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求真务实

2016-07-28 17:17蔡晓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办学校园数字

蔡晓东

坚持与求真是学校信息化工作能够落地的关键

就信息化工作而言,政策、理念、理论是指导工作的旗帜,但信息化在基层学校更需要的是落地,是务实,是与学校的实际需求和紧迫需要相结合,这样的信息化工作才更接地气,更有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一直以来秉承坚持与求真的原则,进行了多年的教育信息化探索。学校有一本关于信息化的图册,里面有很大篇幅在讲我校信息化的发展史,以及信息化应用与学校办学协同发展的痕迹。这个过程也许看起来很平淡,但贵在它很扎实。从现在看,20多年的探索和不懈努力,的确起到了成效,发挥了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办学综合领域里良好的作用。

几年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重要部署,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得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重视和关注。随之而来的各类概念、研究、技术,以及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产业进一步活跃起来,集中促进了学校的信息化能力、水平的发展变化。这仿佛回到十多年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发大讨论和大变革的时代。不同的是,当年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替代传统教学方式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而现在的信息技术和解决方案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在全力搞好教学、促进学生更好成长的基础上,不得不思考如何借助、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实验的办学品质。

1. 坚持

坚持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做事原则,是必须经得住考验的一种时间和经验的积淀。做好信息化工作,不止是有钱、肯投入这么简单,还要有建立在高度认同、深刻理解和长远布局基础上的不断坚持。信息化的设备设施、环境建设可以一步到位,但人的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信息化的意识、习惯、认同感、能力、水平,以及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求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段比较漫长的时间去孕育和改变,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信息化格局。相比之下,信息化硬件条件的建设,门槛是最低的,软实力则是内在的、本质的,不可轻易复制的,是需要通过坚持来积累的。

2. 求真

对于求真,我们学校也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拥有百年历史,求真务实一直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办学理念,就是要提倡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在信息化的工作中,求真同样必不可少。不求“真”,那就会变成“假”“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信息化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是教育投入的重地。如果不求真,不把信息化的思考和实践建立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真需要”“真需求”上,那么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金,也不能很好地与教育教学核心工作融合,更无法从本质上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实验中学对于数字校园的思考和整体规划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信息化工作的两大特点是:定制开发和整体规划。

1. 定制开发

定制开发,是后福特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一种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生产过程和劳动关系都具有灵活性(弹性)的生产模式。实验中学数字校园的每个功能、每项业务,甚至每段代码、每个设计,都是原生的,都来自于学校和老师的需要与智慧。这种原生的、按需的定制开发,从2008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并没有止步,仍在继续进行。按需就是求真务实,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实验中学按实际需要,不断定制开发数字校园,功能上已经覆盖到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数字校园体系。

定制的好处:

(1)控制节奏。根据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序进行、分步实施。既不急功近利,大铺大盖,也不缺乏应变能力,能够做到快速响应。

(2)符合需要,功能与应用更贴近学校实际。

(3)业务部门主导,深度参与,开辟自己的“试验田”,便于落实推广、促进应用,积极性高。

(4)不受商业软件固有框架束缚,开放性与融合性由自己把控。

2. 整体规划

有人评价我们的数字校园体量大,功能大而全。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客观的肯定与表扬。数字校园平台,就是应该全方位地融入和服务学校办学。从整体角度出发,我校数字校园拥有整体性的规划、高度的集成、统一开放的结构、完整的功能和完善的服务等。这是信息化工作的全局观,或者称之为“顶层设计”。

对于数字校园的整体思考,正是建立在这种全局观之上的。学校连续三个五年规划,都对数字校园以及校园信息化有明确的、站在全局视角的认识:

2008年以前,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尝试和改变,适应数字校园的新模式、新环境。

2012年之前,学校的数字校园格局是一套标准、两种环境、三个统一、四类应用,思考的重心在于如何构建完整的体系。

2012年加入到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校之后,在第二代数字校园基础上升级到第三代云平台,建设了一个框架、一个中心、两个模型、若干应用,思考的重心是如何成为办学、教育均衡和信息化再发展的支撑。

未来的几年,思考的是如何将信息化更好地转化为服务,促进用户的实际获得。

云平台初见成效:数字校园底层云架构的实现

1. 实验中学数字校园云平台的平台层(PaaS)

通过数字校园实验校项目的实施,我校按计划很好地完成了云平台的整体实现。其中,云平台的底层云架构,基于我校私有云体系的基础环境。完成了云管理框架、云基础框架的部署,已经成为面向未来发展和变革的基础性、关键性支撑平台。

其重点优势在于“平台即服务层(PaaS)”的支撑能力上,所承载的“企业服务总线”“教务与用户双数据引擎”“模型组件服务化”,与数据资源中心结合,期望能成为现在和未来一切数字化应用、服务的基础。

2. 实验中学数字校园云平台的应用服务层(SaaS)

云平台各类业务应用的平滑接入,对办学核心任务提供了良好支持和高质量的服务。

在云平台的“应用即服务层”,学校基于组件服务化构建了15大类应用、96个模块、566项功能,涵盖了办学的各个方面,每一方面对应相关的业务部门和用户角色进行使用与推广。

以三代数字校园相对于二代数字校园的“七个提升”为例,数字校园平台的一批应用功能,支持了学校一些重要业务的刚性需求和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如对“分层分类走班”的支持、对“在线自主学习”的支持、对“家校互通互动”的支持、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对“协同办公管理”的支持、对“无线移动应用”的支持、对“集团化办学实践”的支持,等等。

3. 实验中学数字校园云平台的数据服务层(DaaS)

数据资源的支持与服务,也逐渐成为数字校园平台支撑和应用的中坚力量。

在云平台的“数据即服务层”,基于“平台层”的底层数据资源中心及数据管理与交换机制,梳理来自教育学习、教育管理、业务办公、课程和评价等方面的原始数据,底层通过数据引擎进行整合、交换,形成统一数据资源。通过一定的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挖掘,形成具有统计与分析意义的数据服务,通过云平台的订阅、分享、推送机制,促成信息的生态流转。

学校基于数字校园平台的数据资源要求是:不分内外、有入有出、发挥效能。

数据资源在数字校园内部有存储,有交换,有共享,有检索,有分析,有流通,有订阅,有推送。

而对于来自外界的优质资源,可以通过统一接口及数据服务总线轻松实现对接,使外部各类优质资源灵活地进入数字校园内部,呈现在用户面前。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与北京市教委优质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跨平台、统一用户、免登录的对接。

此外,按照余胜泉教授、李玉顺教授给我们提出的“促进信息的生态流转”的要求,我们正在酝酿成立专门的数据资源部门,来管理和推进云数据资源中心的运转。确保学校办学的绝大多数数据和资源能够在数字校园基础上很好地整理和利用,发挥应有的价值,形成规模效应,形成服务效果。

同时,我们也期待借着北京市教委数字校园实验校项目的持续推进,与市教委信息中心紧密合作,围绕教育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研究,探索数据层面的更大发展空间,促进师生在运用数据资源过程中的实际获得,形成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影响。

应用效果

1. 云平台支撑和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以我校基于“分类分层走班 ”教学改革背景下的课程管理与实施体系为例。在“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学校本着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探索实践,2014年起逐步推行“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分类、分层走班课程改革,数字校园云平台的“课程管理与实施体系”,实现了从教师开课、混合式排课、学生选课、授课、考勤,到考核评价、成绩管理、统计分析、学分认定等一系列业务功能,很好地支持了改革的推进。

目前,学校四个年级的分类分层走班有序进行,借助信息化手段为课程的管理与实施带来了实惠。

2. 云平台支撑和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数字校园基于多种常规学习类组件服务,构建了适合学校需要的学习应用系统,也提供了多种线上学习模式的选择,如讨论式学习、翻转课堂、个性化辅导等。利用这些学习应用和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举例:利用在线学习的“课堂”,学校很好地解决了极端天气情况下“停课不停学”的问题,老师不但可以完成在线教学任务,还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015年12月8日-10日,微课课堂访问量为2.4万人次。

2015年12月19日-22日,微课课堂访问量为4.3万人次。

两次雾霾停课期间,学生的在线视频观看总时长约1936小时,相当于242个正常教学工作日。

3. 云平台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中的其他应用

实验中学数字校园云平台不仅服务于上述两个层面,现已更多地深入到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多个层面,比如协同办公、家校互通和合作、优质师资的共享、支持乃至优质教学资源整合等工作,我校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大多数应用已经在全校教职工和学生之间广泛应用、无法替代了。

总结与展望

我校多年来坚持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结合加入到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校项目以后的工作历程,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对数字校园建设的认识、体会和粗浅的阶段性成果。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围绕下述方面继续加大投入,持续跟进数字校园的研究与建设。

一是围绕数据资源,开展数据资源的深层次研究与应用,形成数据信息的绿色生态流转,形成高质量的数据资源服务。

二是结合“教育+互联网”,开展整体性的基于网络的教学和学习“体系”的研究,把数字校园和信息技术聚焦在“关注技术与教学/学习的关系、知识与智慧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获得与创新的关系、成长与发展的关系”上,期望从学习环境创设、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行为研究、学习思维培养等领域重构信息化对未来教育的支撑,谋求通过技术,实现传统与未来的联结和跨越。

在此研究基础上,重点关注未来学习、未来教育的变化,创新S.T.E.A.M.C(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创建未来学习中心和创新实验室,借助信息化之力探索未来学校办学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实验中学将继续秉承“坚持”“求真”的方针,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办学校园数字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答数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数字看G20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成双成对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