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扬,杜贵忠,杨希宝(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211)
疏血通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作用观察
林 扬,杜贵忠,杨希宝
(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211)
[摘 要]目的:观察疏血通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nuos Thrombosis,DVT)预防作用。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出现下肢症状、DVT发生率、DVT确诊时间观察组分别为16.37%、13.33%,术后(5.5±1.4)天,对照组分别为46.67%、40.00%、术后(4.4±1.5)天,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DD、DFP低于本组术后首日(P<0.05),且观察组DD、DF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IB均高于本组术后首日,且观察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DVT效果较好,可能与其对纤溶系统作用有关。
[关键词]髋部骨折;手术;下肢深静脉栓塞;疏血通
深静脉栓塞又称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好发于下肢,可并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轻则延长住院时间,重则可致死亡。美国一项尸检报告表明约72%的住院死亡患者伴有DVT,致死性外伤患者术后下肢DVT并发率高达60%[1]。DVT预防难度较大,一项动物研究表明未给予任何预防措施的犬类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可达40%~90%,即使给予预防措施,发生率仍达到25%~30%[2]。髋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群,患者卧床时间长、下肢运动功能严重受损,是下肢DVT高危风险人群。我们用疏血通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59~94岁,平均(83.0±4.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10天,平均(6.5±1.5)天;车祸伤4例,跌倒或摔伤53例,其它3例;股骨颈骨折45例,Garden分型标准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20例、Ⅳ型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Evan分型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4例;左侧39例、右侧21例;合并心血管病35例,脑血管病13例,糖尿病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慢支炎8例,其它11例;手术方法为全髋关节置换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4例,空心钉固定8例,PFNA固定15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42例,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18例;ASA体质等级为Ⅰ级6例、Ⅱ级51例、Ⅲ级4例;术前P-POSSUM生理评分14~45分,平均(20.8±5.8)分。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与分型、合并症、生理状况评分、术式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DVT诊断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探查下肢腘静脉及其顺血流以下静脉,观察分析静脉瓣膜、管腔内血流动力学情况,并进行血管加压、远端肢体加压实验,两名医师双盲法综合诊断。
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②年龄小于55岁;③均手术治疗,且手术均获得成功;④术前未合并其它血管栓塞性疾病;⑤无凝血功能紊乱等血液病;⑥无药物禁忌症;⑦未合并如心力衰竭致死性疾病;⑧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两组均采用常规的DVT预防方法。①使用静脉泵,选用下肢静脉泵或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压力范围6.67~26.7kp(50~200mmHG),每日1次,每次0~100min,进行实时压力检测;②监测纤溶系统、凝血系统指标;③对于高危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每日1~2次,每次4100U;④抬高患肢,配合垫枕减轻压迫;⑤鼓励早期康复训练,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从小关节到大关节,从上肢到下肢,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下肢肌群按摩,依次揉拿小腿跟腱上下腓肠肌、比目鱼肌,每次10~15min,每日3次,有血肿、DVT先兆禁止按摩;⑥做好饮食控制,戒烟酒,禁食辛辣、厚味;⑦穿宽松衣裤,穿逐级加压弹力袜;⑧做好生活管理,做好防寒保暖、下肢保护。
观察组加用疏血通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患肢肿胀、疼痛等下肢症状发生率,DVT发生率,DVT检出时间。治疗前、后,免疫比浊法检测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
观察组有下肢症状5例、DVT4例,对照组下肢症状14例、DVT1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主要为小腿肿胀或者疼痛,浅表静脉显露或者曲张,股三角区或腓肠肌压痛等。
观察组DVT确诊时间术后(5.5±1.4)日,对照组(4.4±1.5)日,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首日、术后2周DD、DFP、FIB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首日、术后2周DD、FIB、FDP比较 (±s)
表1 两组术后首日、术后2周DD、FIB、FDP比较 (±s)
注:与本组术后首日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DD(mg/L) FIB(g/L) FDP(μg/mL)观察组(n=30)术后首日 8.4±1.3 3.9±0.7 20.3±6.5术后2周 6.8±1.3* 4.5±0.6* 14.4±2.7*术后首日 8.4±2.5 3.8±1.1 21.3±5.2术后2周 5.3±1.9*△ 4.1±0.9*△ 10.4±3.2*△对照组(n=30)
研究发现疏血通可有效预防DVT,降低DVT发生风险,缩短发病时间,这可能与疏血通对纤溶系统作用有关。治疗后观察组DD、FDP下降更显著,FIB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使用疏血通后有助于稳定纤溶系统,预防纤溶系统被激活,进而降血液黏稠度,低血栓形成风险。需注意的是,在术后首日DD、FIB、FDP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FIB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仍可能持续上升,FIB是反映血液高凝状态指标,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持续加重,故有必要延长DVT预防措施实施时间[3]。
疏血通主要成分为地龙、水蛭提取物,动物试验研究证实其可延长小鼠凝血时间、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抑制大鼠体内动脉血管血栓形成,增加狗股动脉血流量,缩短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作用机制较全面,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4]。需注意的是,疏血通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尚未完全阐明,过去常用于脑梗死治疗,尽管少见不良反应,但用药需慎重[5]。
综上所述,疏血通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DVT效果较好,可能与其对纤溶系统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1] 秀红.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5):479-482.
[2] 何斌,倪增良,徐增成,等.低分子肝素联合压力泵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0):839-841.
[3] 刘萤,曹军酷.纤维蛋白原临床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1):75-78.
[4] 赵静,李艳,李紫薇,等.疏血通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J].北方药学,2015,12 (12):91-92.
[5] 郭新峰,温泽淮,谢雁鸣,等.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的系统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 (18):2782-2784.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6-0566 -02
[收稿日期]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