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毅,廉根宽,时海刚(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泰安 271000)
《风光互补发电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李宏毅,廉根宽,时海刚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泰安 271000)
摘 要: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培养新能源产业的人才需求逐步增长。通过对风光互补发电技术课程性质、培养目标、考核方式与标准等优化建设,深化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及资源共享,提升了专兼职教师业务素质,从硬件设施及教师队伍共同保证培养新能源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风光互补发电技术;新能源;课程建设
1.1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双证书”课程,培养学生从事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安装、检修、设计等工作岗位的能力。针对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安装、检修、设计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对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安装、检修、设计等工作的能力[1]。
该课程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风力发电系统设计、风光互补LED路灯系统设计、基于PLC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安装与维护、风光瓦补充电站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等项目,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教学内容中。在各内容的学习和训练中,融入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生产安全的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注意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养成。
1.2培养目标
根据就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参照职业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能从事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安装、检修、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3考核方式与标准
(1)考核的基本思路。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考核项目涉及所有教学内容,涵盖教学情境全过程,主要从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风力发电系统设计、风光互补LED路灯系统设计、基于PLC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安装与维护、风光瓦补充电站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等来进行考核。考核主体由教师和实训小组成员组成。
(2)考核方式。过程考核包括:1.注重学生的行为能力—任务驱动下的方案思路、解决过程、实际操作和和分析总结;2.注重学生情感能力—学习态度、组织协调、职业操守、团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使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智”“情”并茂,提升自我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具体量化可将过程考核占60%,终结考核占40%,最后成绩采用加权求和。
2.1课程平台建设
(1)深化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优化。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能力为导向,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专家,成立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2]。校企合作多方面调研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调查毕业生目前岗位及其适应能力,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以能力、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校企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加深联合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实训基地、共同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和教学质量评估,保证专业发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学生专业与就业岗位的一致性。
(2)校企资源共享,共同进行教学模式优化
根据当前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水平和最新岗位能力要求,课程群建立了统一的教学平台。①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定期请企业专家来学校做报告。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实施情境化教学设计,加快学校的实训室建设。③建立一体化课堂,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④引入多元化评价考核标准,确保高职教育目标实现。
教学模式优化整合图
(3)拓展课程实训平台。按照“教、学、做”一体化要求,整合优化资源,努力营造职业氛围,在相关财政支持下,更新仪器设备,完善实训基地,实现真实场景教学,融教学、工作于一体。同时,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聘请现场有经验的一线员工进行实操指导。
2.2课程优化建设
(1)师资队伍优化。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专职教师的现场实践力度,提高专职教师对行业需求的把握,实行专任教师到企业轮岗制度,着力实现专职教师由实践向理论的升华。围绕师资队伍优化目标,定期有计划地安排专职教师到基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建立密切校企关系,掌握新技术、新动向,与企业共同研发技术课题,提高服务技能。通过选评和聘用专业带头人,引领教学团队建设,把握课程群专业建设,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用行业企业专家能手担任课程技能指导教师,保证每学期兼职教师开课率达到40%。为了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将兼职教师纳入项目建设团队,以项目招标的形式,使其承担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校企合作等部分建设任务,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校技术职务评聘和教改项目评奖,为兼职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共同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2)课程开发机制优化。该课程群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成立开放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针对新能源应用技术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动态分析,结合新能源应用技术发展,调整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所学必为所用”,确保学生获得的能力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
(3)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实现师生在线互动;利用通信信息群模式搭建班级课程学习问答QQ群、学习交流微信群等在线论坛平台,形成随时随地的交流学习氛围,形成“教师能全方位交流指导、学生能全方位交流学习”的软、硬件环境。
《风光互补发电技术》课程标准从项目设计到考核标准,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由单纯的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新知识、主动思考问题、主动创新设计转变,一方面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能力的主动提升,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能力有很大提高。通过对新能源应用技术精品课程群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共享校企资源,提升专兼职教师业务素质,优化教学方法,从硬件设施及教师队伍共同保证培养新能源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賁礼进.风光互补发电技术[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2]夏庆观.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训教程[M],北京: 化工工业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吴湘银)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 146
文章编号:1672–7304(2016)01–0311–02
作者简介:李宏毅(1970-),男,山东泰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厂热工自动化、集控运行与仿真以及新能源利用教学。
Research o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wind and solar PV complementary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LI Hong-yi, LIAN Gen-kuan, SHI Hai-gang
(Shandong College of Electric Power, Tai'an Shandong 27100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dustry,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new energy industry is increasing gradually. Through the course of the nature, training objective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tandards of the solar complementary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the cooper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s have been deepened.
Keywords:Wind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New energy; Course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