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强国视角下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

2016-07-25 13:13刘宇魏源孙静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结构调整

刘宇+++魏源+++孙静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就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的同时,我国已经成为超级商贸大国,但是,我国仅是商贸大国,并不是商贸强国。我国商贸流通的产业结构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调整和解决的问题,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任务依然艰巨。基于此,本文以商贸强国视角对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基本建立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的流通产业结构体系,并形成覆盖全国、联通国际的流通产业服务网络,实现我国从商贸大国向商贸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商贸强国 流通产业 结构调整 全球经济一体化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和科技为主宰的新时代,“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云计算”等都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基础动力”,因此,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也必然要依靠网络和科技的进步,但是,我国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脚步依然很慢,不但发展不够成熟,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和调整的问题,比如,流通市场的准入资质不完善;创新管理服务的商务大数据建设和应用较为滞后;股权众筹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发展缓慢;诚信的市场环境缺失;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亟待扩充;线上线下互动衔接不畅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可推动我国向商贸强国转变

商贸强国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所出口的产品在生产要素等方面含量较高,且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获得较高的商品利润。我国要成为商贸强国主要应体现在五个方面的发展转变:第一是要保持经济中高速的发展和GDP生产总量的持续稳定;第二是要实现我国商贸的规模以及对世界商贸的影响力增强;第三是持续加快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外贸易发展程度,扩大国际合作水平,使我国拥有比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强大的抵御金融危机和经济风险的能力;第四是我国所出口的商品应该掌握较强的关键性核心技术,拥有属于我国自主的品牌产品;第五是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经贸类别的会议和提高国际商贸合作能力,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舞台上有一定的实力和话语权。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GDP总量不断提升,2015年我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上的排名已经位居第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和全球商贸下的对外交流也正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入,使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拓宽,已经对世界商贸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我国正在拓展国际合作方面的宽度和广度,并且随着我国流通产业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已具备较强的全球竞争力和雄厚的抵御金融危机和经济风险的能力,使“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和“扩大消费”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另外,随着我国“互联网+”和跨境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子产品已经在各级城镇中快速普及,网上商店更是越来越备受消费者关注,消费领域的做大做强,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流通产业的迅猛发展,但是,我国的流通产业主要还是依赖于技术设施的完善性,以此来推动我国流通产业中各行业的发展,所以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流通产业在基础设施上的软硬实力还亟待提高。与此同时,经济全球的一体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顺应这种发展潮流,逐渐走入连锁化和国际化的经营模式,使我国流通产业依靠国际需求和连锁发展形成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产品数量和商品种类逐步增长。并且,在“十三五”期间,降低流通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已经成为全方位降低企业成本的一大亮点,这必然使我国的流通产业普遍加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含量,从而使我国流通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新的发展方向,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在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其重点任务就是在调结构领域,因此,我国流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但可以使我国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使我国的商贸发展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还可以促使我国从商贸大国向商贸强国转变。

我国流通产业结构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流通产业结构是随着我国生产、消费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形成和调整的,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我国的对外贸易不断深入,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流通产业结构更是不断地调整和转变,促使流通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产业的产业结构更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从我国的流通产业结构已经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另外,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当下,世界各国的流通产业都在不断崛起并迅速发展,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加大,致使我国流通产业的结构性缺点也不断显现出来,导致我国流通产业呈现出发展放缓的危险趋势,再加上结构性改革攻坚、去除传统过剩产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补充行业发展短板、防范化解金融危机等实际面临的挑战,我国流通产业结构的调整真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流通产业结构现状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因此,为了能有效实现我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五大任务,我国的流通产业结构必须要逐渐发展成为连锁化和国际化。

我国流通产业的结构主要包括餐饮业、商业服务、售后以及物流业,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流通产业的结构中,商业服务所占的比重最大,使其结构呈现出不平衡的现状。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充分暴露了我国流通产业在结构上所存在的全部问题,使我国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不但面对着严峻的挑战,而且调整改革更是迫在眉睫。在这一阶段,我国流通产业结构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流通结构失衡问题,并且,我国在流通产业中的各行业发展现状均同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加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和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且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使得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另外,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物流业态、物流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应用以及配送中心建设等方面,这是因为我国的流通产业起步较晚,与国际接轨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对我国流通产业进行适时调整的结果。

在“十八大”以后,我国实施了“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这使我国流通产业销售的产品数量和商品种类都在逐渐增多,流通产业结构的形态更在不断地调整,而且,随着我国认识和引领新常态经济的发展,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流通产业获得空前重视,尤其是餐饮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内外流通产业比较分析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济积淀的基础雄厚,GDP生产总量也较高,其国家层面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外贸易发展程度均高于我国,并且,与我国相比较,其流通产业的发展在物流模式、物流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应用以及配送中心建设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与此同时,随着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签订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正式开启,发达国家的零售流通产业正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而且许多国家所出口的商品是在本国内掌握了较强的关键技术,并拥有属于自己国家的品牌产品,同时,这两个协议所形成的商贸规模,以及对世界商贸的影响力极其强大,迫使我国的零售流通产业必须要加快发展的节奏,并通过网上购物、跨境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我国流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纵深推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流通产业,是推进我国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我国的流通产业亟待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依然存在很多难解之题。一是我国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需要建设物流配送终端和智慧物流平台,从而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二是流通产业市场准入资质亟待改善,应该推进一照多址的登记制度改革。三是流通创新管理服务不足,应该利用“互联网+”开展大数据建设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四是股权众筹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对流通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弱,并且发展缓慢。五是流通产业的市场秩序不规范,需要创建公平竞争的“双创”环境和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六是流通人才缺乏,使我国的流通运营水平低下,出口商品也没有掌握较强的关键性核心技术,因此应尽快建立流通产业继续教育基地,拓展人才培训。七是流通行业组织较弱,应该建立流通行业规则,促进流通行业自律发展速度。

影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效率低下且影响经济总量发展

我国流通产业的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其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总量发展,是我国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和GDP生产总量持续稳定的主要障碍。我国的流通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公共产品供给差异很大,致使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并且,我国流通产业的创新发展缓慢且缺乏,部分流通企业并不重视对外流通产业的拓展,也鲜有流通企业建立系统的管理部门专属对外拓展业务,所以,没有完整的管理方式和流通效率的低下,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是我国从商贸大国迈入商贸强国的主要障碍。

(二)贸易规模小且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流通产业面临着转型调整的艰巨任务,而流通产业管理体系不健全,对外贸易规模偏小是主要瓶颈所在,是实现我国贸易规模以及对世界贸易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屏障。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流通产业现行的标准依据还是传统流通产业所规定的基本规范,还有很多流通产业并没有按照这个基本规范执行,也有很多流通产业没有对商品流通进行管理的专职人员,大部分流通企业内部没有设立产业管理的专职部门,使得我国流通产业在全面改革升级的过程中加大了困难,严重影响了我国流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因此解决流通产业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刻不容缓。

(三)观念落后且对外开放程度不足

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流通观念落后,流通产业对外开放程度缺乏,而且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时间更晚,使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观念较为滞后,是我国持续加快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外贸易发展程度,扩大国际合作水平,使我国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强大抵御金融危机和经济风险能力的主要障碍。“十八大”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使我国流通产业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同时也给我国流通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带来更大困难,使我国流通产业实现结构调整的转变和创新过程困难重重,这不但影响了流通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滞缓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因此,我国流通产业应该积极应对内外部大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根本上实现内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从而促使我国流通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能够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使产业利润最大化,并贯彻我国的开放发展理念,使我国流通产业长足发展。

(四)人才缺乏且未掌握较强关键技术

流通产业缺乏人才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使我国出口的商品没有关键性核心技术和属于我国自主的品牌产品。我国流通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没有充分注重培养流通人才,而且,我国管理流通产业和改革流通产业的观念较为落后,有些地方甚至反对流通人才的培养,这使我国流通产业内部出现人才缺乏的问题,更使我国出口的商品在本国缺少较强的关键性核心技术,从而无法使我国流通产业在新时期的激烈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五)素养较低且缺少国际话语权

我国流通产业由于起步较晚,所以我国流通产业相关人员的整体素养偏低,这是导致我国参与国际经贸会议和国际贸易合作能力低下,并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舞台上缺少实力和话语权的根源。因为,人员的优秀素养在参与国际会议和提升国际贸易等方面异常重要,所以,我国应该加大流通产业实力和话语权的整体素养提升,从而提升我国流通产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

我国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物流中心建设,保持经济中高速稳定发展

从商贸大国转变为商贸强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持经济中高速的发展和GDP生产总量的持续稳定。但是,在我国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中,创新供给和扩大消费是促进经济持续中高速发展的基础,然而这一基础的根源还是要依靠流通产业的发展和快速配送中心的建设。因为流通是扩大消费、保障供给、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和先导。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快递企业,从而在“十三五”内实现我国快递市场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的目标。基于此,我国要想加快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就要加快我国物流中心的建设速度,并着力加强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流通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具有初步的设施保障,这不但可以使我国外贸合作与交流更加顺畅,还可以实现我国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保障我国从商贸大国转变为商贸强国的首要任务。

(二)健全流通管理体系,增强我国商贸的世界影响力

我国正在持续优化对外开放区域的布局,着力推进外贸优进优出政策,这将极其有利于提升我国商贸的规模,并增强我国商贸产品对世界商贸的影响力度。因此,要想实现我国商贸的世界影响力,就要加快我国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要建立健全我国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的管理体系,加强我国流通产业系统建设的速度。然而,就现阶段来看,全球各国的流通产业都在不断发展,各国的流通产业规模也都在不断增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更是不断加剧。所以,要想缩短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流通产业差距,既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又要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的流通产业管理体系,并且在完善我国流通产业管理系统时,要从安全性、完整性、灵活性、实用性等多方面考虑。从而,促进我国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的顺畅。

(三)加快流通信息化建设,持续加深对外贸易发展程度

加快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实现扩大有效需求,消化现有库存,扩大有效供给,培育发展新产业的关键点。因此,要想持续加深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程度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就要加快我国流通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并持续加快我国流通产业的信息化建设,促使流通产业中的各个行业能够实现信息系统串联,通过信息化掌握流通的实时信息,从而尽快实现流通产业各行业的信息共享,这不但可以方便流通管理人员对商品的统一管理,减少人工失误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还可以适度扩大我国的国际合作水平,使我国拥有比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强大的抵御金融危机和经济风险的能力,从而实现我国从商贸大国向商贸强国的转变。

(四)建设智能流通体系,掌握核心技术和品牌竞争力

推进结构性改革,实现“双创+中国制造2025”,都是为了使我国所出口的商品掌握较强的关键性核心技术,并拥有属于我国自主的品牌产品。因此,要想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从供需两方面实现产品的创新驱动,就要加快我国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并建设智能化流通体系,推动“互联网+流通”行动战略,推动各类要素资源的集聚、开放和共享,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动消费智能化发展,推动物流调配体系智能化,推动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的应用创新,推动人工智能的终端产品,从而依托互联网实现我国流通体系的智能化。

(五)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提高我国贸易的国际话语权

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体人力资本不断提升,是汇聚起推动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要想我国能够参与国际经贸会议和提高国际贸易合作能力,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舞台上有一定的实力和话语权,就需要持续加快我国流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完善信息化人才的培训体系,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转化水平,通过人才的创新力促进我国流通产业结构的创新和改革,为我国流通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实现流通产业软硬实力的双提升。

结论

淡化经济增长,重视结构改革,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其重点就在于调整结构,因此,我国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既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结构性改革攻坚阶段的首要任务,所以,基于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加快物流中心的建设,使我国保持经济的中高速稳定发展;健全流通的管理体系,实现我国贸易的规模增长和世界影响力;加快流通产业信息化建设,持续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建设智能化流通体系,使我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和品牌竞争力;完善流通人才培训,提高我国贸易的国际话语权和软硬实力。这五点措施是实现我国从商贸大国迈入商贸强国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斐.中国OFDI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0)

2.孙时联,熊柴.中国: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中国贸易增长与贸易平衡论坛会议综述[J].国际贸易,2010(8)

3.赵蓓文.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升级: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J].世界经济研究,2013(4)

4.卫倩倩,刘富华.中国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33)

5.赵玲玲.我国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效应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5)

6.郑甘澍,蔡宏波,罗彩瑜.中国实现贸易强国的路径探析—基于国家贸易生态位的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11)

7.崔日明,张志明.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学家,2014(2)

8.冯雷.进口贸易是通向贸易强国的关键—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战略研究[J].国际贸易,2014(12)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