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维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十分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网络,现代商贸流通初见雏形,商贸流通主体更加多元化,基本建立了新型商贸流通管理体制。同时,也存在农村基础设施缺乏物流体系不畅通,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欠合理,未建立有效的商贸流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科学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规划,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差较大等问题。文章指出,应从统筹城乡消费市场,挖掘商贸流通增值空间,统筹城乡商贸流通设施,构筑城乡双向互动流通网络体系,统筹城乡商贸流通载体,实现业态、经营及管理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主体,培育多元市场力量,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人才培养,统筹城乡商贸流通行业信息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 商贸流通业 转型升级 对策
商贸流通的定义及作用
所谓商贸流通,是指产品与服务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转移过程。一般而言,商贸流通业发展越好的经济体,其经济活跃度越高,社会资源配置也更合理。作为现代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贸流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起着互通有无、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润滑剂的作用。同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还起着吸收就业、改善人们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推动商贸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图1所示。
具体而言,现代商贸流通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高效的商贸流通业,可以充分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市场一体化协调发展,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畅通渠道,进而推动经济更好发展;二是加速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水平。资源的流动需要由商贸流通业来完成,物流配送是否及时,有时甚至会决定一个产业的发展;三是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在一个高效的商贸流通社会,越有效率、附加值越高的产业,自然会吸引到更多资源聚集,形成一些先导产业,从而给其它行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四是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城乡发展中存在的二元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发展高水平的商贸流通体系,可以更好地连通城市与乡村,无论是人口流动还是要素流动都将大大受益,特别是在商贸流通业的推动下,可以更好地形成城乡一体化大市场,进而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商贸流通统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现状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6.2万亿元,2010-2014年的平均增速达17.6%。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业增加值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二是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网络,大型超市、购物广场、仓储超市、便利店等业态在城市中已占到主流。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商业面积已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达45平米/人。乡村商贸流通得到较大发展,基本形成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累计改造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达78万个,建成农村物资配送中心3542个,覆盖全国超过83%的乡镇和76%的村庄。三是现代商贸流通初见雏形。2014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2.3万亿元,网络购物总额超过1.3万亿元,连锁超市等现代商业业态统一配送率超过75%,全国流通体系日益发达。四是商贸流通主体更加多元化。在城市中,国际连锁零售企业超过50家,开设门店15848个,营业面积1800余万平米。在农村中,农民服务中心、仓储中心商店、便利店、夫妻店共同发展。五是基本建立了新型商贸流通管理体制。国家对商贸流通领域商品的价格已基本全部放开,超过98%的产品价格由市场进行调节。《反垄断法》、《直销管理条例》、《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调节下的商贸流通市场日益正规完善。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储备机制建立了中央与地方两级,29个储备品种、58种应急商品,在维护市场稳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缺乏且物流体系不畅通。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体系,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各种优惠政策涌向城市,加之农产品价格上存在的剪刀差,农村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相同的问题,城市道路越来越好、越来越多,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与城市完善的商贸流通网络相比,很多农村地区还没有通车,严重阻碍了农村商贸流通网络的形成。与此同时,在我国现有物流企业中,除了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中国邮政公司,绝大部分物流企业都忽视农村市场,农村物流体系十分不健全,存在突出的农村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同时,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十分依赖的商业中心、仓储中心和信息交流与共享的缺失,也使得城乡商贸流通无法实现双向有效流通,造成城乡商贸流通的转型升级困难。
2.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欠合理。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网点的不合理集中体现在城市里大型商贸流通设施多,但竞争激烈,且不少商贸流通设施处于空闲状态;与此同时,农村商贸流通设施与网点都非常少,现有一些商贸流通网点功能不全,服务能力差。特别是在部分县以下农村,小门店、夫妻店、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依然是主流,缺乏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集贸市场,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城市双向物资流通需求。由于农民居住比较分散,农村生产活动也多以户为单位进行,商贸流通覆盖农村地区的成本比较高,很多商贸流通企业不愿意在农村进行投资。这直接造成了在边远农村地区,由于没有商贸流通网点,没有物流配送力量,农民的交易、流通等活动较难开展,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也使商贸流通的转型升级缺乏重要的支撑力量。
3.未建立有效的商贸流通人才培养体系。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运用,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都不同以往。目前我国商贸流通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受教育少、知识层次比较低的低端人才,缺乏专业的商贸流通技术人才,远不能适应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的需要。多项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人才存在严重短缺的情况,在城市中相对好一些,有初步健全的商贸流通人才培养机制,从业人员接受在职教育、专业培训的机会比较多。但在广大农村地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几乎没有机会接受专业培训,商贸流通人才也主要以从事运输配送的人员为主。从业人员素质低,严重限制了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在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呈现个性化的今天,缺少人才支撑的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将面临更大困难。
4.缺乏科学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规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长期的经济快速增长通道,先建设后规划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加上人们对商贸流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上的重要作用,商贸流通市场体系的规划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致使规划与建设不同步,造成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不合理、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广大农村如何布局,如何通过科学的商贸流通体系规划,更好地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长此以往,我国商贸流通体系发展将长期处于无序状态。而市场主体在趋利的驱动下,将会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农村商贸流通企业少、网点少的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这也将阻碍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
5.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差较大。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44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892元,同比增长11.2%,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比农村要高出2.9倍。虽然这一数字较十年前有所缩小,农民收入近年来的增长也一直高于城镇,但城乡居民收入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如此一来,城镇与农村消费支出差距依然比较明显,表现在消费上就是城市以享受型为主,农村以生存型为主。而在耐用消费品支出上,农村消费支出水平较低,对于改善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的消费非常少。我国城乡消费存在的巨大差距,不利于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众多商贸流通企业而言,在进行网点布局、产品营销时,还必须考虑到农村与城镇不一样的消费特点,做出针对性的改变,这无疑会大大增加企业成本,也会造成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不愿意开辟农村市场,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农村市场的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更难。
城乡商贸统筹与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路径
(一)统筹城乡消费市场,挖掘商贸流通的增值空间
商贸流通是连接消费端与生产端的关键环节,高效的商贸流通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以来,我国商贸流通存在比较明显的产需脱节与城乡断裂问题,严重限制了商贸流通作为连接环节的重要作用,商贸流通环节既没有发挥出引导生产的职能,也没有很好地引领消费。从目前情况来看,没有形成有效大市场和高效的商贸流通,是限制商贸流通功能发挥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统筹城乡消费市场,通过城乡一体的市场进一步挖掘商贸流通的提升空间。我国农村有超过7亿的农民,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广大农民的消费能力大为提升,农村市场和农民消费升级是商贸流通业升级的关键所在。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892元,是2000年的3.9倍,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亿元,占比超过30%。同期农村恩格尔系数也从0.491下降到0.422,由此可见农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因此,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市场,激发农民消费热情,挖掘商贸流通潜力。要克服长期以来城乡分离的二元体制所带来的消费水平、消费理念、消费环境等方面的鸿沟,让广大农村消费者有意愿、有能力、有机会扩大消费,为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二)统筹城乡商贸流通设施建设,构筑城乡双向互动流通网络体系
农村商贸流通设施落后,与城市商贸流通未形成完整的流通网络是目前制约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原因,也造成农村流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在城乡商贸流通统筹过程中,构建城乡双向互动的一体化商贸流通网络是实现商贸流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构建一体化商贸流通网络的基础是基础设施,因此,要加快统筹城乡商贸流通设建设。一方面,要加快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道路建设严重跟不上经济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农村公路里程近400万公里,但仍有近17%的建制村没有实现道路畅通,4%的县没有二级及以上公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等更是与农村地区无缘。即使是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农村地区,农村道路硬化工程覆盖率也只有40%左右的水平,不少边远地区交通运输只能依靠畜力和人力。应大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将农村地区纳入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中,不断扩大交通网络。特别是在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现代交通基础工程时,适当考虑对农村地区的辐射。要通过交通条件的改善,提高农村商贸流通效率与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引导,集合政府与社会力量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农村商贸流通相对城市而言距离更远、投入更大、成本更高,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的支持引导力度,鼓励市场主体在政府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建设农村集贸市场、仓储加工企业等,使其成为城乡商贸流通的中转站,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农村市场的影响力,进而为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拓展市场、提供动力。
(三)统筹城乡商贸流通载体,实现业态、经营及管理转型升级
农村商贸流通显然是当前我国现代商贸流通的短板,也是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农村商贸流通缺乏功能完善的载体,导致农村商贸流通还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特点,进来难、出去更难,老百姓既不容易买到外面的东西,农村的农副产品也运不出来。目前,我国农村商贸流通载体大多是杂货店、夫妻店,与现代商贸流通业态存在巨大差距,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也极为落后,缺乏必要的商贸流通设施,农村与城市、农村与农村的商贸信息渠道都比较闭塞。应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主体,通过业态、经营及管理的转型,带动商贸流通的整体转型。一是加大对传统商贸流通载体的升级改造。通过财政资金、帮扶政策等方法,引导农村商贸流通主体拓展服务内容与功能,逐步具备现代流通载体的功能。二是加大引入新型商贸流通业态。比如,在农村地区兴建零售网点,采取与传统杂货店、夫妻店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推动城乡商贸流通主体在外界力量的介入下实现转型。可以发挥曾经在农村商贸流通起过重要作用的供销社的作用,利用其固有的经营网络优势,将连锁经营融入供销社网络,实现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相对而言,供销社有销售网络,也有一定的管理人才,通过其与连锁的融合,可以迅速在县乡两级培育具有产业优势、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的连锁企业,客观上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形成良好的补充与支撑。三是构建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业态网络。比如,对供销社改造后,构建县级中心超市、镇级超市以及村级便民店,形成一条从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城市的商贸流通渠道。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迅速提升农村商贸流通经管理水平,缩小与城市的差距,也可以极大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
(四)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主体,培育多元、内生、现代的市场力量
商贸流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有实力的城乡商贸流通主体,尤其是在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巨大差距的转型升级关键阶段,更需要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主体,培育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市场力量。相对于城市商贸流通,农村商贸流通领域虽然门槛更低,但要真正扎根获得发展,却需要商贸流通企业的更多努力、更大投入。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市场比较分散,商贸流通企业将产品和服务输送到农村需要更广泛的网络。而且农村向外流通的主要是农产品,具有季节性特点,更加分散,对包装、加工的要求也比较繁琐,需要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才能做到。因此,要加强对城乡一体商贸流通主体的培育。一方面,从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农村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水平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相差还比较大,而且发展难度更大,政府应从财政资金投入、金融信贷、税收等各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务。比如,为有意向拓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务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为企业在农村地区建设中心仓库、农产品加工包装点等优先供应土地等,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其运作风险,加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扶持有条件的农村经济主体向商贸流通业进行拓展。农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在广大农村具有广泛的支持基础,也更了解农村市场特点和农民消费特点,通过一定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可以推动其承担起农村商贸流通的职能。也可以选取一些有实力、有意愿的农村服务中心等组织,扶持其发展成为城市、农村商贸流通的中转站,打通农村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主体,进一步缩小城乡商贸流通主体间的差距,使商贸流通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五)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人才培养,为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当前商贸流通人才特别是农村商贸流通人才培养不到位是制约商贸流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受制于交通、收入、环境、成长等因素,农村地区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商贸流通人才。城市现有的商贸流通人才对农村商贸环境了解有限,营销策略、运营管理方法在农村市场显得不太适应。因此,要重视商贸人才的培养,建立适应城乡特点的商贸流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一方面,政府应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与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对现代商贸流通行业的跟踪研究,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比例,逐步提升商贸流通人才整体素质。出台相关政策,为社会机构开展商贸流通人才培训提供方便,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使员工能够掌握现代商贸流通知识、技能,摆脱以往主要靠数量而非员工素质进行竞争的局面。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人才的培养。可以结合返乡农民技能培训等载体,为有意愿的、从事商贸流通行业的农民提供免费培训,也可以采取网络教育、下乡进村等形式进行培训。应加大扶持力度,为农村商贸流通企业吸引城市流通业从业人员。除此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加快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提升农村商贸流通企业吸引力,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分配。
(六)统筹城乡商贸流通行业信息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体系
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信息化建设,这既是基础,也是捷径。一方面,要统筹建设城乡商贸流通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建设。比如,根据农村特点,适当降低农村上网费用,鼓励更多农民上网,为农村商贸流通信息的传递提供支持。要借助已有的农村电教等网络资源,推进农村网络数字化工程,使农村商贸流通企业及时掌握市场经济信息。为农民提供相关信息服务,扩大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并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加速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协调发展。可以根据农民电脑上网少、移动手机上网多的情况,着重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将农村与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同时,结合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推动农村物流配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彼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毫无疑问,电子商务降低了农村商贸流通的难度,提高了商贸流通效率,进而为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杨.城乡商贸统筹与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新思路[J].商业经济研究,2015(7)
2.马继征.“三期叠加”背景下商贸流通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新探[J].商业经济研究,2015(21)
3.陈君.农村消费升级背景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5(7)
4.任保平.市场分割背景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运行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5.任保平.从城乡单向商贸流通体系向双向流通体系转变的战略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6.陈星宇,任保平,喻文.构建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乡双向流动商贸服务体系[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4)
7.任保平.建立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
8.朱楠,任保平.城乡统筹视角下双向流动商贸流通体系中的信用体系构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