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怡
我是吴王,吴国的大王。
我是吴王,我带领着吴国,从七国并存的战乱时期走到了今天。我热爱我的子民,我的子民也拥戴我。我是那高高大殿上威严暴力的统治者,也是那夜夜为了国家存亡而夜不能寐的人。
我是吴王,我爱着我的国土与子民,我希望看见百姓们安居乐业,我也希望看见那碧绿的高山,清澈的溪流,挺拔的青松,葱郁的翠竹,永远存在于我的国土,就像我所期盼的吴国的未来一样,万年不衰。但是,未来是看不见的,它等着我这个一国之君为我的子民谱写、创造。我也曾恐惧过,害怕一失手,就会让这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成为别人的领地。但是,我没有后路了,只能向前走,拨开那重重的迷雾,掌控未来的命运。
有人说,人生是一次赌局。而我的赌注则是千千万万的百姓,走错一步,就会掉下悬崖,永无翻身的机会。命运就是这么残酷,成王败寇,向来都是历史的法则。
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人,我深切地感受到我的王国太小。为了百姓们能够有更美好的生活,为了将臣们能有更多的封赏地,也为了我王国的未来,我必须吞并其他诸侯国,获取更多的领土,更多的财富,作为我吴国经久不衰的根本。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是能轻易打败的。
我把目光定在了楚国身上。近年来,我国和楚国大小矛盾不断,且楚国兵力并不十分强盛,这种憋着一口闷气的感觉真不好受,竟敢招惹我堂堂大吴,定要让它付出血的代价!
然而,当我把我的决定告之朝廷重臣的时候,却遭到了他们的集体反对:“大王,万万不可,吴国现在刚刚站稳脚跟,而战争乃大伤元气之事,望大王三思啊!”
“望大王三思啊!”刹时间,满殿大臣齐齐跪拜,整齐的声音回响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内,刺得我耳膜生疼。我心中泛起一丝淡淡的不悦:难道在他们眼中,我只是一个狂妄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年吗?平时里我所信任倚重的大臣,此刻却是那么令人失望。他们那么讨厌战争,认为打了败战后,楚国反攻过来,他们不但封地不保,而且性命攸关吧。
我的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笑,并未将话题继续下去。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我在心里冷笑。
连续几天,我数次提出攻打楚国之事,得到的反应还是那么一致——反对,再跪拜,请求。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大臣们都看出来我对攻打楚国一事的渴望了。那为什么就不能顺我心意一次呢?嘴上讲着什么国家安危,其实还不是顾着个人的既得利益!因为战争有风险,他们不愿意承担风险所带来的后果罢了。攻打楚国成功的话,受益最多的就是他们与百姓,大臣们的封地会变多,老百姓耕地会增加,我国的国土面积会变大。为什么大臣们就是不能遂我的心意呢?我眉间的怒火越积越多,终于爆发了。我猛地一拍扶手,发出“嘭”的一声巨响,愤怒地站了起来:“我命令,立即准备粮草,准备出征!谁若阻拦,杀无赦!”随即拂袖而去。
我实在是愤怒到了极点,这些大臣真是养尊处优,活得太安逸了。
第二日,大臣们对攻打楚国一事不再有任何意见,我霸气地一挥手:“只待粮草准备充足,即刻出征!”
回到王宫,我开始憧憬吴国美好的未来:百姓们在广阔的土地上耕种,丰衣足食;将臣们拥有大片的封地与丰富的家产;而我,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最上方的龙椅上,俯瞰着下面站着的文武百官与大殿外的百万疆土。但是,我也听见我的理智在说:这一切都建立在攻打楚国成功的基础上,如若失败了呢?我沉默了。最后,我的妄想战胜了理智:“战争一定会胜利的,一定会的。”幻想太美好,所以人们不愿意揭开背后惨痛的代价,心甘情愿地陷进去,包括我。
如果不是那个早晨,我可能就酿成大错了。
那个早晨,我在御花园里闲逛,望着满园的花花草草,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哀婉之情:明天就要出征,或许……我就回不来了呢。这里的花朵,正开得那么艳,不知道外面世界残酷的生存法则。也许有时候做一朵花也好,不需要忍受那么多的痛苦,也不需要承担那么大的责任。做大王好累,那担子时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我放不下,为了那份至高无上的荣耀。
正想着,突然看见一个身影,四处走着,像在寻找着什么。我的好奇心来了,走到那身影的背后。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你一大早来御花园干吗?瞧你的衣裳都被晨露打湿了。”
那少年回过头来,忙向我行了个礼:“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打鸟?我还头一次听说有人在我的御花园里打鸟,胆子真大!我感到有些好笑。
我摸摸少年的头,关切地问道:“那你打着鸟了吗?”
“没有。”少年的神情有些失落,随即又亮了起来,“不过我见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我来了兴致,听他继续说下去。
少年说:“在花园的那棵树上,有只蝉,它悠闲地品着露水,却没注意到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举起前爪,正要捕蝉,却还有只黄雀正在螳螂的身后,伸长脖子正要攻击呢!”
我很快听出其中的意思,但还是表扬了那少年一句:“你看得真仔细!”
那少年不好意思地摸摸头,又接着说:“那黄雀不知道我拿着弹弓正瞄准它哩。蝉、螳螂、黄雀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看见身后的祸患呢!”
我愣了愣,垂下眼帘,紧张、担忧、害怕,一层一层涌了上来,环绕在我的心头,我的妄想组成的镜面裂开了一条缝,随即,顺着那条裂缝衍生出无数条裂纹,接着,崩塌碎裂。我听见我的理智在呼唤我:“回头吧!为了你的子民与国家!”
今晚的星星真多,我站在城楼上,眺望着万家灯火,我听见了欢笑、喜悦的声音,有些怅然,好像有个声音在说:“老百姓最想要的,其实只是和平、安宁而已……”我的决定真的错了吗?
第二日早朝,大臣们早早地来到了大殿,期望着我能够改变主意,大殿里弥漫着压抑的气氛,大家都不说话,静静地等待我的决定。我缓缓地从台阶走到了龙椅前,拂袖坐下,大臣们表面上很平静,但额头冒起的虚汗与颤抖着的双手出卖了他们的内心。我面无表情地发话:“准备得怎么样了?”我的一句话让大臣们寒了心:“禀报大王,粮草已备齐,将士们斗志高昂,随时准备出征!”几位武将摩拳擦掌,面露喜色。果然,武将好战,期盼着到战场上攻城略地,有一番作为。我清了清嗓子:“咳咳,众爱卿们对出征之事有何看法?”大殿一片死寂,大约过了几分钟,一位老迈的大臣颤抖着发话了:“大王,万万不可出征啊!”这一次没有出现集体请求的情况,果然还是生命最重要,几个大臣在那儿用眼色传递信息:那老头死定了!他太低估大王了。大王可是惹不得的。“来人。”我大喝一声,立刻就有侍卫上前抓住那老头,周围的大臣们纷纷投来怜悯的目光。老臣抬头望向我,眼中满是惊恐。“赏他黄金一百两!”我淡淡地说。群臣们纷纷投来不解的目光。我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双手背在身后,缓缓地说:“近日,我借攻打楚国一事考验爱卿们的忠心,结果令我很失望,此等国家存亡的大事,竟只一人前来劝阻,难道我大吴养的都是一群贪生怕死之徒吗?望卿等好自为之。”下面传来一阵议论的声音,大臣们面面相望,脸上变换着释然和喜悦的表情。我从心底感到高兴。也许,这才是我想要的吧!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退朝!”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相信大臣们一定是真心说出这句话的,一定是的。
别出心裁的化用
作者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将我们耳熟能详的春秋故事转化为一个饱含哲理的寓言,可谓匠心独运。而文章中又巧妙引入了黄雀在后的歇后语,恰到好处,凸显了作者平时的素材积累。
在写作技巧上,作者颇能把握小说的神韵,张弛有度,又能体现冲突,将高潮放在文章最后部分一并解决矛盾,读来一气呵成。而流畅的语言、细腻的人物刻画也为文章加分不少。希望作者保持创作热情,写出更多精彩故事。(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