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类图书书名问题例析

2016-07-26 00:24
现代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书名分析

◎ 黄 健



养生保健类图书书名问题例析

◎ 黄健

摘要:近5年来,养生保健类图书书名问题归纳为10个方面,即:语法不当、泛用“秘方”、不合医理、用字不规范、翻译生硬、套用古书名、随意“解”经典、量词使用失当、曲解“养身”之意、误用特定词。并一一列举书名,分析其问题所在和更正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措施: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各类编辑要尽职守责、继续教育要加强业务培训。

关键词:养生保健;书名;分析

自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关于加强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管理的通知》①颁布以来,此类图书的出版已有章可循,一大批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养生保健书籍陆续面世,《前列腺疾病100问》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更是为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树立了标杆。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市场上仍有少量不太健康的“保健”书在“忽悠”读者。本文仅就存在于养生保健类图书书名中的典型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例1】《三高这样吃才对》《“三高”饮食+中医调养一本通》

【分析】此例书名的问题是语法不当

“三高”在临床医学上一般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个“高”是人体亚健康的主要特征,也是多种慢性病的前奏。因此,养生保健书聚焦“三高”人群理所当然。但书名《三高这样吃才对》的语法缺陷较为明显。“三高”特指血压、血脂、血糖三者的异常升高,因此若将“三高”加上“人群”或“患者”作为主语,将书名改为《“三高”人群这样吃才对》,或者将“三高”作为宾语,将书名改为《降“三高”这样吃才对》才是正确的。《“三高”饮食+中医调养一本通》则更甚,存有误导读者的嫌疑。因为,在中医药学的实验研究中,用高脂或高糖饲料喂养大鼠或其他动物,以制造某种病理动物模型;与此同时,选择其中一组动物灌服中药,以研究中药对动物病变的干预作用。因此,该书名容易被误读成“三高”饮食造模和中药干预的实验指导“一本通”。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书名并不少见,如《高血脂你吃对了吗》《高血脂饮食养生宝典》《白癜风养生》《心脑血管疾病怎么吃》。

【例2】冠以“秘方”的养生图书

【分析】此例书名的问题是泛用“秘方”

《辞海》对“秘方”有明确的定义:“古称‘禁方’。指秘传的药方。”②《汉典》将其释为“不外传的灵验的药方”。③近年来“秘方”一词被泛用、误用的现象已较为普遍,并不时地出现在书名中。在名噪一时的“宫廷秘方”“红墙内秘方”之后,一些出版物又将“秘方”转移到古代名医、名著上,主要形式有:(1)将公开的“不秘”之方冠以“秘方”,如《〈千金方〉里的养颜秘方》《〈本草纲目〉中的美容秘方》《〈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秘方》《〈本草纲目〉秘方全书》《〈本草纲目〉中的对症秘方》《〈本草纲目〉秘方王》等。稍有中医药常识的人几乎都知道,《千金方》《本草纲目》早已公之于世,不但有刻本,还有各种刊本(包括点校本),将其书中的处方称为“秘方”明显不妥。(2)将不可靠之方称为“秘方”,如《图解华佗秘方》《华佗养生秘方大全》等。相信研究中医药者都知道,东汉名医华佗“因不从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④至于其方技,《三国志·华佗传》谓:“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由此,连被后世一致公认是华氏所创的中药麻醉方麻沸散、动功功法五禽戏也“杳无踪影”,后世所称的“华佗秘方”基本都是伪托之作。如果将这些不可靠的处方冠以“秘方”,就显得非常不严谨。(3)将不存在的“方”称为“秘方”,如《〈黄帝内经〉秘方王》等。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奠基之作、现存最早中医经典著作的《黄帝内经》,一共只有13首方剂,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故不能称其为“秘方”;即使将“方”扩大至针灸、推拿、气功等学科,该书也只有理论与治疗原则而基本没有处方,更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适应病证等的论述,故“《黄帝内经》秘方”的称法似乎不成立。

【例3】《酶力十足才健康》《体质酸性变碱性的关键饮食》

【分析】此例书名的问题是不合医理

《酶力十足才健康》强调酶活性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它给读者传递的信息是:酶的活性越高,人体就越健康。其实不然,酶相当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存在于人体内的酶有数千种之多,它们在不同的环节上调节着人体生物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如过氧化物氧化酶(SOD)能加速过氧化脂质的代谢,从而起到美容与延缓衰老的作用;消化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的提高,有助于消化食物,能增进人的食欲。如能够帮助人们增进食欲的消化内科常用药多酶片的主要成分为胰酶、胃蛋白酶等。但酶的活性并非越高越好,不然人体的平衡将会遭到破坏。因此,许多酶抑制剂能被用于治疗一些特定的疾病,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有预防肾小球硬化的作用、环氧化酶2抑制剂有抗卵巢癌的作用,等等;另外,不同酶的“居所”也非常严格,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旧称谷氨酸转氨酶、GPT),正常时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肌肉、骨骼中,以肝脏细胞的细胞浆中最多。当肝细胞坏死时ALT就会释放到血液中,故血液中ALT“酶力十足”时,反映的是人体的病理状态(其中以肝病的“嫌疑”最大)。因此,ALT常被用于诊断肝病或评价其疗效。由此可见,《酶力十足才健康》的错误之处,在于其不明了酶的生理作用,以偏概全。

从书名来看,《体质酸性变碱性的关键饮食》的作者认为,人的体质分为“酸性”和“碱性”两大类,且后者优于前者。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人体凭借着强大的碱储备,始终能将体液保持在中性偏碱的状态。以血液为例,其正常pH值为7.35~7.45,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是酸碱平衡紊乱,过酸为酸中毒、过碱为碱中毒。也即正常情况下“酸性体质”是不存在的,一旦出现就是病态——有时还是致命的。

【例4】《餐桌上的中药——淮山》、“国医大师医论医案医方”(丛书)

【分析】此例书名的问题是药名、病名用字不规范

《餐桌上的中药——淮山》中的“淮山”是指中药山药。山药,古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是一味常用于补虚的中药,其中的上品是产于古怀庆府的怀山药;由于“怀”与“淮”同音,故有淮山药或淮山的别名。即这味中药的“通用名”是山药,“曾用名”为薯蓣、土薯、山薯蓣,其中的上等品是怀山药(别名淮山药、淮山)。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怀地黄合称“四大怀药”,是指产自古怀庆府(其地理范围相当于现在河南省焦作辖区温县、沁阳、武陟、孟州)的四种地道药材。淮牛膝、淮菊(花)、淮地黄也分别是其他三味怀药的别名。因此,书名以别名“淮山”替代正名“怀山药”是不合适的。

“国医大师医论医案医方”是一套丛书,分《心系病症辑要》《肺系病症辑要》《肾系病症辑要》《肝胆病症辑要》《脾胃病症辑要》5册,其中的“病症”均为“病证”之误。在中医学中,“症”与“证”古代乃至近代确实是通用的,但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两者已有明确的界定,“症”主要是指症状(如头痛、眩晕等),有时也包括体征(如发热、浮肿等);“证”专指证候,即患病时出现的互有联系的一组症状。⑤这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及重要的中医药学术专著中,早已得到规范。

【例5】《自主神经失调症》

【分析】此例书名的问题是外来语的生硬翻译

“自主神经失调症”是日本医学界的一个常用病名,日语为“自律神経失調症”,其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我国以往所称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病名的规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症)”等病名目前在我国已被弃用,代之以其他更为确切的病名。因此,我们在翻译出版国外的医学和医学科普作品时,应该紧跟国内医学科学发展的进程,与相关学科的专家一起研讨病名及其诊断、治疗的专用语的正确译法;对于日语作品(尤其是面向普通读者的科普作品)的翻译,是否直接应用其中的汉字,更应结合学科实际仔细斟酌,以免使读者一头雾水。如果是为了“标新立异”或一味“崇洋”的话,那就更应纠正。

顺便提一下,类似的生硬翻译在其他养生保健类图书中也能见到,如《健康新概念⑧:常见妇女疾病》的封面提要中的“荷尔蒙(雌激素)补充疗法”。

【例6】《中医经典食疗本草大全》

【分析】此例书名的问题是套用古书名

稍有中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食疗本草》为唐代医家孟诜所著,是世界上最早的食疗学专著。《中医经典食疗本草大全》的书名,可能会使读者误解为是一部关于孟诜《食疗本草》的研究全书,只是没有在其中的“食疗本草”上加上书名号罢了。但从该书的简介“(内容包括)食疗本草学发展简史、食物的性味与功效、食疗应用与宜忌等……”可以看出它与孟氏之作关系不大,而是一部研究食疗中药的著作,只是作者以“本草”指代了“中药”,并由此客观上形成了部分书名与孟氏之作同名。从该书的内容来看,如改为《经典食疗中药大全》似更为确切。此外,书名《伤寒论方证证治准绳》也有同样的问题,其中包含了明代名医王肯堂的代表作《证治准绳》(又名《六科证治准绳》或《六科准绳》)。这些书名或多或少存在“傍大款”之嫌。

【例7】《图解〈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对症中草药速查全书》《图解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对症蔬果速查全书》

【分析】此例书名的问题是随意“解”经典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分《素问》《灵枢》两部分,前者主要讲述中医基础理论、后者主要讲述经络与针灸。该书所载方药甚少,全书仅13首方,其中现在仍在使用的更少,根本没有所谓的“对症中草药”,更没有“蔬果”,故书名中“图解”几成“曲解”“随意解”之代名词。此外,因为《黄帝内经》中没有“食疗方”,故《〈黄帝内经〉中的对症食疗方》《黄帝内经对症食疗》类书名给读者提供的也是“查无实据”的信息。

【例8】《特效验方3000例》

【分析】此例书名的问题是量词使用不当

方剂是中医治病的药方,按其来源可分为经方、时方、验方等。自古中医方剂惯以“首”这一量词来表述其数量,如《经方一百首》《一百首经方方证要点》。民间口语中也有称其为“张”的,如“开一张方子”。故上例书名当改为《特效验方3000首》。

【例9】《这样吃养身防大病》

【分析】此例书名的问题是曲解“养身”之意

从文献来看,早期文献中,“养生”与“养身”确实都有,如《庄子·养生主》有“养生”而无“养身”。《列子·黄帝篇》有“养身”而无“养生”,谓“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但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多见“养生”而鲜见“养身”。《辞海》也只有“养生”②条而无“养身”。究其原因,可能与“生”“身”的含义不同有关。“生”有“生命”之意,而“身”的本意是指人的躯体。《说文》谓“身,躬也。象人之形”。从内容来看,“养生”包括“养身”“养心”等,⑥其中前者也称“养形”、后者也称“养性”。只有“身”与“心”都健康,人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从而“防大病”,故上例中的“身”一定是“生”之误。再从学科发展的现状来看,养生已经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养生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都曾设有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中医养生学》已被列为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例10】“健康大字报系列”

【分析】此例丛书名的问题是误用特定词

众所周知,“大字报”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曾经还被写入“七八宪法”,1980年代被明令禁止,“八二宪法”中已经明确删除了“大字报”等“四大”的提法。尽管“健康大字报系列”中的“大字报”,与那个时代同名词的含义完全不同,但这三个汉字完全一样,如有读者将其理解为政治性读物(健康而不是错误的大字报)的话,恐有不妥,更何况,可以用于表达健康丛书的文字举不胜举,如“健康新概念”“健康大篷车”“健康你我他”“健康进行曲(时)”,等等,既切题又通俗。

书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是读者最先接触到的图书信息,有人将其作为艺术加以论述⑦。也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在书名上费尽心思,以致出现了不少“矫揉造作、跟风搭载和凸显感官刺激”的不良书名,有人将其称为“书名党”现象⑧。

为了摒弃“书名党”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负面影响,减少直至消除书名问题,笔者以为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已经出台的准入制度,凡没有取得准入许可的单位,一律不准出版养生类图书;对已经取得出版许可的单位,也要定期复审并规范其出版行为。二是编辑要尽职守住底线,将“我爱祖国语言美”作为书名用语的准则,摒弃一切不当做法,将富有科学内涵的图书和书名奉献给读者。三是继续教育要加强业务培训。以“概括图书内涵、浓缩全书精华,核心内容原创、措辞精准活泼,富有文化底蕴、符合时代气息,吸引读者注意、帮助营销推广”为基本追求,提高广大编辑给图书“取名”的本领。

(黄健,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注释:

①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强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管理的通知[EB/OL].(2010-10-20)[2016-01-12]. http://www.bkpcn.com/Web/ArticleShow. aspx?artid=096443&cateid=A02

②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普及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③ 汉典网,http://www.zdic.net/

④ 大辞海编辑委员会.大辞海:医药科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31.

⑤ 黄健.中医药类出版物中常见差错类型分析[J].编辑学报,2013(1):24.

⑥ 傅功振.中国传统养生观——兼谈养身、养心与养气[J].陕西教育(高教),2014(12):11.

⑦ 张爱民.略谈书名策划的艺术[J].现代出版,2014(4):76.

⑧ 陶恒,姚纯贞,欧阳婷. 出版界“书名党”现象解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3(12):15.

猜你喜欢
书名分析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译书名《为什么》)
回头潮
我有故事,你带钱了吗?
网友选出雷人书名 专家建议给书洗脸
完整的书名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