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昌江王下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6-07-26 11:39赵乔辉唐勇民
西部资源 2016年2期
关键词:毒砂矿脉硅化

赵乔辉 唐勇民

摘要:王下金矿位于华南五指山褶皱带,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峨查组碎屑岩中,矿体强弱与围岩岩性无明显关联,具一套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成因类型为沿构造破碎带热液充填成因的中低温热液矿床。最后总结了地层,构造,蚀变等方面的找矿标志。

1.引言

海南五指山褶皱带内产出一系列岩金、砂金、铅锌铜金属矿床,王下岩金矿床位于昌江自治县内。覃海灿通过岩石化学,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矿床成因,认为其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张小文研究了区内金矿床矿石特征。前人多从地球化学数据来分析认识矿床成因,而矿床地质、矿化特征对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的限定则缺少讨论,基于此本文在详述矿区地质、矿体、矿石、蚀变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矿床成因,总结了找矿标志,以期为后续勘探提供依据。

2.区域地质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昌江一琼海东西向深断裂带南盘与北东向潭爷断陷西侧断裂带北西盘的锐角交汇区。区域地层有奥陶系上统、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前泥盆纪地槽发展阶段,区内发育复理石建造和火山碎屑岩建造;晚古生代一早三叠世准地台发展阶段,发育地台型沉积的碳酸盐建造和碎屑岩建造;中三迭世一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沉积了断陷盆地红色碎屑岩建造。区域内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代表性地质构造主要有王下向斜、王下断裂、牙老断裂、王下一牙迫背形断裂、大炎新村断裂和坝王岭断裂等。构造线方向主要为东西向,次为北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区域内岩浆活动分为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岩浆岩主要分布区域北部,以印支期岩体为主,次为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侵入体和加里东期火山岩。岩脉较为发育,主要分布于的侵入体内,少数穿插到围岩中。区域成矿区划属海南岛中部东西向金多金属成矿带西段南缘与琼西南贵金属成矿区的接合部位。区域矿产有岩金、砂金、铅锌、铜、石灰岩、水晶、黄蜡石等。

3.矿区地质

3.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石炭系青天峡组灰岩夹钙质板岩和粉砂质板岩、二叠系下统峨查组变质石英砂岩和绢云母板岩、鹅顶组灰岩夹燧石条带及结核、南龙组长石石英砂岩,白垩系下统鹿母湾组层状砂岩局部夹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第四系。

3.2构造

矿区主体构造轮廓为近东西向F1、F2形成阶梯式构造,北部发育王下向斜,中部和南部为单斜。褶皱不太发育,与金矿化富集无明显关系。F1:正断层,位于矿区中北部王下至浪轮一线,为区域峨贤岭断裂的东段。F2:位于矿区中南部,为区域孔汉岭断裂的东段。除了这些主干断裂,还有20多条隐伏次级断裂。泥质岩石中节理裂隙紧闭,不易被观测到;同时,泥质岩石具有隔水性能,对热液脉石的充填起了隔挡作用。

3.3岩浆岩

矿区地表局部见有闪长玢岩,钻孔中局部揭露到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闪长玢岩地表出露于苹果岭东坡三派河西岸冲沟中,钻孔有ZK706和ZK904等见及。岩石呈灰绿色、似斑状结构,矿物由斜长石(50%~70%)、角闪石(15%~20%)、黑云母(10%)及少量石英组成。斜长石多风化为高岭土,黑云母多蚀变为绢云母。花岗斑岩仅见于钻孔中。岩石具似斑状结构,斑晶与基质的含量比约为1/10。斑晶成分为斜长石,基质为细粒花岗结构,由斜长石(60%~70%)和石英(30%~40%)组成。斜长石多蚀变为高岭土。岩石沿裂隙面上具碳酸盐细脉及叶腊石化膜。

4.蚀变和矿化

4.1蚀变种类及分期分带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毒砂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可分为三期。成矿前蚀变主要有早期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早期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蚀变矿物主要沿面理产出,粒状矿物常沿层理呈石香肠状产出。成矿期蚀变,主要有硅化、早期毒砂化和晚期黄铁矿化。毒砂化和黄铁矿化以星散状或细脉状产出,与中期石英同期或稍后产生。成矿后蚀变主要有方解石化、晚期毒砂化和晚期硅化。石英细脉或方解石细脉切割先存构造角砾岩的角砾及胶结物。

构造带对蚀变带的控制特征明显。蚀变带内部,岩石破碎,普遍具硅化,当多种蚀变叠加时金品位往往较高可构成金矿体。由蚀变带向围岩,岩石破碎程度迅速减弱,硅化减弱或消失,蚀变种类变单一,金品位一般低至矿化品位以下。

4.2赋矿层位

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峨查组碎屑岩中,围岩为粉砂质板岩、砂质板岩、变质砂岩、钙质板岩、含炭板岩等,矿化强弱与围岩岩性无明显关联。矿脉受一组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缓倾斜破碎带控制,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或其近旁围岩中,可产于破碎蚀变带的上部、中部或下部,由蚀变碎裂化岩石、构造角砾岩、石英脉等组成,一般由破碎带内部向围岩,金品位由高变低,矿化、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矿化、矿体边界需要采样圈定。金矿化强度与构造破碎带厚度具有一定相关性,破碎带厚度变大的地段,往往矿化,体厚度大,构成厚大矿体或透镜状矿包。

4.3矿体特征

金矿脉群集性分布,各矿脉大致平行产出,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15°~24°。沿倾伏向延长特点。矿脉长150m~940m,宽80m~440m。主矿脉为VI-1是矿区规模最大的一条矿脉,为表露矿脉,长890m,宽440m,厚度0.60m~10.87m,倾角21°,金品位(2.16~38.77)×10-6,平均7.74×102

4.4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以银金矿、自然金为主,其他金属矿物有毒砂、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其中毒砂、黄铁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碳酸盐、绢云母、绿泥石。金矿物多为银金矿,部分为自然金,粒度一般在0.074mm以下,形态主要为角砾状、长角砾状、叶片状等;在个别钻孔中及人工重砂中可见明金,粒度最大可达0.1mm~0.2mm,呈不规则粒状、片状等形态产于石英脉石与构造角砾接触处。

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矿床成因

金矿床成因类型为沿构造破碎带热液充填成因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峨查组碎屑岩Au平均含量为22×10-9,有较高的可活化、迁移和参与成矿的金含量,可能成为重要的矿源层;区域内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可能为成矿提供热液,使矿源层中的Au元素活化、迁移;经过矿区的区域性断裂可能成为金矿热液运移的通道,是金的导矿和运矿构造;峨查组中部的浅变质泥砂质岩石与有利的构造空间组合,成为矿质聚积的场所。矿区金矿脉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化、矿体产于破碎带中及其近旁,金矿化富集与硅化及石英脉石关系密切,矿体及矿围岩普遍具不同程度的硅化、黄铁矿化等多种热液蚀变,属典型中低温热液特征矿物组合,金矿物呈粒状嵌布于热液成因的石英、黄铁矿、毒砂晶粒间、裂隙中或呈其包裹体产出。

5.2找矿标志

(1)沟谷中淘选有砂金是沟谷或谷坡存在金矿脉的重要标志。

(2)金矿富集与石英脉关系密切,无石英脉穿插含矿性较差。

(3)二叠系峨查组组浅变质泥质碎屑岩(类)是矿区金矿的地层岩性标志。

(4)北西向缓倾斜构造破碎带是矿区金矿的构造标志。

(5)黄铁矿化、硅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等多种热液蚀变叠加,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是找金的热液蚀变标志。为褪色化带,是找金的颜色标志。

猜你喜欢
毒砂矿脉硅化
黄铁矿与毒砂氧化行为差异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氧化对毒砂可浮性的影响①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金厂峪金矿典型矿脉中金、银的化学相态分析
含砷硫化铜矿浮选除砷研究进展
福建政和上山岗金银矿床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找矿意义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含氧溶液中毒砂氧化溶解的XAFS研究
急倾斜薄矿脉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