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玲++宁海成++徐培江
摘要:本文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访谈法等方式,阐述我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现实意义,从而得出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优势与尚待改进之处,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现状;意义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2-0104-03收稿日期:2015-1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个案研究”(ZY2013-3)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余玲(1981—),女,四川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
宁海成(1976—),男,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应用数学;
徐培江(1975—),男,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经济管理。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我院作为国家百所示范院校更需抓住发展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是促进学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学院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故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学院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1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体在接受专业教师教育后,在职业生涯中应具备的教师基本素质,以终身专业训练为途径,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道德、专业自主,积累并提高自身从教能力,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经历从“普通人”发展成为“教育者”的转变过程。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静态方面: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从“职业”成为“专业”,作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的认可的发展结果。动态方面: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严谨的专业训练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总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及教师群体获取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和职业专业化共同组成了教师专业化。
2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热点话题,故从研究深度和广度与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化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以下是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具体要求:
(1)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相应学历,最好达到研究生学历或以上。
(2)教师要有一定学科领域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就是综合、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活动的能力。
(3)教师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具有产业服务能力。
(4)教师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掌握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具有专门的学生发展与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等多个方面,理解职业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5)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要对自己所执教的专业具有社会使命和责任感,努力成为专业权威,不能仅是将教师职业作为谋利的手段,而应该具备服务社会和他人的精神。
(6)教师要具备符合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具备职业教育实践能力:教育活动组织能力、教育性反应意识、教育监控能力,对学生的行为、学习、交往、情感的指导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特别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支持性的同伴关系、家园关系等。
二、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一)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全国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院坚持“修德启智、强能善技、求真创新、育才戍边”的办学理念和“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屯垦戍边服务”的办学方向,为社会培养了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6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双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5%以上,稳定率达到了95%以上。目前,拥有10个国家级实验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已建成83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218个校外实训基地。现有教职工436人,其中专兼任教师323人,具备“双师素质”教师145人,拥有5个教学团队。
(二)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从教师基本情况、教师专业发展及评价和建议三个部分,共计45项内容,以开放式、封闭式或半开放的问题对我院专职教师进行随机调查。调查对象涉及的专业文史类为金融、会计、市场营销、汉语言文学、外语等;理工类涉及物理 、化学、农学、教育技术学、土木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发放问卷共172份,回收问卷168份,作废问卷4份,回收率为9767%。
(三)结果和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1)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学历、年龄和教龄。图表显示:①学院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呈现中级职称较多,初、高级职称较少,未评教师占有一定比例(见图1),整体上分布是较合理的,但未评教师数量并不少,会影响教师整体职称水平;②学院教师学历以本科以上居多,高学历教师比例较少(见图2);③教师年龄30~45岁居多,偏于年轻化(见图3);④教师教龄1~5年占27%,6~10年占31%,11~20年占23%,21年以上占19%,教师教龄较短(见图4)。
(2)教师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和公开课程。调查结果显示:①参加过课题和正在参加课题的比例分别是52%、18%,没有课题研究经验的占30%;②发表学术论文的数据显示:18%是校厅级期刊,61%是省级期刊,16%是国家级期刊,仅有5%是核心期刊;③开设公开课程数据显示:开设过公开课程的教师占46%,未开设公开课程的教师占54%。(图略)
2教师培训目的
问卷设计从10个项目因子来了解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排在前五的项目为: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占28%;②提高实际教学能力占 23%;③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占18%;④与同行交流占17%;⑤观摩教学占14%。(图略)
3教师的专业成长
(1)教师专业学习手段。本次问卷调查中教师专业学习手段主要有:①阅览期刊报纸占17%;②参加进修活动占16%;③参加教研活动占16%;④网络学习占36%;⑤学校组织业务学习占15%。(图略)
(2)教师最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问卷设计8个教师最需要提高专业素养的项目因素,结果显示排在前四的项目分别是:科研能力、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图略)
(3)教师认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途径。问卷设计8个教师专业成长有利途径的项目因素,结果显示排在前四的项目分别是:建立培养机制、教师间及时交流、专家指导和外出培训。(图略)
(4)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大困惑。问卷中有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困惑的因素调查显示:教学理念和行为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排在前面。
4评价和建议
本次问卷设计对我院现有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评价的项目,包括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专家报告和辅导讲座、同伴互助、导师带教、课题研究、自我反思和观摩研讨共7个项目的教师评价。结果显示:对于以上7个项目均有效,各个项目的有效性比例有差距。(图略)
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1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的认识
职业教育在这 30 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普通教育相比,仍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研究很多、很广,但重视程度不足。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现已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而要支撑起这样一个庞大的职教事业,迫切需要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教师队伍。国内外的教育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因此,加强对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加深职业学校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对提高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我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这对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院成为百所示范院校以来,不断加强学院内涵建设,重视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以及教学团队的培养;加强与内地示范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输送人才进行交流和学习;加大对教师科研和技能大赛的奖励力度;加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学院“双师型”教师人数比例等,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本课题试图通过调查分析我院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条科学可行、有效促进我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3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需要教育研究者不断探究的领域。从现有研究成果中发现,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侧重从现代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组织和专业自身特点等角度进行讨论,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中小学教师。有关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较少,并且缺乏实践性;真正通过调查分析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进行理论研究的文献更少。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校本教师专业化的深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本校教师专业化的优势与不足,探索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行之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郑秀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陈革职业教育师资现状与未来发展之探寻〖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3〗刘素婷高职教师专业化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