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教学,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

2016-07-28 08:41梁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灵动语文课堂

梁辰

[摘 要]板块教学是将一堂课或一篇课文分成若干个彼此关联的板块进行的教学。这样,能更好地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板块教学要注意板块的取舍,让板块教学更为简洁流畅;要注意点面结合,让知识点更为全面,促进学生思考;要注意动静交错,这样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板块教学 语文课堂 灵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3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板块教学的方式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将一堂课或者是一篇课文的教学分成若干个明显但又彼此紧密相关的部分,确定教学顺序,让语文教学更加高效,促进学生在灵动多变的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敢于“取舍”,简洁流畅

语文教学要教授的知识相当芜杂,包括识字、阅读、朗诵、写作等各种内容。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对有限,如果要全部安排的话,就会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无法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在安排板块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板块,适当舍弃一些次要的板块,这样让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简洁流畅、有效。

在学习《但愿人长久》这一课的时候,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认识“辄、埋”等生字,会写“管、尝”等生字,并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除此以外还要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背诵其中某些段落,理解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受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义所在。这些学习内容包含了识字、阅读、朗诵等各个板块,在一节课中很难全部安排进去。这时候,就要适当取舍,让教学板块变得更为合理。由于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自主预习了,基本掌握了生字,同时也通读了课文,所以识字和诵读部分可以适当缩减,而将学习的主要板块设定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在教学中,着重让学生从分析苏轼的心理变化开始学习,理解苏轼为何会心绪不宁,并在诵读中理解苏轼的心理活动。这样,让学生体会苏轼和弟弟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懂得取舍,舍弃一些次要的板块,有时更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合理安排板块的内容,才能够使教学更加顺利。

二、结合“点面”,碰撞思维

只有点面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点,产生思维的碰撞。教师在安排板块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点面问题,在需要深入的地方要找准切入点,在需要延展的地方注意在“面”上下工夫。点面结合能够让课堂教学既然有广度,又有深度,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的学习。

在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时,教师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他抓住一些重点句子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重点品读,体会谈迁重新编写《国榷》时所经历的艰辛。如:“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在学习关键点的同时,教师安排了一些“面”的板块。先让学生回忆还学过哪些介绍人物的文章,展现了人物的哪些精神,导入新课学习;接着,让学生通读文章,进行整体感知。通过点面结合的板块学习,学生对《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在安排板块教学的时候,可以用若干“点”来切入,带动“面”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积累中升华,在深入中感悟,促进他们深化思维,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三、交错“动静”,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如果一直都保持“一潭死水”,又怎么能够构筑起灵动的语文学习环境呢?教师在安排板块内容的时候,可以将动态的板块内容和静态的板块内容结合在一起,交错进行。这样,能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更好地回味文本的内容,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对文本学习充满兴趣。

《黄山奇松》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在开始教学的时候,可以安排以动为主的板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之后诵读这篇文章,小组讨论“屹立”“盆景”“遒劲”“蟠曲”等词的意思,尝试用这些词语造句。其次,安排以静为主的板块,让学生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如迎客松的“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其三,再次使用以动为主的板块,让学生尝试当一次小导游,根据文章中的内容来给其他同学介绍一下黄山奇松的形象,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课文,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动静交错的板块安排,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常言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注意合理调配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动态板块和以沉思体悟为主要形式的静态板块,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板块学习中升华自己的情感,提高学习的效率。

板块教学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各个板块,适当取舍,点面结合,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灵动精彩。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灵动语文课堂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