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段时间以来,官员“非正常死亡”的新闻接二连三。常言道,人生之事,莫大于生死,惜命是人之本能。但凡自寻短见者,都是在精神上心理上身体上的压力到了极限 ,“嘭”的一下,弦断了。
对于生命,我们首先心怀敬畏。无论如何,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是大事,亦是痛事。但这与舆论对其死因的追问并不相悖。客观地说,在当今反腐高压下,如此密集出现“非正常死亡”,存疑不是无中生有,追问亦如箭上之弦。“非正常”的迷雾一日不散,类似的悲剧恐怕还将重演。
追问的目的,首先是希望我们的相关制度更加严密和完备,相关举措更加坚决和有力。追问的另一个目的,也是求一个明白。死不明白,对逝者和生者,都是一种不负责任。如今的“非正常死亡”,在坊间话语中都脱不了腐败的嫌疑。虽然这其中有的人可能确与腐败无关、因为抑郁或其他原因走上绝路,但一团乱麻,纷纷扰扰,民众谁能分辨?黑的成了白的,真的也变成了假的。到底是“抑郁而亡”还是“不堪重压”、是“自证清白”还是“畏罪逃避”,孰是孰非,公众需要一个交代。
现实中却是,那边官方沉默不语,这边微信圈刷屏不止。我们自古有以文悼亡的传统,逝者亲友发文对亡者寄托哀思与怀念,也属常情。这类文章现在很火,其中也不乏好文。有的笔下抒高山流水之情,令人动容;有的以个人悲剧直击体制机制的某些痛点,让人深思。
但也有些文章,对逝者溢美过度,用力过猛,bug太多,或被网友质疑植入广告或公号营销,甚至让人怀疑其用心。如果是商业运作来吸睛赚眼球,那这种对死者的消费,让人感慨商家缺德。若不然,对非正常死亡官员过分的美化拔高,意在为何?流露出的不平之意,指向何方?
勿须讳言,一些官员的非正常死亡与当前正在走向纵深的反腐形势不无关系。在反腐尺度不松、节奏不变的背景下,腐败分子如惊弓之鸟又无处可逃,为逃避“正义的审判”使出百般解数。有的人作出了最坏的选择,有的人则暗中兴风作浪。像在“悼亡”中暗藏玄机, 导入“精英走上绝路反腐背锅”的心理暗示,混扰视听的同时,以隐讳曲线的方式来宣扬“反腐过头”的谬论,最终目的无非是妄想让“反腐败就此打住”。足以令人警惕。
话说回来,正是权威失语,才纵容捕风捉影;主流不彰,才使得小道流传。如此重大敏感的事件,公众应有知情权,相关方面也有义务来作答。为反腐败计,为公信力计,对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相关方面理当“脱敏”,不应再这样含糊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