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与津沽文化

2016-07-26 03:25林海清
蒲松龄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

林海清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与山东相距不远,又有运河相通,津沽文化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提供了创作素材,《聊斋志异》中的几篇天津故事都有明显的津沽印记。《聊斋志异》也影响了津沽文化,天津人李庆辰的《酔茶志怪》就是一部重要的聊斋续书,它不但丰富了津沽文化,而且推动了天津文言小说的发展。津沽文化在《聊斋志异》的传播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近代天津聊斋评书家陈士和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评书形式传播《聊斋志异》。

关键词:聊斋志异;津沽文化;酔茶志怪;陈士和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探讨《聊斋志异》与津沽文化的关系,当然首先要在《聊斋志异》中寻找发生于天津的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继承着《史记》开创的纪传体例,以人名篇,而且开篇常常要交代传主的身世藉里。由于蒲松龄本人经历有限,只在31岁时到过江苏宝应、扬州一带,第二年就返回故里,此后一直在离家几十里外的缙绅之家作塾师,足迹最远不过省城济南,基本是个生活在穷乡僻壤的教书先生,所以,他搜集的聊斋故事也多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域外故事只占少数。而这为数不多的域外故事中,来自天津的就达五篇,分别是《商妇》《鸿》《禽侠》《小棺》,另一篇《阎罗殿》发生在静海,今属天津。

纵观这五篇作品的内容,《鸿》与《禽侠》都是禽鸟的故事,或歌颂他们的真情,或抒写它们的侠肝义胆;《阎罗殿》写阎罗报恩;《商妇》是以商人经商为背景而生发出的鬼故事。《小棺》的内容较为复杂,似是暗寓吴三桂的败迹,由于充满宗教的神秘色彩,清末的聊斋评点家冯喜赓认为是指直隶的明天教 [1] 249 。这几篇作品在全书中虽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篇幅都不长,却也深得聊斋三味。写鬼、写神、写怪,立意于“异”,写法上仍不失“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的聊斋笔法。有的也很受作者青睐,像《禽侠》后面的“异史氏曰”,蒲松龄不但对禽鸟间的“侠义”行为大加赞赏,又把自己收集的济南营卒因射杀鹳鸟遭报复的故事补缀其后,从而深化了复仇主题。这几篇作品内容上都与津沽文化有交集。天津东临渤海,地势低洼,遍布着坑塘港汊,是各种水鸟的栖息之所,有关水鸟的传说自然会比较多。南北运河与海河汇集,尽享槽粮盐业之便,再加上拱卫京畿的地理位置,所以自明初开始,天津的城市地位迅速提升。至明末清初,已成为商品流通的集散地,各地商贾纷至沓来。《商妇》中那个“将贾远方”的商人,为了筹办路费不惜向富人一下子借债数万。因怕贻误商机,不及与家人道别就匆匆上路了,可见经商的热情之高。《小棺》里那个舟人,或许就是在运河或海河上行船的船夫。可以说,这几篇作品都或多或少打上了津沽文化的印记。

接下来的问题是津沽故事如何传到千里之外的齐鲁大地,这得从聊斋故事的收集说起。饱读诗书而又偏爱野史轶闻的蒲松龄在构思故事时,自然会在汗牛充栋的典籍及志怪传奇小说中收集素材,进行加工再造。具有高超的想象变形能力的蒲松龄在构思故事时,自然有他的天才创造。然而,具有平民意趣的蒲松龄,更多的则是得益于民间文学的滋养。据不完全统计,来自民间传说的聊斋故事不下二百篇 [2] 47 。蒲松龄在路边摆茶摊,过往行人“必强与语”的传说固不足信,但“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的《自志》则是白纸黑字,确凿无疑,可以说是民间文学的沃壤孕育了《聊斋志异》这株古艳的奇葩。津沽与齐鲁相距不远,又有运河相通,来往客商自然成了里巷之谈的传媒。据传,当时有个“年画张” [2] 26 ,是山东潍县有名的画商,与蒲松龄友谊甚笃。他每年走南闯北搜集画稿或购买板材,并主动帮助蒲松龄收集各地故事。可以想见,天津的年画之乡杨柳青应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① ,自然他也就会成为津沽文化的传播者。还有,蒲松龄在《小棺》的结尾特注“徐白山说”,这个“徐白山”虽无考,说不定就是来往于南北运河上的商贾呢!

津沽文化滋养了《聊斋志异》,反过来,《聊斋志异》也影响了津沽文化。蒲松龄的巨大成功,使其后的文人们纷纷效仿。乾隆年间,以《谐铎》《夜谈随录》为代表,掀起了一波仿续聊斋的高潮。到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问世,才一时扭转了时风,使“摹绘之笔顿减”。但到了晚清同光年间,仿续聊斋之风又起,出现了《夜雨秋灯录》《淞隐漫录》等一大批仿作,这其中就包括天津李庆辰的《酔茶志怪》。这是一部颇具地方特色的文言小说集,堪称天津的“续聊斋”。

李庆辰,字筱筠,别号酔茶子,天津人,生活在道光至光绪年间。他的经历有两点与蒲松龄很相像:一是家道中落,未得功名,靠设帐授徒为生;二是一生困守家乡,未曾远游。他在《自序》中说:“一编志异,留仙叟才迥过人;五种传奇,文达公言能警世。”可见他是想“合二书之体例而为之”的 [3] (杨光仪序)。全书346篇,就篇数而言,“拟唐”的“聊斋体”与“仿晋”的“阅微体”大约各半,与“兼备众体”的《聊斋志异》有相似之处。不可否认,就思想与艺术而言它是明显逊于聊斋的,但与同时代的续仿群书相比,《酔茶志怪》有其独特价值。首先,书中有一批比较广泛地揭露社会黑暗的作品。李庆辰和蒲松龄一样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耳闻目睹了大量社会疮痍而痛心疾首,这就不同于那些“谈虚无胜于谈实事” [4] 582 “把那些闲情闲话闲事闲人竟成一部闲书” [5] 之类的作品。《酔茶志怪》内容比较广泛,咒骂贪官污吏,揭露烟毒危害,抨击盐商丑恶,嘲讽占卜陋习,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城市社会的病态,都是作者“借中书君为扫愁帚。故随时随地,闻则记之”的。其次,李庆辰也模仿《聊斋志异》的写法,在故事结尾处常常用“酔茶子曰”展开议论。因视角独特,语言犀利而成为作品的一个亮点。被人称赞为“篇终数语,尤当头棒喝,发人深醒” [3] (杨光仪序)。如《刘姓》篇,写主人公刘某夜行,用“怀中钱”才躲过了一块破棺材板幻化的妖怪的暗算。结尾的“酔茶子曰”作者怒斥道:“余常见世之贪官污吏,其怒也暴,其来也猛,投钱而辄酔者,与败棺板何以异哉!”这里的“败棺”显然是暗指“百官”。这样的评语不恰如“当头棒喝”吗!更让广大津门读者津津乐道的是《酔茶志怪》对天津历史和津门文化的描述。如《鼓楼二则》写的便是关于老城厢鼓楼的两则传说。《粥厂鬼》写的是天津粥厂众人半夜遇鬼多人病亡之事,背景是光绪三年那场饿殍遍野的“丁戊奇荒”。《潮异》则记载“潮不过杨”的传说,即渤海湾的潮水涨潮时,南至杨柳青,北至杨村,西至杨芬港,过此则无潮的奇异现象。此外,像火会、城隍会、供五仙、拴娃娃等民风与民俗的记载,都是津沽文化的写真。卷二有一篇《黄叶村》记载:

西沽旧名黄叶村,老人犹有知者,近日莫传也。道光年间有乩仙诗云:“僧归黄叶村中寺,人唤斜阳渡口船。”自注云:黄叶村即西沽。

这是一则珍贵的史料,使人立刻联想到敦诚寄怀曹雪芹的诗:“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这又极大地调动了红学家的想象和水西庄文化学者的兴趣,于是大胆提出了曹雪芹曾避难水西庄,著书西沽黄叶村的假说 [6] 。《酔茶志怪》之后,天津文坛又出现了储仁逊的文言小说集《嚣嚣琐言》及周明泉、何宗海等人的笔记。《酔茶志怪》为天津文言小说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聊斋志异》的传播史上,津沽文化也占有一席之地,因为近代天津出现了一位誉满全国的聊斋评书家陈士和。

说起聊斋的传播,蒲松龄本人大概也意识到古奥的文言毕竟是阳春白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聊斋故事的传播。所以,他在晚年曾致力于聊斋俚曲的改编,以便使读者对象“由知识阶层转向村农市媪” [7] 253 。在现代媒体出现之前,《聊斋志异》的传媒主要是戏剧舞台的演出和民间说唱的耳传声授。有清一代,“雅部”的传奇、杂剧及“花部”的各种地方戏,都有大量的聊斋故事被搬上舞台 [8] 64 ,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聊斋故事传播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说唱艺术。在堪称“北方曲艺之乡”的天津,清末出现了两位具有全国影响的说书名家,一位是专说《包公案》的石玉昆,另一位就是专说《聊斋志异》的陈士和。

陈士和原籍浙江绍兴,生于1887年,世居北京。家境贫苦,干过多种杂役,工余酷爱听书。当时专说聊斋的艺人大有人在,比较有名的是张智兰。他擅长将《聊斋志异》原文背下来诵读,再用白话加以解释。陈士和25岁时拜张为师,学说聊斋崭露头角。民国十七年(1928)开始到天津演出并一炮而红。他的行迹遍及天津的著名戏园和茶馆,常与白云鹏、张寿臣等名家同台献艺,并在电台连续播讲,一时轰动津门,享誉全国,被曲艺界誉为“通天教主”。以后又收徒授艺,一直活跃在津门舞台,直到解放后的1953年还以天津代表的身份参与了全国文代会,被周总理称赞为“老英雄”。

陈士和说过的聊斋评书据说有上百段,经常说的也有三四十段。1955年天津市文化局选取了五十段,计划根据本人口述录音进行抢救性整理,可惜刚刚整理出十三段,陈士和就去世了。整理出的作品计有《劳山道士》《王者》《续黄梁》《考弊司》《画皮》《阿宝》《席方平》《瑞云》《毛大福》《云翠仙》《向杲》《小翠》《梦狼》(另有《崔猛》只口述半篇,未整理),由百花出版社出版发行单行本,配有插图,十分精美。当时虽然出于政治需要删改了不少内容,但毕竟留下了一批宝贵资料。从目前发掘出的篇目看,陈士和所讲的聊斋主要有两类内容:一是揭露贪官污吏,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如《梦狼》《考弊司》《王者》《向杲》等,切合当时人们对官府昏暗的切肤之痛;二是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如《瑞云》《莲香》《小翠》《小谢》等,切合广大下层百姓的审美情趣。陈士和的评书忠于原著,不去任意敷衍情节。但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进行合理的扩充改编,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再创造。《瑞云》原文不足千字,陈士和却沿着原文的情节线添枝加叶,扩至七万字之多。他并不只以奇幻情节取悦听众,而是突出世态人情的描写。《梦狼》把原文衙门中“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的幻化描写,增绘为群狼索贿的情节,影射现实中官府的龌龊。他还善于穿插“书外书”。陈士和对京津一带的社会民俗十分熟悉,凡故事中涉及到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人情世态、典故常识,他都能引申释义,其中也有不少天津民俗描写,是津沽文化的宝贵资料。聊斋故事本来就以奇幻曲折见长,陈士和又融入了悬念(扣子)、巧合、突转等说书技巧,就更引人入胜。而且他的表演又不同于一般说书人的坐谈演说,而是现身说法,有时还穿插一些武身段,抬手动脚,绘声绘形,广大听众盛赞他的说书艺术为说白、摹拟、评论、表演“四绝”。

将文言小说改编为话本,我国宋明以来就有优良传统。陈士和的聊斋故事是这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时至近代,内忧外患,生灵涂炭,人心所向,在“揄扬勇侠,赞美粗豪” [9] 239 ,因此,评书界以长篇讲史为主,剑侠小说更是风行一时。陈士和偏偏选择专讲烟粉灵怪的短篇聊斋,而且能独树一帜,誉满中华,除了他的高超说唱技巧之外,还在于他讲述的内容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具有更高层次的审美价值。陈士和对于《聊斋志异》在民间的流传以及对评书艺术的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值得我们赞赏和铭记。

参考文献:

[1]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G].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2]汪玢玲.蒲松龄与民间故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3]李庆辰.酔茶志怪[M].高洪钧,王淑艳,点校.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4]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参考资料[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曾衍东.小豆棚[M].南山,点校.武汉:荆楚书社,1989.

[6]韩吉辰.红楼寻梦水西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7]袁世硕,徐仲伟.蒲松龄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郑秀芹.论《聊斋志异》在清代的改编[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9]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Liao Zhai Zhi Yi and Tianjin Culture

LIN Hai-qi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 Exchang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4,China)

Abstract:Tianjin is not very far and interlinked with Shandong by the grand canal. Tianjin culture provided Pu songling creative material to create Liao Zhai Zhi Yi. It's obvious that the stories about Tianjin in Liao Zhai Zhi Yi reflected Tianjin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Liao Zhai Zhi Yi also affected Tianjin culture. One of the important sequel named Zui Cha Zhi Guai was written by Li qingchen come from Tianjin. This sequel not only enriches Tianjin culture,but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in Tianjin.As well,Tianjin cultur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on Liao Zhai Zhi Yi. There was a famous storytelling actor famed all over the country named Chen shihe lived in modern Tianjin. He made great positive contribution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Liao Zhai Zhi Yi in civil through storytelling which favorited by the broad masses.

Key words: Liao Zhai Zhi Yi;Tianjin culture;Zui Cha Zhi Guai;Chen shihe

(责任编辑:陈丽华)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所见河南女性形象初探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齐物观念
《清史稿》灾异卷及《聊斋志异》的形象设定
STRANGE TALES INDEED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从《聊斋志异》女强人现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