为“突破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三、加强整合,寻找读写“交融点”

任务型读写结合,需要创设一定的交际情境和设计任务,从而促使学生尽可能创造性地运用原有的阅读文本。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阅读与写作的协同发展,相互交融。

比如针对《鲸》这一课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鲸是鱼还是哺乳动物,如果请你给他们去介绍鲸鱼,你会选用文中哪些素材?请你好好思考一下,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一段文字写下来。或者可以这样设计:“请你为鲸设计一份读书卡片配一份解说词,从文中搜寻素材,重新组织文字。这一任务型读写结合,和本单元的习作训练指向不谋而合。这种形式正是为了结合一定的语境,共同搭建平台,在文本与训练之间寻找一个“交融点”即一条读写有机结合的捷径,从而创造性地让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的一种新课模式。

阅读与写作,二者是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结合点任务习作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寻找科学与新闻的“最佳结合点”
找好老促会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